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
经过多日的长途奔袭,李宣几人已经抵达了西楚与大梁交界的重镇,禹州城。
禹州,乃西楚的北大门,既是军中要塞,也是与大梁的通商要镇,极为繁华。
队伍进入城中,入住了当地的万里堂商会。
万里堂,本是叶家暗中的产业。
但自晋阳突袭这家商会,并于京都查抄叶家之后,便被李宣占为己有,强行鸠占鹊巢。
按理说李宣掌控着前朝金银,本不稀罕占有这个小小的万里堂商会。
不过这家商会做的是马匹生意,与大梁民间、乃至官方关系密切。
借着这层关系,他可以从大梁各大优质的马场中引进战马,以装备虎威军的骑兵。
大梁国境绵长,一半是草原,一半山地。
北部国境一马平川,草场肥沃,最适合养殖马匹牛羊,大梁战马的素质冠绝五国,一直是各国竞相求购的“香馍馍”。
依靠着盛产优质战马的先天优势,以及精湛骑术,大梁铁骑威震天下,难逢敌手。
在开阔地带的阵地战中,几乎无法战胜,使得大梁皇帝得以雄踞大梁北部,地位无可撼动。
这也是梁国为何能阻止蛮夷各大部落联手南下的原因之一,靠的就是那支功勋显赫,草原之上无敌手的北域大军。
骑兵的优势在于冲锋,以高速机动,不断迂回,反复冲击的钢铁洪流之力,直插敌军命门,势不可当。
但一旦进入了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骑兵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无法短时间内起速冲锋,并受限于空间地势无法完整保持阵型,却也容易成为敌军长戈步卒与弓弩营的目标。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中,属于绝对的超强战力核心。
但若在山地作战与城池巷战之中,失去了其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无法有效组织阵型形成二次冲锋,便等同成了对方步卒和刀斧手的靶子。
骑兵一旦被击落战马,俨然不能与更擅长近身格斗的步卒抗衡。
而且骑兵一般都装备着重甲,落马之后行动笨重,脱离阵型便是死路一条。
大梁国强于骑兵,却也受限于骑兵。
相比之下,西楚军团的实力则更加均衡。
驻守禹州的二十万西楚骑兵,虽与大梁铁骑仍有差距,但据以坚固城池而守,却也不是不能一战。
不过两国若发生战争,纵然禹州关失守,大梁军也无法有效南下,只因一过禹州关之后,便是无尽的山地丘陵。
直到幽州地界后,方才小见地势平缓的平原。
山地作战是骑兵的短板,却是步卒和刀斧手的“主场”。
这也是当年中原四国鼎力的局面形成时,大梁未能依靠强大骑兵一举南下的原因。
至于远离大陆海岸数百海里的大秦国,则更侧重于水师,陆上作战几乎无法与其余四国匹敌,亦无法染指中原。
雪国与大丘,一个远居于西域雪境,一个蜗居在大陆西南的十万大山中,物资匮乏,也是无力逐鹿中原腹地的沃土。
因此,若说以后五国的格局会发生何种变化,大陆霸主决出,那定是在西楚与大梁之间产生。
...
万里堂商会的密室内,仅有三人。
长途急行军尤为艰苦,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坚持。
皇甫俊娇生惯养,却是不愿受这种日夜奔袭的苦。
皇甫萱女将出身,倒也还好,但为了留下保护自己的哥哥却也放弃了跟随。
云飞扬与一众昆仑奴带着陷入心魔之中的蔡坤,无法快速行军,与几人大约相距了一天的路程。
而王二棒领着五千兵马从平洲出发,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
先行赶到禹州的,仅有李宣、六麻子与昆仑长老及其侍卫。
西楚与大梁虽是友好邻邦,但商队进入对方国境,仍需文牒审批。
几人便打算趁着这间隙,等待后方的队伍赶上。
坐定之后,六麻子给昆仑长老倒了一杯茶。
李宣笑着道:“一路而来,本王竟还未曾问过长老的名讳,却是失礼了。”
“叫我红月即可。”
昆仑长老红月淡然道:“王爷唤老身前来,应该不只是想知道老身的名讳而已吧?”
昆仑族人与冯笙一样,都是极为讲究规矩的。
鸿德殿那时,李宣解开了假密盒的机关,通过了昆仑长老会的最终考验。
原则上已经是三神使之一,但未经族中长老会加冕,也未经公告天下,此时却也仍喊他王爷。
李宣浅笑道:“当然不是。”
“王爷有话直言。”
“我想知道风无影与莫离之间的关系,假设...我只是说假设,莫离就是风无影的奸夫,那他俩之间最初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为了什么,令风无影不惜叛逃,背弃自己的丈夫与莫离私奔?”
听此。
红月明显怔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宣会如此问,更没想到李宣会把莫离认定为风无影的奸夫。
而且此二人,如今明面上都已经死了。
红月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尚未加冕成为真正的日昆仑,有些事本不该过早让你知道。但事关族中存亡与能否安全救回夜昆仑,老身倒也不得不对你明言。”
“蔡坤没有陷入心魔之前,曾告诉过老身,他已经将当年风无影“被杀”的经过告知于你,那有些话便不必赘述了。”
李宣点头:“长老请讲。”
“事实上,在四尊者没有被杀之前,莫离当时还是北域军主帅,他就曾上过昆仑山,求我族出手办一件事。若说风无影是何时与他结缘的,估计就是那会儿。只因当时众长老都在闭关,族长夫妇已在山外游历,蔡坤执行公务在外,唯风无影独留山中,便是她接待了莫离。”
“哦?莫离求过昆仑族?是什么事?”
“他以黄金万两,以及北域数十万大军的虎符为代价,要求我族出手暗杀蛮夷十大部族的首领。只要十大首领一死,蛮夷各部将成散沙,他可挥兵横扫整个大漠,一劳永逸。”
说到这。
李宣目光一闪,顿然皱眉。
沉思了片刻后,方才缓缓说道:“他竟以北域军的兵权,换取蛮夷十大首领的首级,这事儿...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受了大梁皇帝的旨意?昆仑族素来以擅长暗杀而得名,三千昆仑奴无孔不入,说起来...倒也有取蛮夷首领的本事。”
“但清剿蛮夷之乱,本是大梁朝廷的事。即便他是北域军主帅,也只需固守,不让蛮族人过境即可。又何须一定要杀光十大首领?”
红月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且不谈莫离当年是否受了大梁陛下的旨意,单说他与十大首领的私人恩怨,他就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
“怎么说?”
“莫离身出武将世家,便是北域关当地人,其父当年就做过北域军主帅!莫离自幼惊才,年仅十六就展现出过人的领兵才能。随父征战多年,功勋显赫,其父年老卸任后,他便接过帅旗,镇守北域,犹胜其父。只不过,再大的名将也不可能做到全无败绩!莫离执掌北域关仅十余年,仅败过一场。而也是在那一场战败中,北域关沦陷,他几乎失去了所有。”
“北域关沦陷?”
“是。大约二十年前,一场百年难遇的蝗灾席卷了中原四国,导致各国主要粮食产地颗粒无收,陷入饥荒之中。四国疲于应对,民不聊生,动乱四起。蛮夷人见四国积弱,自觉南下的时机已到,便联合了十大步卒,集齐五十万大军进攻北域关。”
红月站起来,紫纱之下,面色凝重。
边踱步,边沉声道:“北域关一破,大梁腹地再无天险可守,蛮夷人可兵指京都,乃至取梁帝而代之。北域关虽城池坚固,常驻兵员三十万,又有莫离这个名将镇守,按理说并不易攻破。”
“但那时候全天下都在闹饥荒,北域军已连续数月没有补给,士兵无力征战。而蛮夷人厚积薄发,铁了心要一鼓作气,彻底摧毁北域要塞,破了莫离的不败神话。在历经五个月的鏖战之后,北域军大败,城池沦陷。”
“莫离身负重伤,幸得亲卫营拼死将之送往后方,这才留得一命。但他身在城中的家眷...却没有那么好命!蛮夷人入城之后,屠城十日,北域要塞近十余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坑杀,所有物资被抢夺一空。当中的死难者,便有莫离的家人,无一幸免。”
李宣愕然:“这么说来,蛮夷十大首领与莫离有灭门之仇...怪不得他会不惜代价要求昆仑族出手,取十人的首级。后来呢?莫离如何收回北域关?”
红月道:“北域关一破,蛮夷人南下,便等同虎入羊群,再无阻滞。他们甚至可以放弃染指梁京,直接奔赴更加富庶肥沃的西楚进行掳掠。当时的大梁朝廷积弱,北域军阵亡之后,再无力独自面对蛮夷人,只能寻求其他三国的帮助。”
“而大梁若灭,蛮夷人入关有了一席之地后,其他三国也必遭掳劫!一旦给他们彻底在北域关站稳脚跟,占据了进军中原的关键门户,日后恐无法再将他们赶回大漠。相比于穷凶极恶的蛮夷人,三国朝廷更希望大梁皇庭能保留下来。”
“北域关沦陷一个月后,四国君主在禹州会盟,共同定下了联合出兵夺回北域关的决定。四国联军发兵百万,以雷霆碾压之势,迅速夺回了北域要塞,大梁史称“北军事变”。”
李宣深吸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那...当年的四国联军既然是碾压之事,为何不乘胜追击,彻底覆灭蛮族?就算不杀光他们,当也将他们打到再无还手之地。何至于如今仍有余力,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