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苏哲的陈述,李二陛下就知道这时务策不用再问了。
这回答有历代标准答案的味道,有夜小子新政之实,有承乾递交的论述学识。
甚至有当世大儒劝谏的味道,完全就是一个综合体小怪物。
这些话哪怕让在朝的大臣来回答也不会比这更好了。
现在他是真的有些佩服夜小子了,看来夜小子说科举屠榜并非大话。
至此他对小苏哲是十分满意的,不过他还是想试试,是不是这小子真就打算全科屠榜。
“苏哲,你就以现在大唐景象,做文章一篇,若是再过,朕就提前定你高中!”
“惟大唐贞观治世,乾坤朗澈,日月重光。”
“长安者,龙盘虎踞,天府之邦。”
“街衢纵横,市肆鳞次,百物云集,商贾辐辏。晨钟暮鼓,响彻云霄...”
“至若春和景明,渭河水畔,柳绿桃红,游人如织,文人墨客,赋诗饮酒,尽抒雅怀...”
“观夫闾巷之间,老幼怡然,男耕女织,各安其业。学子负笈于庠序,诵诗读书,农夫荷锄于阡陌,勤耕力作。又有四方来朝,蛮夷慕化,执玉帛而拜阙庭,献珍奇以表忠诚...”
....
从长安夸到渭水,李二陛下不知不觉脸色都激动红了。
瞅瞅,这才是我大唐士子的风采,如此年纪,未来成就难以想象。
这人必须从夜小子那要过来!
不行、不行,这么小年纪真上了朝堂那乐子可就大了。
李二陛下脑海中不知不觉的出现一幅画面,朝堂一群老家伙被小苏哲说教的哑口无言,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他倒不是担心朝臣丢面,主要怕夜小子教出来的小家伙,万一怼朕该怎么办?
于是李二陛下打定了主意,可以授官,但不能上朝,否则不小心容易下不来台。
或许可以把夜小子的学堂改成国子监,到时候可以任命的职位有的是。
“...治世之功,若泰山屹立,千秋仰止。”
长孙无忌目瞪口呆,看着小苏哲如滔滔江水般、说着词藻优美精辟的文章。
只想问问他:(孩啊,你收义父吗?你看我如何?)
再看看自家那几个逆子,回去还是把长孙冲等送齐王那求学吧,一年达不到这水准,就不用回家了。
“啪啪啪!”直到李二陛下一脸慈母笑的鼓掌,长孙无忌下意识的也跟着拍了起来。
齐王天资聪慧也没给两人带来这么大震撼,主要小苏哲年纪太小了。
这么大的孩子能背诵一本经书都能称为天才了,这小家伙是要上天呐。
瞅瞅这文章马屁拍的,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关键不浮夸啊啊,简直如清风拂面,润泽雅致。
李二陛下那心里别提多美了。
“好!朕宣布,等放榜之时,秀才科中举者,必有你。”
“苏哲谢陛下恩赏!”
“不,这不是恩赏,这是你凭本事得的,现在科举未完,朕不能提前放榜,等放榜之时,朕给你另外的恩赏。”
“谢陛下!”小苏哲这时才露出发自内腑的笑意。
为齐王府争光,他觉着是此生最大的荣耀。
家中这一年的变化简直天翻地覆,自己的父亲脸上笑脸多了起来,不再是以前为斗米生计发愁的时候了。
而这一切都是齐王赐予,他苏哲不是忘本的人。
李二陛下看着眼前一举一动颇有风范的小苏哲,不由出神。
看着别人家的出息孩子,就止不住的心中对比,想想那些不出息的子嗣就心烦意乱,这么乖巧懂事又聪慧的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就好了。
自己生的那群能赶上小苏哲的,就只有早进入王府的高明和长乐两人。
虽然他已经有了两个优秀的孩子,可这一年多却是少聚,尤其承乾时不时还会外出远行。
另一个小棉袄还漏风了,现在还没出嫁呢,就全偏心夜小子了。
想着想着李二陛下看着小苏哲的眼神就不对起来。
“小苏哲,做朕的义子如何?”
苏哲被这突兀的文化整的一愣,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是说收我做义子?”
“对,怎么你不愿意?”李二陛下笑容和蔼,生怕吓着他。
确定自己没听错的小苏哲瞬间正色,小小的面容上居然有些严肃。
“不是不愿意,只是陛下的提议有些不妥!”
“嗯?”这可给李二陛下说懵了,这天底下朕收个义子还收出不妥来了?
“何处不妥?”
“这天底下有些亲不能乱攀,苏哲是齐王府培养的,所有学子都尊齐王为师,陛下现在把苏哲辈分拉到与齐王平辈,这不是欺师灭祖吗?”
“呃~”李二陛下还真没想过这问题,他的辈分观念本就不强。
不过若是真收小苏哲为义子,万一夜小子有芥蒂就不合算了。
毕竟有杨妃那个前车之鉴,他不敢赌。
“若是陛下是觉得苏哲此次科举表现甚佳,因此生了爱才之心,那大可不必,因为王府比之我优秀者比比皆是。”
“呃~”这李二陛下有些难以认同,这年纪能有这表现的即便齐王府也不多吧?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询问齐王。”
问夜小子?李二陛下不想去触那个霉头,打交道这么长时间,他算是看明白了,夜小子想让自己知道的自己自然会知道,甚至会主动找过来商谈。
可若是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一旦自己打听了,哼~那小子能句句将人噎死。
“算了,此事是朕唐突了。”李二陛下干脆不纠结了,反正自己其他子嗣已经在王府学习,早晚会有出息的一天。
“辅机,送他回去好好休息,另传齐王前来议事。”
“是,陛下!”
长孙无忌带着小苏哲离开,李二陛下看起了其他王府学子的试卷。
贡院外,王府的车马人员都没离开,显然是早有预料。
此时答完卷的王府学子得到准许,正有序走出。
“出来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