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个关东军基地里面的情况,全部给我拍得一清二楚。”
他们这些人表面上礼貌,实际上却只害怕强权而不讲道义!
我倒要看看,面对这么清晰的证据,这回那些日本人还能怎么狡辩。”
张日山:“你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正如你刚刚说的那样。
当年佛爷还活着的时候,汪家在后面撺掇,上面的一些人竟然敢对张麒麟下手。
如果我们现在这么做,万一激怒了汪家,他们会不会把胡凯旋的消息也泄露给‘它’?
这样一来,我们就被动了。”
面对汪家和高层中的那个“它”,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面对长生不老的诱惑,虽然因为各种神秘力量的出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延长寿命的方法。
但除了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以外,其他的那些修行练气法门时间久了,高层对于长生的愿望也就没那么迫切了。
因此,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它”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至少在张启山那个年代,面对高层的压力,人才济济的老九门几乎无力反抗。
正因为如此,自从西沙海底墓那次意外后,张家族长张麒麟及一些九门第二代成员被关进了格尔木疗养院。
用于汪家研究长生不老的秘密。
这段时间持续了好几年。
如果不是“它”里的头目突然去世,加上高层内部有分歧的话,凭着当时老九门的实力,张麒麟怎么可能顺利逃出来?
正是因为这一点,想到胡凯旋身上的长生血脉以及麒麟张家曾经的遭遇,张日山才感到十分沉重。
最后还是尹南风在一旁宽慰他。
当初张麒麟之所以遇到那么多悲剧,主要是因为汪家的一系列操作导致麒麟张家四分五裂。
虽然小哥来历非凡,又是张家圣婴,又是张家族长。
但实际上,他就是个孤家寡人。
在他身边没有海字辈的支持时,连张启山都比他更有威慑力。
这种情况下,当张麒麟被困在格尔木疗养院时,只有少数心地好的老九门成员想救他。
其他人基本上无能为力。
即便他的能力再强,体质再特殊,一个人的力量也根本不够逃出那地方。
不过,张麒麟是张麒麟,胡凯旋是胡凯旋。
在异人的圈子里,胡凯旋是东北胡家的现任领导人。
凭胡三太奶的声望,只要跨过山海关,胡凯旋至少可以动员五位顶尖高手。
而在明面上,虽然胡凯旋的一些企业要么规模不大,要么刚起步。
在缺少时间积累的情况下,与根基深厚的汪家相比确实有些差距。
即使胡凯旋背后有军方支持,也难以抗衡汪家。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摸金校尉和汪家开战时,尹家保持中立。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先是来自石镜的预言!
随后又是尹家二祖亲自担保!
要知道,龙、童、尹三家能够从阪泉之战传承至今,不可能是容易招惹的对象。
为了胡凯旋的未来,或者说是尹家的未来。
尹仲可以让胡凯旋年轻时多吃点苦头或经历挫折。
如果一切太过顺利,像张之维一样,他在遭遇那次重大变故之前,那种傲慢就像一只自大的狮子,尽管表面礼貌,实则看不起所有人。
为了让张之维成才,他的师傅先后废掉了陆谨和张怀义。
而对于胡凯旋,尹仲也有类似的打算。
在他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经历些挫折或遇到对手。
这样不仅能磨砺他的意志,还能让他与尹南风的关系更加牢固。
毕竟患难见真情。
作为修仙小说的主角,尹仲要么不嗑cp,一旦嗑起来那就必须奔着结婚去。
参考当年童博和尹天雪。
说了这么多,尹南风想表达什么?
尹仲虽然老了,但他还没死!
别提胡凯旋在石镜预言中的重要性了,单就帮助尹仲成就长生不灭这一点来看,他可以允许胡凯旋的成长路上有些挫折,但绝不会容忍汪家用手段无端针对胡凯旋。
当石镜预言出现时,胡凯旋代表的就是修仙三大家族的新时代。
因此,面对张日山的担忧,深知其中内情的尹南风只是笑了笑而已。
“娇娇,玉佛头现在叫到多少了?”
“小姐,已经五千八百万了,上一次出价的是梅花五脉的人,从报价频率来看,九门似乎有些跟不上了。
怎么样小姐,我们现在要找托帮忙喊价吗?”
看着念奴娇那清澈的大眼睛,尹南风忍不住在她额头上轻轻一敲,说:“你这张嘴真会说话,以后不许再这么乱叫了,知道吗?”
还有,什么价啊,就是左手换右手的事罢了,直接帮咱们姑爷把天灯点上。
今天这事儿,就由我们尹家姑爷包办了!
新月饭店二楼,解雨臣的包厢里。
在之前的交易结束后,不只是尹南风和张日山之间有讨论,就连胡凯旋这边也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与尹南风所料差不多。
胡凯旋让胖子用黑白胶卷拍自己身上的麒麟踏火纹身,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下关东军基地的时候确实没有照相机,没办法详细记录张家人的尸体;另一方面,这也是胡凯旋对张日山的一种微妙引导。
毕竟,其他人不知道关东军地下基地的事情,但胡凯旋他们可是清楚得很。
那里进行的生化实验造就了一群四手三脚的怪物。
只要张日山看到这些照片再去黑风口调查,他一定能够发现,这个基地里根本没有胡凯旋所说的那个人。
问题也就来了:张家特有的麒麟踏火纹身做不了假,既然地下基地里没有这样的参照物,那么摸金屋照片里的那个又是谁呢?
凭借张日山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到了这里他必定会猜到摸金屋与张家血缘之间的联系。
胡凯旋这么费劲安排这一切,只是为了将张日山的目光引向自己。
面对别人轻易给出的答案和自己辛辛苦苦找到的答案,大多数人通常都会更相信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