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头的太极宫,此时依旧乱作一团,灭火的灭火,救人的救人。
御医们纷纷都在延福殿内,元澂一直在旁守着庆熙帝。
慕容皇后也早已赶至,坐在一旁,望着在龙榻上昏迷不醒的庆熙帝,心中倒是五味杂陈。
元浛出事的那一天,也是这样惊雷之日,恍如旧事重演一般,那天的记忆在她脑海中是那样清晰。
今日是元浛的祭日,慕容皇后得知庆熙帝待在文思院前,人去过元浛的祠堂。
如果今日庆熙帝活下来,是不是代表着元浛原谅了这个无情的父亲?
这是慕容皇后心中一生的心结,心中最深的痛,沉默中抹去掉落的泪水。
“陛下如何?”慕容皇后看向医正问。
医正道:“待陛下灌入第一碗药汤看如何。”
慕容皇后点头,复杂的心情让她不知道,到底是希望庆熙帝活着,还是希望他就这样死了?
元澂道:“母后,我在此守着,您回去歇着吧。”
慕容皇后道:“这话倒是反了,陛下出事,你身为太子应当肩起监国之职,去吧。”
身为皇太子,元澂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理应承当自己该做到的事情。
元澂便先起身施礼:“辛苦母后。”
慕容皇后点头,望着元澂的背影,心绪复杂万分。
从怀中取出元浛的贴身玉佩,深入当年的回忆当中而无法自拔,慕容皇后此时恍然,就算是庆熙帝死了,她心中也不会痛快。
张家灭了,害死元浛的人都死了,但是慕容皇后从未在痛苦的回忆中走出来。
纵使已经报仇了,可是她的元浛又不能活过来,不可能再回到她的身边。
“浛儿,娘亲真的好想你。”慕容皇后忧伤低喃着。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最痛苦的不过便是没办法救自己孩子的痛,这样的痛让每一日呼吸都在挣扎,无论过去多少年,都无法释怀。
雷雨的依旧,这一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晨曦之际,大火已然熄灭。文思院、寿安殿、清凉殿被这雷劈而起的火,尽数烧成了灰烬。
庆熙帝救回了一条命,但昏迷不醒。
身为皇太子的元澂,自然肩负起监国之职,下令盛京城戒严。
在外办事的石章、亦杨已连夜赶回,此时到元澂跟前复命,严阵以待。
元泌、纪庭晟、宗政昶、崔君麟、凌鹤等人各肩负起使命,坚守各司其职,在朝中稳定局势。
虞杞衡奉命戒严盛京城,领会元澂其意,以全城戒严为借口,命人看守祈郡王与安郡王府。美其名曰护两位郡王安危,实则是以免生变的禁足。
皓月楼是得到消息最快的,很快就做出反应,萧家为首的商户也关注着朝中局势变化,都等着虞素雪的命令行事。
一夜之间就变了天。
作为庆熙帝唯一幸存的亲兄弟,无论经历多少次宫廷变故,荣王都不觉得理所应当,都觉得悲伤难过。
他看着一个个兄长死在自己的前头,看着每个深陷权力欲望而坠入深渊的人,荣王质疑自己的逃避是不是一种懦弱?
的确自己活下来了,作为唯一被庆熙帝放过的弟弟活下来,在荣王府里享受着荣华富贵,看上去是那样的闲云野鹤。
可是他午夜梦回之时,也常常从噩梦的中惊醒。
无论是谁出事了,无论发生了什么,就算什么事情他都知道,明明知道真相,可是他依旧保持沉默。
他的独善其身,也是对宫廷残忍斗争的默认与顺从,难道默认与顺从不是另外一种帮凶?
看上去他没有掺和在其中,但是荣王知道,他根本无法真正的逃离。
荣王妃给他端上了姜汤:“殿下。”
“王妃,元浛死的那一年,不过是七八岁的孩子。”那段尘封的回忆,在荣王心里掩埋了很久:“我明明知道元浛那天要死,可是我却什么都没做,我只是假装不知道。”
荣王妃道:“殿下当年,也不过是差不多的年纪,自保尚且困难,又如何为旁人相助呢?”
荣王的生母去的早,在后宫里唯一的依靠是延和帝的护佑。
当时的前朝张家一手遮天,后宫又是张皇后的天下,怯懦的荣王只能用沉默来保住的性命。
明明他知道所有的真相,他看到了所有的真相,可是他为了自己活下去,只能选择无视那些真相。
元浛被活活烧死在那殿阁里。
荣王道:“王妃,我是不是太怯弱了?”
荣王妃安慰着他:“殿下,不是你的错,你没有什么依仗,能做什么呢?”
“可是如果是我们遇到这样的事呢?”荣王道:“如果是我们的儿子女儿遇到这样的事,明明有人知道,明明有人可以救他们,但是却为了自保而无视,我们心中难道会不怨吗?”
荣王妃道:“可这就是帝王家呀。”
“昨天,是元浛的死祭。”荣王不由哽咽道:“那年的那场火,就如昨夜一般。”
荣王妃明白他心中的愧疚,只能安抚着他道:“那年殿下不过也就九岁而已。”
当年如果是年幼,而是后来呢,他眼睁睁看着兄长淳王赴死,又见长兄肃王的郁郁而终,可他也是什么都没做。
“王妃,我觉得好后悔。”荣王痛哭流涕。
荣王妃紧紧将他拥住,让他心中的痛苦都宣泄而出。
此时的荣王担忧着庆熙帝的病情,他只剩下这一个兄长了……
现在是东宫大权在握,一时之间风声鹤唳。
祈郡王元湳与安郡王元沚都被禁于府中不得出,无法入宫去探视庆熙帝。
元湳原本妄图动用董家的势力,从羽林军中突破,但此时凌鹤已经奉命将董家打压,董勋杰无法回到羽林军,从而当下的羽林军完全掌控在了荀熙手中。
有监国之权的皇太子元澂,是名正言顺掌握着天下大义,朝堂无人敢有任何质疑。
就算掌握天下大权,对于元澂来说,这个时候不是庆熙帝能驾崩的好时机。
毕竟天下兵马还未掌握在他手中,要是庆熙帝真有个三长两短,元澂不少部署要提前推进,倒是有不少麻烦。
此时为防变故,只能先将祈郡王府、安郡王府、董家等势力全数打压。
同时让石章、亦杨、叶暖与凌鹤四人,时刻待命调动精兵。以防万一,庆熙帝若真驾崩,也要抢占先机,不打算让虞家兵权势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