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 章教学成效的复杂谜题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遭遇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有些老师,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然而教学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为何教学成绩与看似出色的教学水平之间,没能呈现出应有的正向关联?答案或许就在于“抓落实”这一关键环节。
我们先来看一位备受赞誉的李老师。李老师的课堂,宛如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每一堂课,他都精心设计,课堂衔接自然流畅,就像一部情节紧凑的精彩电影,毫无突兀之感。课堂气氛总是异常活跃,他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频繁。为了让知识更生动形象,他还会巧妙运用各种软件和视频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比如在讲解历史课中的古代战争时,他运用 3d 模拟软件,生动地展示战争的排兵布阵和战略布局,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讲到文学作品时,他会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脉络。在公开课上,李老师的表现更是惊艳全场,其他老师无不赞叹他精湛的教学技艺。
然而,当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公布时,李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却差强人意。深入探究后发现,尽管课堂上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知识似乎也都能理解,但课后落实情况却令人堪忧。以背诵古诗词为例,李老师在课堂上会详细讲解诗词的意境、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学生们在课堂上对诗词理解得很好,也能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可是,课后却很少有学生主动去背诵这些诗词。李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每次都有不少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因为李老师认为学生理解了诗词,背诵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在知识的巩固练习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李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解了大量的例题,但课后没有跟进足够的针对性练习,也没有严格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学生们当时听懂了例题,可一到考试,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知所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技巧和丰富的多媒体辅助。他的教学方式看似传统,却十分注重抓落实。在每一堂新授课结束后,张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适量但针对性极强的作业。比如在教授数学的几何证明课程后,他会根据当天所学的定理和证明方法,布置几道难度适中的证明题,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并上交。对于作业,他会逐一批改,对于做错的学生,他会要求学生在错题旁边注明错误原因,并重新做一遍。在背诵任务上,张老师更是雷打不动地进行定期检查。每天早读,他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背诵语文古诗词、英语单词和课文等,并且会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对于没有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他会利用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的时间,督促学生完成。
在普通班任教的王老师,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讲解文学作品时,他能从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的生平经历,再到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内容丰富而深刻。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课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然而,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知识储备有限的学生而言,却有些难以消化。比如在讲解鲁迅的《祝福》时,王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这些内容虽然对于深入理解作品至关重要,但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过于深奥,他们更希望老师能直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课后对课文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
再说说赵老师。赵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课堂上常常妙语连珠,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他会用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生活实例来讲解知识,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可是,赵老师在课堂纪律的把控上却存在严重问题。课堂上,一旦他开始讲那些有趣的例子,学生们就会兴奋起来,开始交头接耳,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课堂秩序逐渐失控。比如在讲解物理课的摩擦力时,赵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讲了一个人在冰面上行走滑倒的有趣故事。学生们听了哈哈大笑,然后就开始互相分享自己在冰面上滑倒的经历,课堂陷入一片混乱。赵老师虽然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课后作业方面,由于课堂纪律混乱,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收不齐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赵老师的教学成绩也很难提升。
而在重点班教学的刘老师,情况则有所不同。刘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同时他也深知重点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重点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强烈,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刘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基础知识,还会拓展一些高难度的知识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抓落实方面,刘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习成绩自然名列前茅。然而,如果让刘老师去普通班教学,面对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他现有的教学方式可能就难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因为普通班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引导,需要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落实上。
从这些老师的不同经历可以看出,教学成绩的提升并非仅仅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对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痛苦的过程。他们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如果老师不能想办法抓落实,学生们很容易偷懒。即使课堂上的知识再有趣,他们听过、笑过之后,也可能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去记忆和背诵,不愿意去做巩固练习,最终导致知识无法真正掌握,成绩难以提高。
所以,作为老师,在追求精彩课堂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抓落实这一关键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既要让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学成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