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为首的文官轻轻放下酒杯,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之色,“衍圣公,此次您大驾光临,实在是我等翘首以盼之事。”
他微微摇头,神色凝重,“陛下推行的这些新政,无论是科举改革,还是这‘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实在是离经叛道,全然乱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啊。”
孔希学闻言,放下手中的筷子,用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角,缓缓说道:“是啊,这新政乍一听,便知是祸乱之源。”
“科举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祖宗一直以来以儒家经典为考核标准,选拔出来的都是饱读诗书、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
“如今这一改革,掺入那些旁门杂学,如此下去,岂不是要让朝堂之上充斥着一群只知追名逐利的功利之徒?”
另一位官员赶忙随声附和:“衍圣公所言极是,一针见血!”
“还有这女子之事,自古以来,女子就该恪守妇道,在家相夫教子,这才是正道。”
“怎能抛头露面,参与朝堂之事?这简直是坏了我大明的风气,长此以往,成何体统!”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子模样的人,脸上带着几分愤懑与不甘,忍不住开口道,“衍圣公,我等一心向儒,多年来日夜苦读圣贤书,只为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
“可如今这新政一出,让我们这些人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若是科举的规则都变了,那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全都付诸东流了?”
孔希学目光柔和地落在那年轻学子身上,神色和蔼了几分,温言说道,“年轻人,莫要着急。”
“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定能扭转乾坤,拨乱反正。”
“儒家思想传承千年,历经无数岁月洗礼,其中蕴含的道理深厚且深远,岂是这些新政能轻易撼动、取代的?”
孔希学微微颔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众人,心中暗自得意。
这些人皆是朝中颇具影响力之人,如今都对新政心怀不满,愿意与他站在同一阵线,这无疑让他底气大增。
他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目光中带着期许,诸位皆是朝中栋梁之材,能深刻明白此事的利害。
“两日后朝堂之上,还望诸位与我并肩而立,一同力陈新政的利弊,务必让陛下收回成命,恢复祖宗旧制。”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言辞间对改革的不满愈发激烈,义愤填膺之情溢于言表。
孔希学心中暗自思忖,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朝堂上的辩论,自己定能占据上风。
让那些改革派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想法不过是镜花水月,在儒家正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宴会结束后,孔希学刚刚入住安排好的驿站,便听到一阵敲门声。
紧接着,门外传来通报声,“衍圣公,诚意伯刘伯温前来拜访。”
孔希学听闻刘伯温来访,微微一怔,旋即恢复了镇定,脸上浮现出一抹客套的笑容,说道:“快请刘大人进来。”
心中却暗自揣测,这刘伯温在朝堂上可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刘伯温不紧不慢地走进屋内,与孔希学寒暄几句后,便在一旁坐下。
他端起桌上早已备好的茶盏,轻抿一口,神色悠然,不紧不慢地说道,“听闻衍圣公此番千里迢迢前来京城,刘某特来相邀。”
“实不相瞒,是想请衍圣公到我府上一聚,刘某略备了些薄酒,想与衍圣公私下里好好叙谈叙谈,不知衍圣公可否赏脸?”
孔希学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揣摩刘伯温此举的意图。
虽说二人在改革一事上立场截然不同,但刘伯温既然亲自登门邀请,若是贸然拒绝,反倒显得自己气量狭小,不够大度。
思索片刻后,他缓缓点头道,“既然刘大人如此盛情相邀,我岂有不应之理。”
随后,二人便一同走出驿站。
孔希学刚踏出驿站大门,目光便被刘伯温身旁一个模样奇特的物件吸引住了。
只见那东西有两个轮子,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安置着一个座椅,旁边还配有一些铁制的把手和链条,构造十分怪异。
他不禁满心好奇,脱口问道,“此乃何物?”
刘伯温伸手轻轻拍了拍这物件,介绍道,“这叫自行车,是一位友人发明的代步工具。”
他眼神中透着几分得意,“骑行起来十分便捷,速度也不慢,可比步行快多了。”
说着,刘伯温跨上自行车,双脚踩动踏板,在原地转了两圈,展示给孔希学看。
孔希学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在他过往的认知里,出行方式无非是乘坐马车,或是依靠自己步行,从未见过如此别出心裁的物件。
他忍不住问道:“这东西看着简单,竟真能载人前行?”
刘伯温停稳自行车,说道:“衍圣公若是感兴趣,日后刘某可详细介绍。”
“咱们先去府上,莫要误了时辰。”
孔希学虽满心好奇,但也不好再多问,便随着刘伯温一同前往。
一路上,孔希学看着刘伯温骑行自行车的身影,心中暗自思忖,这改革派的人果然新奇玩意儿不少,不知这饭局上,又会有什么花样等着自己。
不多时,二人来到刘伯温府上。
孔希学刚一踏入刘伯温的府邸,目光瞬间就被院子里几块造型奇异的板子牢牢吸引住了。
这些板子被平整地架设在特制的支架之上,板面极为光滑,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粼粼的光芒,显得格外刺眼。
然而,他绞尽脑汁,也猜不透这些板子究竟有何用处。
他满心都是疑惑,可又实在碍于面子,不愿轻易开口询问,只好将这份好奇默默藏在心底,暗自把这奇怪的物件记在心里。
二人走进客厅,刘伯温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伸手示意孔希学落座,随后便径直走向饮水机。
只见刘伯温手指轻轻一按,热水便如潺潺溪流般从饮水机中涌出,稳稳地落入茶壶之中。
这一幕惊得孔希学瞪大了眼睛,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是何物?竟能凭空涌出热水!”
刘伯温一边熟练地摆弄着茶具泡茶,一边耐心地向孔希学解释道,“这是饮水机,只要接上水源和电源,便可随时取用热水,方便得很。”
看着孔希学那副震撼又好奇的模样,刘伯温不禁回忆起自己初次踏入李奥家时,面对这些现代电器时同样手足无措的场景,心中顿时感慨万千。
但转瞬之间,刘伯温的思绪飘向后世,想起孔家那些令人不齿的行径。
再看看如今朝堂局势,儒家文官数量庞大,而此次孔家竟带头公然反对改革。
他深知,一旦改革开始推行,以孔家在儒林中的影响力,必定会让改革处处碰壁,困难重重。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刹那间变得冰冷而决绝。
刘伯温清楚记得陛下的意思,孔家已然成为改革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必须消失。
或许,留下一座孔子石像,作为文化象征即可,毕竟真正的儒家精神,不应被孔家这般肆意扭曲。
紧接着,刘伯温拿起遥控器,对着电视机轻轻一按,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热闹非凡的戏班子画面。
戏班子里的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生动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孔希学惊得差点站起身,连声道,“这……这又是什么妖法?”
刘伯温笑着摆了摆手,神色轻松道,“这可不是什么妖法,此乃电视机,能将发生过的事情和声音,清晰地呈现在咱们眼前。”
孔希学这才从震惊中渐渐回过神来,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刘大人,那院子里摆放的怪板子,还有这电视机、饮水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见状,耐心地一一解释,从光伏板如何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到电视机、饮水机的工作原理,讲得深入浅出。
解释完后,孔希学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犹豫片刻后,他主动提及了改革之事,“刘大人,今日见识了这些新奇事物,我倒是觉得,改革或许也有其道理所在,只是……”
话还没说完,刘伯温便笑着打断:“衍圣公,这些新事物是一回事,改革又是另一回事。”
“今日咱们就抛开朝堂那些事儿,只聊这些新奇玩意儿,不谈公事。”
就在这时,管家走进客厅,恭敬地对刘伯温说道,“老爷,饭菜都已准备齐全了,不知是否安排在大堂,让您二位看着电视用膳?”
刘伯温看向孔希学,笑着询问,“衍圣公,您看如何?边欣赏着‘戏班子’,边享用美食,也算是一种别样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