朝鲜的金特使赶忙站起来,毫无愧疚地道:“误会!一场误会!朝鲜水师的战船,本来要随天朝水师一起移的,只是船队正好处在洋流中心,被冲到了东海……”
居然可以这样扯,张蔷心里冷笑,只听旁边的袁可立也冷笑着问:“那金特使,是专程前来解释这误会来的?”
金特使忙道:“是的是的……另外,下官特来感谢天朝水师,带我国船队,到东海里捕鱼……”
朝鲜渔民的船更小,只能在近海捕鱼,只有水师的龟船,能随着大明的海捕船,到深海里捕鱼。
朝鲜特使辛辛苦苦来一趟,绝不是专程来解释和感谢的,果然,就听金特使又道:“另外……下官带了一些特产,请求朝贡……”
所谓的朝贡,就是各藩邦送来一些不值钱的特产,换回大明皇帝十倍的赏赐,还能在大明白吃白住几个月,所以在永乐朝,各藩邦十分乐意来朝贡,比做生意强太多了。
所以萨摩藩才会眼红琉球国的朝贡权,不惜灭其国也要拿到。
金特使的话还没说完,礼部尚书钱士升就回绝道:“不行,你们年初就朝贡过一次了,按规定,朝鲜每年只能朝贡一次!”
万邦来朝当然是好事,但来得多了,大明的财政也受不了啊,所以规定,使者朝贡,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路线、人数、特产来,否则只能让他们到市场上自由买卖,不接收特产,也不赏赐物品。
张蔷很好奇:“金特使,你带来的特产是什么?”
不会是泡菜吧?
金特使向着张蔷深鞠一躬,骄傲地道:“回禀太后,下官带来了泡菜!还有新罗婢!”
张蔷气得仰倒,还可以再无耻一些么?连野山参也不带几根?
她忍住笑,淡淡地说:“我朝钱尚书说了,你们今年已经朝贡过一次,不能坏了规矩,但你来一趟不容易,没有再运回去的道理,本宫允许你,在京师发卖你们的特产,然后购买你们喜欢的货品,运回去吧。”
金特使嘀咕道:“那能卖多少钱?”
他的话被袁可立听到,他沉声道:“既然知道不值钱,为何要送来欺骗我家太后?打量我大明,连泡菜都吃不起了吗?”
眼看着金特使答不上话,冷汗噌噌地流,张蔷忙打圆场:“回去告诉你家王上,需要大明的货品,可以派商队去沈阳贸易,不要只想着打秋风。”
送走两国使臣,张蔷让法容去朝鲜使团,买了一鑵泡菜,她想看看这时代的泡菜,与后世有何不同。
打开罐子,一股怪味直冲鼻孔,张蔷立即不敢尝了,但这泡菜却给她提了醒,对法容道:“你记下来,辽东黑土地上的玉米收获后,让百姓再种一茬萝卜和菘菜……”
东北的酸菜也是很有名的。
………………………………
佐藤一郎回国后,向德川家光汇报了出使大明的经过。
德川家光听说明国太后允许通商,立即找来了宗义成和他的家臣,对他们说:“你们别窝里斗了,快回对马藩吧,明国的商船就要来日本通商的,你们再不回去,好处都被松前公广抢光了……”
宗义成一听,急急忙忙赶回对马藩,给了卢象升优惠的条件:在对马岛建立贸易港口,供双方商人往来经商,港口的税收,归各自所有。
卢象升奏报朝廷后,得到张蔷许可,于是同意了宗义成的请求,在对马岛西南边的一处海湾,建了一座港口,此是后话。
大明断绝与倭国的商贸往来后,朝鲜的商人,在大明的走私商人与倭国之间,做起了转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听说大明与倭国恢复了贸易,朝鲜国王李倧立即上表,请求天朝允许朝鲜商人,前往对马港口经商。
对于一心忠于天朝的藩国,大明一向很大方,张墙批准了李倧的请求,对马港,成了三国商人的贸易集散地。
德川家光也很高兴,商船往来没在日本本岛上,没有违反德川家康的锁国令,很好。
大明这边,张蔷的这一决定,却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臣们不顾大明正在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看不到远洋捕捞船运回来的海量渔获,不管西北两省正在迁往辽东的上百万移民,更看不到从外兴安岭运回来的黄金……强烈要求禁止与倭国通商。
御史们连连上折子,给事中们直接封驳了张蔷的懿旨,并指责三位阁老尸位素餐,只会看太后脸色行事,指责六部九卿为了头上的官帽子,怀里的票子(指入股国企,每年分红的资格)……枉顾做臣子的本心,忘了万历帝的祖训,不尽臣子之责,任由太后做出这样的决定。
言下之意:太后年轻,记不起万历帝的祖训,做臣子的也忘了?
还有人给《明报》撰稿,畅论倭寇之祸,言辞激烈地说,大明与倭国通商,就是违背万历祖训,沿海恐再遭倭寇之乱……
张蔷:……
她自秉政以来,一直在收拾大明这个烂摊子,改进火器、编练京营、整顿卫所、建官店敛财,开海捕救民,削宗藩、反贪腐、灭后金、办大学……大明摇摇欲坠、灾民嗷嗷待哺、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的时候,她的所有改革,没人跳出来反对。
如今刚吃饱饭,不,是官员们刚吃饱饭,百姓还挣扎在饥饿线上……他们就有精神跳出来哔哔哔了?
一个倭国,就让这些人惧怕致此?张蔷不相信,查!一定要查清楚,这波反通商声潮背后的主谋是谁。
张蔷抱起日渐肥胖的阿宝:“阿宝,你都长了一身的懒肉,前朝闹这么大的动静,你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阿宝慵懒地伸了伸懒腰:“喵……本猫老了,退休了,你有隐卫,什么消息拿不到?”
算了,张蔷放开它,望着御案上堆成山一样的奏折,叫来法容,同以往一样,将折子分类处理:“本宫念,你来写……”
“违背万历祖训……万历帝说过‘倭人贪婪,不可与之交往!’”
“引狼入室,恐倭寇之祸重演……”
“大明利益受损……允许朝鲜与倭国通商,恐将朝鲜推到倭国一方,与我大明离心。”
“太后越来越专权,不听臣子劝谏……”
“开放海捕已经是极限,大明已经有月港一处通商港口,没必要再开通其他地方……”
“太后忘了万历四十七年之大祸了么……”
张蔷眯起眼睛:万历四十七年之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