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各地防务已经移交当地民团,军队可以集结开拔了。”桂林兴华军大营内,众将济济一堂。桂林战役结束之后,兴华军同样向前出击,对各地进行了有效占领,但兴华军主力部队不可能成为驻防军,所以一方面,高衡从安南的民团以及广西西南部的原明军中抽调了一些人马,组成了驻防民团,一方从回流的老百姓中征召一些青壮,加入民团。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用来维持秩序的,高衡也不指望这些民团能上战场打仗,只要能维持后方相对稳定就可以了。因为有了舰队的缘故,除了携带必要的干粮之外,军队的补给可以依赖水师,各地兴华军主力分批次在桂林集结,然后火速南下,经过平乐府火速奔袭梧州府。过了梧州府就是钦州湾,高衡的军队可以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补给。
明代广西和广东两地的划分比较奇葩,后世,大家都知道,广西拥有好几个海岸城市,但是在明代,广西是没有出海口的,广西沿线的出海口,比如廉州、钦州都划给了广东,导致全部的出海口都被广东把持了。
当然,这个问题在高衡这里不存在,反正这一片都是兴华军的实际控制区,兴华军在哪里接收物资都是一样的。按照统帅部的布置,兴华军这次行军颇有章法。高衡起了个名字叫做分段式行军,停人不停船。
简单来说,就是主力舰队从下龙湾出发,然后沿着华夏的海岸线一直航行,每到一地,就分出一些船只来卸载物资。假设兴华军将船队分成十组,从下龙湾出发的时候是十组船,到达钦州湾之后,第一组停靠,在钦州湾卸货。其他九组继续前进,这一组卸货完毕之后就起程,将物资留在钦州湾,陆军自己过来接收。
陆军接收完毕之后,沿着海岸继续前进,这时候前面的九组船可能有到达了阳江,那就在阳江再放一组船卸货,陆军行军过境之后自动接收。以此类推,下一组在广州,再下一组可能是厦门,就这样一段一段往前推进。
陆军行军一段时间后该休整休整,船只在海面上不停,一直沿海岸线向北航行。等陆军到位的时候,基本上水师也在长江就位了。这种分段式行军的好处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停人不停船,保证物资随时都在机动中,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也不是说就是非要固定在某个点卸货,只要陆军需要,水师随时可以靠岸对陆军进行补给。
兴华军主力从桂林开拔,同时高衡派人火速通知壕镜的马士加路也和台岛的郑成功,让他们也一起行动起来,等下龙湾的水师主力经过的时候,进行联合作战。
这边兴华军开始行动,那边的清军也有所动作了。五月中,多尔衮总算是从京师再次来到了江南前线。现在多尔衮已经解决了京师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指挥江南的战争了。
“嗯,不错,你们干得很好。”南昌城内,激战的痕迹已经被入城的清军全部抹除,当然,城墙上炮击的痕迹还存在,但是战死者的尸体和血迹已经被多铎和阿济格的部队全部清理干净。就在数天前,金声桓败亡,多铎和阿济格带领五万多满蒙汉八旗主力进了南昌城。
实际上,前期虽然是多铎和阿济格带领清军八旗精锐杀入江西境内,但曹振彦和吴拜率领的北洋军一直就跟在他们的后面。当然,这支军队是清军的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曹振彦也看出来了,金声桓这种垃圾不足为虑,就凭他的实力,应该还轮不到北洋新军出手。但曹振彦的北洋新军还是跟在后面,除了提供必要的支援之外,也是给前线的八旗壮壮声势。
在曹振彦的后方,还有大量从桂林退下来的汉军、绿营兵和饥兵,当然,这些人都没有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因为多铎和阿济格的钳形攻势实在是太凌厉了,对付金声桓这种弱鸡,基本上是砍瓜切菜。
如今南昌城已经是清军囊中之物,多铎刚入城,就接到了来自南直隶的消息,说是多尔衮已经到了南京,不日就会前来南昌。多尔衮此次一路南下,也是非常迅速,在京师平乱的时候,多尔衮就一直提心吊胆。不是怕罗洛宏这帮杂碎,而是担心自己的大军丢在江南,会跟兴华军交战,自己不在,光靠多铎和阿济格是稳不住军队的。
不过还好,兴华军忙着接收地盘,而且他们主要是步兵,就算能碾上清军后队,也绝对赶不上清军骑兵,所以想象中的交战并没有出现,只跟固始汗的追兵打了一仗,好在大获全胜。
多尔衮到了南京之后,也不休息,沿着太平府、安庆府一路南下,经过九江府之后径直来到了南昌,跟他的部下汇合。多铎和阿济格早就收到消息,一大早就在城外跪迎,多尔衮带着銮仪卫的护卫一过来,就立刻翻身下马,将二人搀扶起来勉励道。
三人是亲兄弟,但关起门来用兄弟称呼没毛病,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多尔衮三兄弟也必须遵守规则。只见二人跪地磕头山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立刻将二人搀扶起来,在路上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听说了二人的战绩,固始汗一万五千骑兵被打得十不存一,金声桓号称十万大军也被一举歼灭,连金声桓自己都兵败身死,一时间,清军士气得到了不小的恢复。
这也让多尔衮重拾了信心,看来清军并不是不能打,在任何一支军队面前,清军都是虎狼之师,只是碰到兴华军这个难缠的对手罢了。但只要清军小心应对,他多尔衮就不信,不能赢一次兴华军。
两人起身,多铎跟多尔衮的关系更加亲密,很兴奋地讲述着南昌城破的经过。多尔衮听了频频点头,对多铎大加赞赏。城墙上,城门洞内还有城门大街上,站满了八旗军的将士,他们在多尔衮的注视下,于城门楼升起了大清国的龙旗,然后举起双手欢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多尔衮微笑着对众人挥手致意,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在京师,多尔衮终于取得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宝座,到了南昌城,看见这么多忠于他的军队,多尔衮心中热血沸腾,开玩笑,他可是天下的主人,就算高衡和兴华军是个硬钉子,但他就不信,凭借一隅之地,高衡能跟夺取了天下的大清国抗衡。
自大清立国以来,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没遇到过,兴华军不过是统一华夏的绊脚石罢了,既然是绊脚石,那就有办法把他们搬开。但多尔衮好像忘了一件事情,清军上下士气为什么这么高,那是因为在攻克南昌之后,多铎允许他们在城内抢掠三日。虽然阿济格出于维护多尔衮形象的需要,给全军将士下令,只能抢劫,不能杀人,以免引起汉人反抗。
但实际上,抢劫几乎就伴随着杀人,总归是有很多民众不愿意把毕生积蓄就这么拱手让给清军。而且金声桓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但是姜日广的名声不错,姜日广在南昌坚持抗清,不少老百姓也站在他这一边。城破之后,有不少忠勇义民跟着姜日广与清军进行巷战。姜日广被俘之后,不少百姓甚至悬梁自尽,都不愿意做清兵的俘虏。
所以阿济格下令不要太过分,以免老百姓暴动,要知道,南昌城因为被清军占领得比较早,所以局势稳定,人员逃亡的并不多,回流的人口填充了南昌的空缺,导致城内在金声桓时代拥有至少二十多万民众。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昌的存粮用得这么快的原因,数万士兵加上二十多万民众,几十万人,几十万张嘴,自然消耗得快。
而南昌此地民风彪悍,因为他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就是洪都。早在朱元璋发家的时候,蓝玉就在洪都打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洪都保卫战。当日陈友谅率兵六十万攻打洪都,朱元璋只留下三万人给朱文正和蓝玉,两人就带着这么点人,加上洪都的老百姓,硬生生组建了一道铜墙铁壁,陈友谅猛攻数十天,都没能拿下洪都。至此之后,洪都的民众基本上都心向大明,一直延续到明亡。
但是阿济格下令归下令,到了真进城抢掠的时候,士兵们可忍不住,当即就变成了烧杀抢掠,这种行为虽然对老百姓来说是惨绝人寰,但是对于新败的军队来说,却是提升士气的最佳手段,今日多尔衮见到如此士气高昂的军队,正是因为这些士兵都在城内已经发泄了怨气的缘故。而且不少人通过抢劫,搞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当然是身心舒畅,士气高昂。
多尔衮看到如此场面,拍了拍阿济格的肩膀道:“好,军心可用。”
阿济格顿了顿,小声问道:“皇上,后面我们怎么办,兴华军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在江南的归属定夺之前,我们肯定要和他们还有一战。”
多尔衮道:“这个朕在京师的时候也和范先生交流过了,范先生给了朕两个选择,因为他被朕留在京师,看守后方,所以不能来前线参战,只能从大方向上给予一些指导。”
阿济格看了看多尔衮,心中掂量了一下,别看多尔衮在江南极其信任洪承畴,但是实际上,多尔衮最信任的大臣还是范文程。虽然范文程是一个汉人,但是多尔衮对他的信任比洪承畴要多得多。
阿济格试探问道:“不知道范先生出的是什么主意?”
多尔衮道:“召集众人议事吧。”此次南昌作战,是以多铎和阿济格领衔,洪承畴等人实际上都在北洋新军之中,南昌城破之后,众人总算在南昌城下聚齐,方才迎接多尔衮的队伍之中,当然也有曹振彦和洪承畴等人的身影。只不过因为南昌作战他们没有参与,这才将主要功臣多铎和阿济格给让在了前面。
而且他们两人是亲王,地位崇高,排在最前面也没什么问题。听到多尔衮吩咐,阿济格立刻道:“嗻。”
很快,多尔衮就在金声桓的府邸中召开了会议,这里也早已经被多铎打扫干净。多尔衮指了指大院中的荷花池道:“这就是金声桓投水自杀的地方?”
多铎立刻上前一步道:“正是。”
多尔衮冷哼一声,“哼,真是便宜这个浑蛋了。就算是五马分尸又怎么样,人死了就不会有感觉了,你这么做,不过是泄愤罢了。但是如果这个浑蛋活着落在朕的手上,朕一定会叫他生不如死。”
多尔衮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金声桓造反虽然对于大清国来说是芥藓之疾,但是这家伙严重耽误了大清国退兵的进度,导致全军没能进行休整。如此一来,恐怕范文程的计策之中,有一个就不能选择了。
多尔衮在荷花池边站了一会,就回到了正厅中,这时候人也差不多齐了。多尔衮咳嗽一声道:“我军连战连捷,可喜可贺,但局势依然严峻,高衡此贼穷追不舍,江南归属,总要有个定论。从京师出发之前,范文程给了朕两条建议,今日请大家过来商议一下。第一,将战场放在南京,南京乃是坚城,又是江南核心,我军在南京击败了郑成功,对地形地貌也很熟悉,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南京一战未必没有把握。”
多铎问道:“皇上,那还有一条呢?”
多尔衮清了清嗓子道:“还有一条,就是放弃南京,全军北归,在凤阳府决战。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我军休整一下。另一个就是叫兴华军无法利用长江,不怕他们切断我们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