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张浚等人的疯狂活动不说,王有志在布置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在后来的史书上记载,参战兵力共有一百多万。
南方史学家都认定王有志是这次中原大会战的总指挥。但北方史学家都声称高全才是实际上的指挥者,王有志只是个协调人而已。
理由是,作战计划都是高全亲自带着人制定的,不但忠义军,就是新军,也都是高全直接下命令指挥。而这些部队是围歼和打援的主力。
但南方史学家则认为文书上明明就是不管新军、忠义军还是各路御前军都明确表示服从王有志指挥。大部队调动的命令上,都有王有志的签名。高全不过充当了参谋长的角色而已。
后来也有中立史学家指出,实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部队没有那么多。宋军一共四十八万,金军总共二十多万。宋军有王有志新军二十万,高全指挥的忠义军二十万,李显忠的御前军五万人,吴拱御前军三万人。所谓百万大军,是把后方剿匪部队和支前民工都计入了。
而金兵参战的有刘萼的十万人,还有汴梁方向耶律元宜和讹里也等企图解围的十几万人。所谓金兵四十万,是把战区内的大批金国溃兵,和完颜雍的部队也都算进去了。
而完颜雍的部队虽然打着解围的旗号,但实际上不过是想趁机收编各路溃逃的金兵。不过他们也承认,包围圈内的溃兵当时都在向刘萼部靠拢。
也有人说汴梁战役,其实不应该算成中原大会战的一部分。很多金兵并不是要给刘萼解围,而是想收复汴梁,获取里面的物资特别是粮食。
但这些都不是主流,主流史书就是王有志亲自指挥了中原百万人大会战,一举歼灭了金兵在黄河以南的有生力量二十余万,并让金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没能重返中原,加速了金国的覆灭。
宋军各部都表示服从王有志的指挥,这也是事实。虞允文临走之前都用枢密院的文书给他们下了命令,陈康伯从中书省也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在江北的行动都听王有志的。
目前当事人还不知道后来的争论,他们正焦头烂额,不为敌军而是为了友军。宿迁府衙已经成了北伐军总指挥部。当然只是王有志和高全在这里,其他两路统帅都还是要通过书信交流。
王有志疲惫地拿着张纸,对高全说:“大全,我说一下我对另外两路宋军的控制计划,你帮我看看,有什么纰漏。”
高全笑道:“行啊。你的参谋班子都敢给你拟定这种计划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帮你制定谋朝篡位计划了?”
王有志有点得意:“那是,都是我一手从孤儿带出来的,情同父子。不闲扯了,咳咳,我跟你说一下纲要吧。控制两部之要点在于大义名分和钱粮,以及利益诱惑。
李显忠跟我交情很好,他的部队抗金热情较高,一心想要收复两京的大功,军队控制力强,只是担心粮饷被断,担心背上不忠不义的罪名。
吴拱虽然是长子,但是庶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欲望。但吴家有很强的军阀割据倾向,金兵南侵前,吴拱手下只有三千兵。后来是因为能打,背景深厚,火线光速提拔为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中路宋军统帅。
吴拱手下的部队并不完全听命于他,赵构完全可以几道金牌给调走。吴拱的中路军军纪也最差,非常贪婪。
为此参谋部给了三个解决办法。首先是大义名分,除了收复旧都的功业进行号召外,陈康伯的中书省和虞允文的枢密院都给这两路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在江北的行动都听从我指挥。
上次跟他们谈妥以后,几乎是我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赵构搞什么金牌就搞不动了。圣旨没有中书省和枢密院副署,可以视为乱命。
粮饷方面,江南士族和赵构已经给新军和淮西御前军断了,陈康伯在想办法,但杯水车薪。
但这个问题,我从一回江南就开始准备了,阜康物流和一些大商号都在给江北输送粮食物资。代价是淮东的盐引和淮西矿产的开发权。
另外,我计划对刘萼悬赏十万贯,死活都行。再鼓动他们说,抓住完颜光英也可以跟金国要巨额赎金,汴梁还有完颜亮留下的无数金银财宝,大家一起分。朝廷显然不可能干这种绑票的买卖,但跟忠义军一起就可以。”
高全哈哈大笑,说:“行。你就把这些脏事都推到我头上吧。不过据我所知,汴梁确实有很多粮草,但金银财宝好像并没有多少啊?”
王有志说:“大全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呢?咱说他有他就有。你很快就要去进攻汴梁了,进去后过一段放把火,就说都被金兵反攻烧了。他们反正已经站队完毕,想反悔也不可能了。
如果真有兵痞闹事哗变,那还有什么客气的?这种不知民族大义,只想抢劫的乱兵,不杀还留着过年吗?本相还嫌队伍扩充太快,成分太杂,正想杀人立威呢。
再拿十万贯给他们分分,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我马上就要当宰相了,还治不了一伙兵痞?”
高全想了想说:“我暂时没意见,只是补充一条。既然这两支御前军成分这么复杂,你何不调派一些军队过去,看着他们?
借口是现成的。他们兵少,容易被刘萼各个击破。李显忠好说,你派些步兵。吴拱兵最少,你派些步兵,我再派些骑兵。
他们不知道咱们的部队组织性思想性有多强,肯定还觉得能趁机收编呢,还不高兴坏了?这样咱们趁机渗透,给他们的部队也做做宣传工作。”
王有志高兴地站了起来:“高队就是厉害呀。这吞并杂牌的手段,都赶上蒋校长了。”
高全撇撇嘴:“老蒋那手段不过是收买,怎比得上我军的思想工作?旧军队那么黑暗,当兵的跟奴隶一样,我们给他们展示光明后,不信那些当兵的不向着咱。”
王有志暗想,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自己把长江中下游和淮南都控制了,还跟吴家搭上了关系。打完这一仗,自己就成了天下最有实力的人。
太子登基后,自己通过早年示好,也有拥戴之功。陈康伯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到时候自己的班底也培养起来了。再说宰相算什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