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日记163
暮春的荣国府,桃林似被粉白的云霞轻覆,微风拂过,花瓣簌簌而落,在泥径上织就一层锦绣花毯。贾宝玉身着月白锦袍,手持书卷,踱步其间,正沉醉于这无边春色,忽闻身后传来轻柔的呼唤:“宝二爷。”
回头望去,只见雪雁抱着一篮针线,莲步轻移,从花树间款步走来。贾宝玉笑着迎上前去,“雪雁,你怎么也到这桃林来了?”
雪雁福了福身,浅笑道:“春日正好,我想着寻个清静地儿,把这针线赶一赶,没想到遇见了二爷。”言罢,她目光落在宝玉手中的书卷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贾宝玉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微微扬了扬手中的书卷,笑道:“雪雁,你可认得这是什么?”
雪雁微微摇头,眼中满是疑惑。贾宝玉轻轻翻开书卷,缓缓说道:“这便是我前些年所作的《风月宝鉴》,如今再看,倒也生出许多感慨。”
雪雁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听闻二爷才情卓绝,写得一手好文章,没想到竟写成了一部小说,雪雁可否有幸一读?”
贾宝玉笑着点头,“自然可以,只是这《风月宝鉴》,写的多是世间男女风月之事,其中不乏一些大胆之语,你可莫要见怪。”
雪雁脸颊微微一红,轻声道:“二爷说笑了,雪雁虽为女子,却也知晓读书识字的乐趣,怎会轻易见怪。”
二人在桃树下寻了一处石凳坐下,贾宝玉缓缓翻开书卷,轻声诵读起来。雪雁静静聆听,沉浸在那跌宕起伏的故事里,时而蹙眉,时而浅笑。
待贾宝玉读完,雪雁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二爷这《风月宝鉴》,写得实在是好,书中人物栩栩如生,那些爱恨情仇,读来让人揪心。”
贾宝玉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落寞,“这《风月宝鉴》,倾注了我不少心血,本以为能借此警醒世人,莫要被这虚幻的风月迷了心智,可如今看来,却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雪雁微微诧异,看向贾宝玉,问道:“二爷何出此言?如此佳作,怎会只是一厢情愿?”
贾宝玉苦笑着摇了摇头,“雪雁,你有所不知,如今这世道,世人多看重功名利禄,对这些小说戏曲,不过是当作饭后消遣,又有几人能真正领悟其中深意?”
雪雁微微点头,轻声说道:“二爷所言,倒也属实,只是雪雁觉得,二爷的《风月宝鉴》,即便无人赏识,也是二爷才情的见证,日后定会流传下去。”
贾宝玉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看向雪雁,说道:“雪雁,但愿如你所言,只是如今这小说,实在难以挣钱糊口,我写这《风月宝鉴》,也不过是闲暇时小试文才,聊以自慰罢了。”
雪雁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二爷,如今这世道,或许小说确实难以挣钱,但二爷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若是能将这《风月宝鉴》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读到,即便无利可图,却也能留下一段佳话,岂不是美事一桩?”
贾宝玉闻言,眼中一亮,缓缓说道:“雪雁,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我虽不能靠这小说挣钱,却可将它流传下去,让后人知晓,在这繁华的荣国府,还有我这么一个痴人,写过这么一部《风月宝鉴》。”
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一片桃花落在了书卷上。贾宝玉轻轻拾起花瓣,眼中满是感慨,“这桃花虽美,却也逃不过凋零的命运,就如同这世间的繁华,终有落幕之时,唯有这文字,或许能流传千古。”
雪雁望着那飘落的桃花,轻声说道:“二爷,这桃花虽凋零,却也曾绽放过绚烂,就像二爷的《风月宝鉴》,即便如今无人赏识,却也倾注了二爷的心血,总有一天,它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贾宝玉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坚定,“雪雁,多谢你这番话,让我重拾信心。我定要将这《风月宝鉴》好好保存,寻个机会,将它传扬出去。”
二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望去,只见贾琏匆匆走来,看到贾宝玉,连忙说道:“宝兄弟,你在这里啊,老爷正找你呢,说是有要紧事。”
贾宝玉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看向雪雁,说道:“雪雁,今日暂且聊到此处,改日我们再接着聊这《风月宝鉴》。”言罢,他将书卷小心地收好,随着贾琏匆匆离去。
雪雁望着贾宝玉离去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心中默默想着,希望二爷的《风月宝鉴》,真的能如他所愿,流传千古。
待贾宝玉回到房中,已是掌灯时分。他坐在窗前,手中捧着《风月宝鉴》,心中思绪万千。想起雪雁的话,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要将这《风月宝鉴》传扬出去,谈何容易。但他心中却有一股执念,让他不愿放弃。他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棠村,当年棠村对他写《风月宝鉴》一事,极为支持,还亲自为其作序。
那序中写道:“吾兄宝玉,才情横溢,心怀悲悯,以一支妙笔,绘尽世间风月。此《风月宝鉴》,虽写男女情事,却意在警醒世人,莫要被虚幻的表象所迷惑。愿世人读此书,能有所悟,莫负吾兄一番苦心。”
如今,棠村早已不在人世,可那篇序文,却一直刻在贾宝玉的心中。他抚摸着书卷,眼中泛起泪光,“棠村,你放心,我定会将这《风月宝鉴》传扬出去,让你的序文,也能被世人知晓。”
想到此处,贾宝玉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决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将这《风月宝鉴》传扬出去。哪怕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热爱,为了对弟弟的承诺。
此后的日子里,贾宝玉四处打听,寻找能将《风月宝鉴》传扬出去的方法。他拜访了城中的各大书坊,却屡屡碰壁。书坊的老板们,大多只看重那些能挣钱的科举书籍,对这小说戏曲,并不感兴趣。
但贾宝玉并未气馁,他开始尝试自己抄写《风月宝鉴》,然后托人送到一些文人雅士的手中。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小说。
一日,贾宝玉正在房中抄写《风月宝鉴》,林黛玉轻轻走了进来。看到贾宝玉专注的神情,她微微浅笑,“宝玉,你又在抄写这《风月宝鉴》了?”
贾宝玉抬起头来,看到林黛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妹妹,你来了。我正想着,等我抄写完这一版,就给你送去。”
林黛玉轻轻走到他身边,坐下身来,看着那工整的字迹,轻声说道:“宝玉,你如此执着,为的就是将这《风月宝鉴》传扬出去?”
贾宝玉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林妹妹,你知道的,这《风月宝鉴》,是我心血所着,我不愿让它就此埋没。”
林黛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宝玉,我懂你的心思,只是这世道,要传扬一部小说,谈何容易。你这般辛苦,又能有几人知晓?”
贾宝玉握住林黛玉的手,说道:“林妹妹,哪怕只有一人能读懂这《风月宝鉴》,我也心满意足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它会被世人所认可。”
林黛玉望着贾宝玉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宝玉,既然如此,我便陪你一起,无论结局如何,我都支持你。”
此后,林黛玉也加入了传扬《风月宝鉴》的行列。她与贾宝玉一起,抄写书卷,托人送书。虽然过程艰辛,但他们从未放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努力下,《风月宝鉴》渐渐在一些文人雅士中流传开来。虽然依旧未能成为世人追捧的畅销书,但却收获了一批真正懂它的读者。
这些读者,被《风月宝鉴》中的故事所打动,被贾宝玉的才情所折服。他们开始口口相传,让这部小说的名声,渐渐在城中传开。
一日,一位外地的富商来到荣国府,听闻了《风月宝鉴》的故事。他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向贾宝玉求购手稿。贾宝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拒绝了。
他对富商说道:“这《风月宝鉴》,是我心血所着,我并非为了钱财而写。我只希望,它能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读到,领悟其中深意。若是为了钱财而将它卖掉,岂不是违背了我的初衷?”
富商听后,对贾宝玉的人品和才情更加钦佩,他决定出资,帮贾宝玉将《风月宝鉴》刻印成册,广为流传。
在富商的帮助下,《风月宝鉴》终于得以刻印成书,在市面上发行。一时间,洛阳纸贵,无数人争相传阅。贾宝玉的名字,也随着这部小说,传遍了大江南北。
多年后,当贾宝玉再次漫步在荣国府的桃林时,望着那依旧绚烂的桃花,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与雪雁在桃林的对话,想起了弟弟棠村的序文,想起了与林黛玉一起传扬《风月宝鉴》的日子。
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风月宝鉴》,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流传千古。而他,也终于在这繁华与喧嚣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