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因为夺回北域关,百万大军已无力再战?”
说完,没等红月回复,李宣目光微闪间,又补了一句。
红月点头:“是的。当年的四国,因为饥荒而民怨四起。能联合出兵,已是倾尽全力。夺回北域关,乃万幸。就算尚有一战之力,亦不可冒进。加上大漠本就是蛮夷人的老巢,在那里,他们是主场作战,有先天优势。”
“联军后续补给不足,且又是长线作战,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大漠黄沙万里,连年干旱,气候万变,联军并不敢深入,更别说能彻底剿灭蛮夷人。”
李宣两眼微眯了一下,若有所指道:“明白了。莫离因为当年的大梁“北军事变”而惨遭灭门,已与蛮夷人结下了血海深仇。所以当年他上山求昆仑族出手杀人,既有大梁皇帝的意思,也出自于自己的私怨。”
“但...当年你们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即便他肯献上黄金万两,以及后面重新组建的三十万北域军兵权?”
红月再次点头,“没错!我族诞生的主要使命是守护圣器,并不愿直接染指邦国之间的战争。虽说除去蛮夷十大首领,保北域安宁,对我族来讲也是百利无害。但...十大首领在大漠根深蒂固,岂是说杀就杀的?”
“就算我们能杀得了,自身亦得付出惨痛的代价。若族中因为帮助莫离而精锐尽失,那圣器由谁来守护?当时不用上呈长老会和族长,风无影就拒绝了莫离。”
这倒是一句实话。
昆仑族的使命是守护禁地中的圣器,若因为出手暗杀十大首领而遭到蛮夷的针对,亦或在行刺当中损失过大,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的。
杀了十大首领,可保大梁北境安宁,也间接替莫离复了仇,但代价也是巨大,并不符合昆仑族的根本利益。
他们不愿冒险,也是料想之中的事情。
顿了顿,李宣又问道:“然后呢?莫离应该不会就此作罢吧?”
红月轻叹一声,回道:“他当然不会!莫离遭到拒绝之后,愤愤离山,扬言还会再回来!没多久,族中便收到了大梁皇帝的圣旨,下令要我族即刻点兵,随莫离出征大漠。不灭蛮夷,势不班师。”
李宣讶然:“他竟说动大梁皇帝对你们下旨?”
“对!但族中商议之后,还是认为圣器事大,不宜遵照这道圣旨。族长亲自回绝了梁帝的使者,乃至不惜抗旨。”
“这...皇权之下,最忌讳有人悖逆。你们公然抗旨,梁帝岂不震怒?”
“他当然震怒!当年还下令莫离领北域军围困昆仑山数月,企图逼我们就范。只不过他们还是太小看我们昆仑族了,北域军围山三月后,梁帝于宫中中毒昏迷,便是出自昆仑奴的手笔。他要逼迫昆仑族出手,那就得先看看自己的命够不够硬!”
李宣哑然失笑:“好手段!怪不得坊间传闻,昆仑山中圣旨都只能排第二,敢情就是指的这出?梁帝为迫使你们出手,不惜兴兵围山,而你们为了顾全大局,不愿染指邦国之争,竟曾对他下手?”
红月直言道:“正是如此!梁帝昏迷后,朝廷内部大乱。当时我们不说,他们还不知道那是出自我们的反制之法。我们未及公布,朝廷内部就自己相互争斗起来。当年的大梁少君皇甫神奇,起兵掌控了整个皇宫,意图马上登基为帝,夺取大权。”
“只有莫离看出了其中猫腻,他深知是我族对梁帝出了手。于是,亲自跪着爬上昆仑山的千步台阶面见族长,负荆请罪,以换取我们交出解药,救回梁帝,阻止朝廷继续内乱。”
“族长下令昆仑奴出手,本意只是自保。原则上,并不想与大梁朝廷彻底撕破脸皮,见莫离这个始作俑者认罪,便同意和解。代价是...昆仑山中再无圣旨,皇帝放弃对昆仑山的各种限制,抗旨无罪!”
“梁帝恢复后,虽多有不愿,但还是妥协了。但少君皇甫神奇在他昏迷期间企图夺权,犯了皇家逆鳞,等同谋逆。事后,遭遇贬黜,流放边陲,永不得回京。后来,才有了皇甫俊这个庶子的上位。只是,皇甫俊的地位并不稳,梁帝并不怎么喜欢他。”
李宣深沉点头,“那莫离呢?他是挑起梁帝兵起围山的罪魁祸首,你们就这么轻易绕过他?”
“当然不会,但也没有杀他!他毕竟是大梁国难得的将帅,若死了,北域关将无人镇守,蛮夷人卷土重来,亦会祸及我昆仑。我们在他身上下了一种暗毒,每三月必须服用一次解药,否则便会毒发身亡。莫离必须定期来我昆仑山接受审查,若再对我昆仑有异心,便是死路一条。而这监察之权,就落在了无双使风无影身上。你若要问,他俩之间从何时开始有了深入交集,便是梁帝苏醒以后,皇甫神奇遭遇贬黜之时。”
“依长老所知,风无影在监察莫离期间,可曾表现出任何异样?例如说...她对莫离越来越宽容,乃至对他产生了感情?”
“那倒没有!至少在老身看来,当年的风无影并没有任何叛逃的迹象。她非但没有表现出对莫离有情,甚至还数次建言杀了莫离。”
“这....”
李宣皱起眉头,迟疑了一下后,才道:“有没有可能是风无影反其道而行,当时的她与莫离接触多了,已经渐生情愫。只是未免被族中得知,所以故意建言除去莫离?毕竟她若开口要杀莫离,便不会再有人怀疑他们之间有奸情。”
对此猜测,红月只是轻笑,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转而道:“北域军围山事件后,平静了多年。直到四尊者突然被杀于禁地之中,方才风云再起。族长下令风无影带领血衣卫全力追查杀害四尊者的凶手,深入大漠,一载有余未归。”
“当再次见到她之时,她却已是一具死尸,被置于北域关城门外。莫离首先发现了她,并将之带回山中。也是因此,为了报答莫离的相助之恩,当时族长彻底解去他身上的暗毒。再后面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
李宣听此,忽然警觉,恍若在红月这话中察觉到一丝猫腻,道:“哦?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在监察莫离的这段期间,风无影与莫离已经产生了苟且。”
“她假死脱身的目的,除了是要叛逃之外,另有助莫离解去身上暗毒的想法?莫离脱离了昆仑族的限制,二人方能双宿双栖,不是吗?”
红月沉默,沉默了片刻后,却仍旧未对李宣的猜测有所表态,怅然道:“阿影这丫头...是老身看着长大的,与蔡坤成婚,亦是老身牵的线。”
“老身自问很清楚阿影的为人,可她有何理由要叛逃家族?就算她与莫离之间有苟且,又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的布局?你若说这只是为了私情,老身便有所保留。”
李宣沉思了一会儿,正色道:“肯定不只是为了私情!不瞒红月长老,关于四尊者之死,其实本王已有线索,且得到了当年凶手的承认。西楚前朝掌印监冯笙,不久前亲口承认是他当年与坂田龟一联手杀害了四位尊者。”
“同时亦表明,仅他二人其实并没有把握能顺利得手,当中另有内应帮忙。如果那个内应,就是风无影呢?那红月长老认为...他俩有没有可能悄无声息地杀死四尊者?”
“风无影是无双使,在族中权力巨大,且是主管内务的。不论是对族中防卫,还是禁地四尊者的日常习惯都了如指掌。有她帮忙,冯笙二人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且不易被人察觉。”
“而本王的这个猜测如果属实,那莫离的真正目的...就不只是想借昆仑族之手报家仇,并带走风无影那么简单。而是,另有染指圣器的想法!又或者说自怂恿梁帝围山,逼迫昆仑族无果后,莫离为了复仇已经失了理性,乃至不惜与倭族人合作,谋夺圣器!”
话刚说完。
红月当即身躯一震,大惊道:“这...”
毫无疑问,她无法否定李宣此时所说的这个可能性。
风无影被杀于北域关外,昆仑奴追查多时无果。
莫离卸任北域关主帅,坐镇监察司司首之后,立马就查清了事情的始末,并锁定了凶手就是多隆兄弟。
换句话说,昆仑奴查不到的底细,他莫离却查到了。
可莫离身为边关大将,并不通查案监察的手段,为何刚上任就马上破了一桩悬案?
关键是,他还因为送回风无影的尸体,而摆脱了昆仑族的限制。
若说其中没有半点猫腻,那就怪了。
“当年风无影的假死,并非一种结束,而是另一个庞大谋局的开始!”
李宣斩钉截铁地说道。
红月听后,宛如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严肃道:“如你所言没错,那...当年的传闻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