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问:“你喜欢吃吗?”
“偶尔吃可以。”
他对这些不喜欢也不讨厌,吃也行,不吃也行,最主要还是看她喜不喜欢。
谢茯望向盘子里的猪耳朵,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那下次等过年再做?”
和太爷家传出来的卤香味相比,差了一大截,他们做的主要还是靠调味料调味。
裴青生回望着她的眼睛,含笑点了点头:“放点辣子。”
她说放辣子会更好吃。
见她不爱吃猪尾巴,裴青生把猪尾巴挑在一边。
“好,下次不买猪尾巴了。”
谢茯只尝了一小块猪尾巴,剩下的都是他吃了。
碗底有很多油,舍不得浪费,裴青生把面条倒进去拌。
谢茯托着腮,笑吟吟道:“青生做得手擀面真好吃,是跟你娘学的吗?”
“嗯。”他又摇头,“跟爹学的,爹是跟娘学的,不过娘也教过我。”
他娘身体不好,有时从镇上回来,舍不得让她下床做饭,便自己动手。
不过他娘还是很少让他进灶房,每次一回来,便让他进屋温习。
裴青生拌着碗里的面条:“我不如娘子,娘子什么都会,以后你教我。”
“好呀,我也有很多不会,我们一起学。”
谢茯想到了上辈子。
妈妈教她烧火炒菜,干家务,干农活。
总是会说一句:我是为了你好,将来到了婆家,婆婆不会骂你什么都不会干,也不会骂我们,说我们没把你教好。
她很讨厌听到这些话,为了她好?那怎么不教弟弟。
谢茯挪动板凳,歪头靠着他的肩膀:“青生,我好喜欢现在的生活。”
“没有人盯着,不会因为做错一点事,或者慢吞吞的被骂,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放着。”
“早上想睡到什么时候起,完全看自己心情,换下的衣服扔在盆里,可以留到晚上再洗。”
“不用天天出去割猪草,打扫猪圈,洗一大家子的衣服,搂树叶,拾柴火。”
谢茯望向门外,圈住他的手臂抱在怀中,满足道:“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一天都很充实,自在。”
如果让她再回到以前的生活,心里恐怕接受不了。
裴青生问:“娘子,以后我们存了钱,你想不想去镇上?”
村里有很多闲言碎语,即便她不在意。
如果能给她更好的生活,裴青生想带她离开村子。
谢茯想了一下,摇头道:“不想去,镇上除了买东西方便,其它不如村子里。”
“而且家里的地我不想卖,留着又离得远,来回跑麻烦。”
镇上买房子,带大院子的价钱高。
在院子里种菜,不能浇粪水,味道飘到隔壁,人家会上门骂。
村子里家家菜地都浇粪水,闻到气味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自己家也这么干,村里人都习惯了。
谢茯仰起头:“你想去镇上?”
“我只跟着你,你去哪我去哪。”
既然不想去镇上,那就听她的。
裴青生不想强求她。
见她拿着衣服去了杂物房,今晚他也要洗个澡。
想到什么,耳垂渐渐发热发红。
他不是重欲的人,但自从开了点小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总想着和她亲近。
他也想让她舒服。
……
夏日炎炎,微风吹过耳边的发丝,谢茯抬手将垂下的头发别在耳后。
快晌午,洗了头发还没干透,披在身后。
七月过大半,再有几天去地里掰苎麻。
站在屋檐下梳着头发。
“青生,苎麻叶药铺还要不要了。”
裴青生正在屋里抄书:“拉去镇上问问,不要我去肉市问,能卖一点是一点,咱家留着也没用。”
“行。”
她去地里看过,二麻比头麻矮了些,收成估计也会少,等二麻收完地里放点水。
谢茯将头发挽起来,进屋织布。
临近晌午,郑桂花敲响了大门。
“怎么了嫂子。”
“我来问问,你明天去不去后山砍柴,我家柴火快烧完了,咱们去守财叔家借驴车,还和去年一样,咱们一块,相互有个照应。”
谢茯点头:“青生一起,我们去后面那座大山,砍些粗壮的柴火回来,去里正和太爷家借斧头用。”
“成,明早我去守财叔家借驴车,咱们三个一块。”笑呵呵地抬了一下手,“回去吧,我就来跟你说这事。”
去年砍得柴火上个月烧完,一直让几个孩子去树林里拾柴火。
小树枝不经烧,抱回来一大堆,两顿饭烧完,得天天出去找。
家里那两小子因为天天让他们去捡柴火,今天发脾气不去了,说啥都不动。
郑桂花回到自家院门前,看见主屋的房门虚掩着,瞥了一眼,收回目光。
正要回自己屋里,她婆婆站在门口看着她:“你过来。”
“娘,啥事啊。”
田稻穗问:“她家二麻快要收了,有没有来叫你。”
“叫了,应该还是上次那几个人。”
“那你早点去,饭别做了,我来做,多干点,家里孩子多,不能全靠狗胜和孩子他爷,你也想法子多赚点钱。”
郑桂花垂眸望着地面,面无表情地点头。
田稻穗见她这般,脸上闪过不喜,不再多说,转身将房门关上。
这个儿媳妇刚嫁过来时,对她百依百顺,让干什么干什么。
生了大孙女后,见是个女娃,她没怎么帮着带。
直到生了老二和老三,两个小孙子,月子里她帮着带了几次孩子。
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是生了老三之后吧。
她这个儿媳妇对她不再百依百顺,有时说过的话完全不听,还和她反着来。
她一向不喜欢儿媳妇和谢茯来往,讲过几次不听,像是故意的一样,天天往他们家跑。
田稻穗心里生气,又没别的法子,眼下在他们家赚钱,也就不再阻拦她们往来。
谢茯在书房织棉布,裴青生抄书累了,在院子中走走,再去东屋织麻布。
下午。
王红月拎着篮子过来,坐在她身旁打络子,聊着各家的八卦。
“你春兰婶整天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我好几次去找她说话,都爱搭不理的,刚才来你家又看到她,唠了几句。”
谢茯好奇地问:“春兰婶说什么了?”
她昨天去茅房出来,还见到杨春兰,叫了一声,对方只是点了点头,低头背着柴火回了家。
王红月回:“也没说啥,我提到了苏翠花。”
谢茯瞥她一眼:“王婶,你胆子真大,村里人都不敢在春兰婶面前提起翠花嫂子,你也不怕她把气撒在你身上。”
“怕啥,以前我和她处得还不错,再说我也没说啥,就问富贵去镇上赚得钱给不给她,还是都给苏翠花。”
一提起苏翠花,她的脸色黑的跟锅底似的。
谢茯道:“就算给春兰婶,估计也不会全给,都给了春兰婶,翠花嫂子那边怎么办。”
两边闹得僵硬,赵富贵住在前面,把钱都给杨春兰,苏翠花能同意?
王红月将手中打好的络子扔到篮子里,重新拿起一根红绳,说道:“没有给她,我听她那意思,好像一文钱没给,你说会不会是苏翠花不让赵富贵把钱给他娘?”
谢茯摇头:“不会,翠花嫂子来村里日子也不短,除了对春兰婶家,和别人家相处的都不错,会来事。”
“而且翠花嫂子是想富贵大哥和他爹娘好好相处,毕竟彻底闹掰了,对她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
赵富贵如今处处护着她,什么都听苏翠花的,可将来呢。
如果赵富贵一直这样不变那还好说,变了心,他会把一切都怪在苏翠花头上。
王红月啧啧两声:“我瞧着苏翠花不是个没头脑的,要是跟个傻丫头似的,早就被前头夫家那边给生吞活剥了。”
“女人啊,还是精点好,不然趁着家里男人不在家,别人会上门欺负,不能太老实。”
“你瞧瞧你孙婶家,一家子都是老实头,没少被人欺负,有了孙子才好点,你以前也是。”
谢茯放下梭子,端起一旁的碗,喝了两口水说道:“人善被人欺,有些人不敢惹厉害的,心里又憋着火,只敢找老实人欺负。”
“王婶,别看老实人老实,真要把人家惹急了,能要你一家人的命,所以千万不能欺负老实人。”
王红月连忙开口:“我可没欺负过他们家,你说大家都是外地逃荒过来的,这好不容易有了个落脚之处,住在一个村子里,有啥事相互帮衬着。”
“总有那几个势利眼,脾性大的,不闹点事出来心里不安生,要不是里正他爹赶走了几家,村子里还不知道闹成啥样呢。”
想想那些日子,真是白天吵,晚上吵,整天吵个不停。
谢茯放下碗,站起身活动身体:“别人家的事我们管不着,只要不找到我们头上,怎么闹是他们的事。”
“王婶,这些络子打出来能赚多少钱?”
“还是跟以前一样,我拿得这些好打些,小满绣荷包累了,会帮着我打,指望它发财是不可能了。”
谢茯疑惑道:“王婶,怎么不把小满叫过来一块说说话,她一个人在家闷不闷。”
王红月尴尬地笑了一下:“我儿媳妇是个不爱串门的,她喜欢在家里待着,我也不好逼着她出门不是。”
不把她带过来,是怕跟着学坏了。
拎着篮子起身:“得,你忙着,婶子回去了,空了再来。”
“哎,王婶慢走。”
——
地里的草抽了几天空,全部整完,田里没有活。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蚊子也越来越多。
周围是树林,还有很多小虫子。
谢茯拍了一下大腿,掌心上好大的一只蚊子,吸血吸得饱饱的。
嫌弃的去院子中洗干净手,去屋里抓了一把炒花生来到他身旁站着,时不时投喂他一颗。
“青生,明天和桂花嫂子一块去那座大山砍柴。”
正说着,大门啪啪作响。
谢茯把花生揣进兜里,边走出去边说:“轻点轻点,这么用力,我家大门再被你拍坏了。”
王红月瞅着门缝里走过来的身影,那嘴笑的咧到了耳后根。
“婶子来你家给采梅扯一身料子,我家女儿相成了。”
“恭喜王婶。”谢茯说道,“王婶,你不如去镇上扯一身喜庆的料子。”
“你家不是有吗,我看到你们家屋里有红麻线。”
她点头:“有是有,不过还没织呢。”
王红月暼了一眼东屋:“那匹布能换下来了吧,换上红麻线,你这两口子换着来,手快,一身料子一天就能织完。”
“再说我家采梅日子还没定呢,来得及,你家便宜,我去镇上多花钱不说,还要给一文驴车钱,有省钱的地方干啥不省,傻子往镇上跑。”
“成,明天换下来织红麻布,织好婶子再来,采梅夫家给了多少聘礼。”
瞧她脸上的笑便知道,给得聘礼一定不少。
王红月乐得眼睛快眯成一条线:“给了五两八,就是她这夫家有点远,回来一趟不容易,一想到以后一年见不上两回面,我这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谢茯打趣道:“那给采梅找个附近的,以后想女儿去看看她,也能随时回来,就看婶子舍不舍得这五两八聘礼。”
“舍不得。”她摇着头,“前头不知道相看了多少个人,瞧着不错的只能拿得出二两八,太少了。”
“这家给得起五点八,人瞧着吧,也还成,会过日子就好,好看又不能当饭吃不是,我家采梅也说了要找个有钱人家,以后嫁过去才能过好日子。”
在门前聊了一会,王红月喜气洋洋的回了家,说等过两天再来扯一身料子。
谢茯回屋说道:“青生,明天砍完柴回来换上红麻线,王婶家采梅相成了,日子还没定,过两天来咱们家买布。”
裴青生停下手,问道:“要不要现在换?”
“不用,再织一天,他们家日子还没定呢,来得及。”
掏出口袋里的花生掰开,一个放进自己嘴里,一个喂给他。
“这两年咱们村加上采梅,嫁出去三个,娶进来三个。”
裴青生拉着她坐到腿上,看向递过来的花生,摇了摇头:”我不吃,你吃。”
炒花生吃多了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