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世民这一次提出封禅,百官没有反对的理由。
高句丽灭亡,大唐完成了隋朝做不到的事,这么大的功绩,还不足以封禅吗?
陛下要去泰山,向上天回报自己的丰功伟绩,合情合理!
现在只问一句:谁赞成,谁反对?
作为忠臣,不仅不应该反对,更应该想方设法达成皇帝的心愿!
“能不能成?”
张川柏拍了拍脑袋,若有所思。
如果他没记错,另一时空,李世民终生没能封禅。
最后这一次没能成行的原因,他没有梦见。
但现在许多大事都已经发生改变。
又怎么知道李世民一定去不成?
……
张川柏前往长安的途中,一封奏疏从遥远的新罗,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大唐百姓沉浸在过年的气氛,皇帝为高士廉之死痛哭的时候,新罗发生了一次政变。
大唐军队来取粮草,新罗女王金德曼最终还是很懂事地配合。
可新罗内部分歧很大。
有人说什么唇亡齿寒,担心唐军顺手把新罗也给灭了。
大臣毗昙、廉宗等反唐人士意图推翻金德曼,全面跟大唐翻脸。
这场动乱在唐军的干预下没有成功。
毗昙、廉宗被唐军一刀一个解决。
但是新罗女王金德曼却在此时忽然去世。
契苾何力:天地良心,金德曼的死不是我们干的。
现在问题是,新罗没有国王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金德曼无子,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堂妹金胜曼。
按照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惯例,金胜曼若想成为新任新罗女王,必须得到大唐的册命。
之前,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去世,都要请大唐认可他的儿子继位,才算名正言顺。
契苾何力一边帮助新罗稳定局势,一边将新罗的最新情况汇报朝廷。
事到如今,不将新罗纳入大唐版图,都对不起新罗百姓的殷切期盼啊!
……
长安城张府。
张京墨坐在椅子上喝着快乐水,指挥奴仆打扫庭院、布置屋子。
林邑奴零零七垂着头说:“小人斗胆一问,可是三郎君要回来了?”
“你希望他回来,还是不希望他回来?”张京墨笑着问。
“小人当然希望郎君回来。”零零七说。
“为何?”
“郎君曾说,会让我回故乡一趟,我一直在等他。”
“还有此事?”张京墨诧异,“你的故乡在林邑?三郎要让你回去?”
“郎君说让我带路,帮助大唐的使者寻找嘉禾。”零零七回答。
林邑王不献上嘉禾,大唐可以自己去取。
前几年因为高句丽、百济等战事,大唐顾不上林邑小国。
现在终于可以抽出时间了?
一家人被掳掠贩卖成奴隶的零零七,对林邑没什么感情,很愿意做带路党。
张京墨问清楚之后,笑道:“你很懂事啊!”
他又看向其他藩奴,“你们之中有菩萨蛮、新罗婢?是不是也想回故乡探亲?”
温顺的新罗婢抬起头,目光中带着期待。
新罗要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唐人,不再是低人一等的“新罗婢”啦!
……
“长安城!我张三又回来了!”
远远的,张川柏就看到长安城巍峨的城墙,闻到空气中属于长安的味道。
一种辉煌、璀璨的,如史书般厚重的味道。
汉唐雄浑的魂魄,塑造了这个城的灵魂。
随行的奴仆纷纷露出轻松、喜悦的笑容。
他们同样为抵达长安而骄傲,可以向家乡的人炫耀半辈子!
进过长安城,四舍五入,我们是长安人。
长安。
无数人魂牵梦萦的长安。
张川柏穿过一条条人潮涌动的大街,终于回到务本坊的张府。
门房的奴仆第一时间发现有人到家门口,定睛一看却愣住了。
“怎么,认不出我了?”张川柏大声说,“我记得这里是我的家。我不在的时候,没有被鸠占鹊巢吧?”
枯树精又卖干柴啦?
黄鼠狼、刺猬精、蛇精联合,把二兄吃掉啦?
“三郎君回来啦!”门房又惊又喜,喊了一嗓子。
“不知道郎君今日回来!更不知道郎君长大了许多,一时间没有认出来!请郎君恕罪。”
这话张川柏爱听。
他笑眯眯地说:“我真的长高很多?变化很大吗?”
张京墨快步跑出来,听到这话,哈哈笑道:“我看看,三郎是不是比我高了?”
十三岁的张川柏,身高怎么比得上十八岁的张京墨?
本来沾沾自喜的张川柏看到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张京墨,顿时鼓着脸:“二兄,你作弊!”
“我怎么作弊?”张京墨笑容满面。
哎呀呀!
还是我的小弟啊!
虽然是长大了很多,还是这么可爱。
“你肯定偷吃了丹药,否则怎么一下子长得那么高?”张川柏哼哼,“我也要吃丹药,然后就比你高。”
“我这个年纪,本来就是长身体的时候。”张京墨笑哈哈,“过几年你也会长得很快。丹药嘛,你若想吃,我就给你炼。”
张川柏算了算年纪,承认二兄说得对。
兄弟俩说笑着往里走。
行李嘛,当然是奴仆负责搬。
“我算到你要回来,给你打扫好屋子,换了新床新竹席。现在天气热,我还给你准备了竹夫人,你可以抱着睡……你这个狐狸围脖就别披着,也不嫌热。”
说着,张京墨就帮张川柏扯围脖。
“嘤嘤!”
我是活的!活的!
小美叫了两声跳到地上,熟门熟路地往屋后跑。
树洞肯定又被臭蛇霸占了!
但是不要紧,狡狐三窟,它还有别的老巢。
“今年确实是热。”张川柏接过奴仆送来的酸梅饮,吨吨吨地往口里灌。
冰冰凉,透心凉。
爽!
张京墨在一旁说:“今年四月,陛下不堪暑热,下令将终南山废弃的太和宫改建成翠微宫。这个月,陛下要亲临翠微宫,你回来得正好。”
“什么正好?”张川柏好奇地问。
张京墨说:“有人已经开始准备《翠微宫颂》,到时候进献给皇帝,在众人面前扬名。你既然回来了,不是正好参与?”
张川柏笑了笑:“机会留给年轻人吧,我已经不需要虚名。我再整理一下这两年总结的种田技术,向陛下和太子汇报。”
张京墨:“……年轻人?”
到底谁才是年轻人啊?
你这个才到我肩膀的小三郎,在阿兄面前充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