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涌这帮人的劲头让刘水友都大为惊讶。以前也不是没下过雨,也不是没闹过洪涝,但是那时候粮库的职工可没有这么大的劲头,象征性干点活遮盖点塑料布什么的也就算了。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东西,没人上心。
不管哪年,一到了夏天下雨时节,粮库上报的受潮发霉的粮食都得以几十吨来计算。于是,就能看到,大卡车来来回回忙个不停,往外拉这些所谓发霉发芽坏掉的粮食,几万斤几千斤的拉出去处理。
这些粮食因为发霉坏掉了,所以只能卖做饲料。饲料粮的价格顶多是正常粮价的1\/10,甚至更低。把坏掉的粮食还卖了一些钱,积极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这充分显示出粮库领导有责任敢担当明事理。
变质粮食处理完毕后,粮库的领导便会和上级汇报。在接到粮库领导送来的,装在信封里的厚厚一沓汇报材料后,上级领导心中不禁会感慨:这样的好干部,必须提拔重用啊!
不过,如果你给粮食安上个定位器,就会发现这些以霉变粮食名义卖掉的,用不了几天便会转一个身,运到各大小粮食加工厂,然后加工成优质的大米白面,再进入粮店超市等,当然标价也是正常粮食的标价。
粮食必须发霉。不发霉它绝对不行,同行都看着呢,领导都看着呢。
你的粮库里粮食不发霉,我的粮库怎么发?
我的粮库里粮食也不发霉,老张、老李、老王的粮库怎么发?
底下的粮库粮食都不发霉,上边的大粮库超大粮库怎么发?
粮库的粮食都不发霉,拿什么当作废旧粮变质粮处理?拿好粮食那肯定是不行的,不合理合法嘛。所以粮食必须发霉变质。再说了,不好好处理变质粮,拿什么材料去向领导汇报?
所以,粮食必须发霉,必须受潮。
反正也不是自己家的粮,上面还有人兜着,谁会闲的蛋疼来管这个事情?
当然,偶尔也会遇到那不是特别懂得粮食储存专业知识的上级领导。这样的领导往往会问:为什么每年受潮变质的粮食这么多?就不能好好修一下粮库,好好的管理管理,让它不发霉或者最起码少发霉一些吗?
遇到这种问题,粮库领导都有一套实事求是的标准话术。粮库领导会振振有词和领导汇报:
“粮库既要通风又要防雨,还必须节能环保,这其实很难同时达到。通风,那下雨时必然会有水汽进来。并且这些粮库都是好多年前建起来的,不但不符合现今的高标准,还都年久失修。如果要想大大降低粮食损失,就得请上面拨款,好好修缮都不是很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重新建设高标准粮库。现代的全封闭粮库,靠空调来通风除湿,可以很有效地解决受潮问题。如果不重新建设高标准粮库,那下雨时粮食必然要受潮变质发霉。神仙也没办法。所以,领导您要不想让粮食受损失,那你拨一大笔经费给我,我好修现代化高标准粮库,安高科技中央空调,当然运营费用也会大大增加,起码电费要上升十几倍。”
一般情况下涉及到经费的时候,上级领导便会知趣地闭上嘴,不再追问什么粮食霉变的话题。尤其是厚厚的装在信封里的汇报材料交到上级领导手上的时候,上级领导更是会觉得,反正粮食产量这么多,霉变一点就霉变一点吧。反正也不影响大局,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因为这些霉变粮食不都是也卖出去当饲料或者工业原料了吗?国家并没有受到损失。
于是大家心安理得,继续努力工作,为人民愉快地服务。
当然,实在查的紧了,粮库自然就会着火。所以领导们从来不会把粮库逼的太狠。
都是明白人。
可是,刘水友发现,这粮库到了宋涌手里后,则大不相同。宋涌不但加派人手看管粮库,还想尽办法,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几个懂粮食储藏的专业人士,没日没夜地研究如何保存粮食。一下雨,这老宋更是把全部力量都调动起来,自己都亲自上阵,并且虚心地让专家们出主意,让刘水友以及粮库的老职工指挥他的这些部下,如何垫高地面,如何建立围挡,如何疏通排水管道,如何设置换气扇等,总之这些活是干得又快又好。
一连折腾了一个来月,粮库算是给打造得如同标杆粮库一般。排水通畅无比,储藏仓的屋顶也都滴水不漏,地面能架起来的都架高了。总之,一番努力后,可以说是事在人为,粮食居然就没有发霉发芽的,算是都保住了。
天气转暖之后,宋涌看着天上掉下来的雨滴,开始心里发虚。
天气一好,社会秩序就一定会逐渐恢复,这样一来,肯定要清算那些犯下重罪的犯罪分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宋涌这段时间干了些什么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虽然他在法院系统有人,可以他的所作所为,判他枪毙一个小时,都得算是从轻发落。于是他便琢磨着往外国跑,逃离制裁。这样一来,他倒是想不起来去吃大户了。
孙威也是一样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哪还想得到去找尉迟宣晦气,于是尉迟宣倒是得了清闲。
尉迟宣哪里知道这些事情的内幕。大雨天时他基本上每天查漏补缺,看看地下室会不会进水,看看房顶会不会漏水。还别说,这房子建筑质量是真好,安保公司的装修质量也没的说,如此大的雨一连下了这么多天,除了感觉有一点点潮湿之外,其他诸如天花板、墙体、窗框等地方,连个水渍都没有。
6栋楼那边情况也还不错。老林在这种情况下倒还是挺能干,他未雨绸缪,趁着雨还不大时便穿着雨衣,在楼顶上鼓捣防水层。尉迟宣给6栋楼准备了足够的防水涂料,老林便用了三四天时间,把房顶查漏补缺又加固了一遍,尤其是太阳能板、水罐等地方,有的地方打了孔,钉了螺丝钉,必须拿防水胶灌一下。
老林在这方面好像有些天赋,他鼓捣完后,6栋楼顶楼一直没出什么问题,没有任何漏水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