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说他们师徒四人脱身后,跟随金刚驾风而起。
只说天亮后,陈家庄救生寺内的众人,仍然准备果肴来敬献。
到楼下,不见了唐僧。
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都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
纷纷叫苦连天地说道:
“白白把个活佛放走了!”
一时间没办法,将准备好的物品,都抬到楼上祭祀烧纸。
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
还有那告病的,祈求平安的,求亲许愿的,求财求子的,无时无刻不来烧香祭祀。
真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这里暂且不说。
却说八大金刚施展第二阵香风,把他们四人,不到一天送到东土,渐渐望见长安。
原来那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到十六年,就差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建起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自到这个地方。
恰好那一天出宫又到楼上,忽然看见正西方满天祥瑞之气,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
“圣僧,这里就是长安城了。”
“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聪明,恐怕泄露我们的模样。”
“孙大圣三位也不必下去,你自己去传了经给你的君主,立刻就回来。”
“我在天空中等你,和你一起缴旨。”
大圣说道:
“尊者的话虽然恰当,但我的师父怎么挑得动经担?”
“怎么牵得了这马?”
“必须我们一同去送。”
“麻烦你在空中稍等,肯定不敢耽误。”
金刚说道:
“前些天观音菩萨向如来启奏过,往返只在八日,才能完成藏经的数目。”
“现在已经过了四天多,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耽误了期限。”
八戒笑道:
“师父成佛,我也希望成佛,哪有贪图富贵的道理!”
“你这粗鲁的家伙!在这里等着我,等交了经,就来和你回去。”
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在望经楼边。
太宗和众多官员一起看到,立即下楼迎接道:
“御弟来了?”
唐僧立即倒身下拜,太宗搀扶起来,又问道:
“这三人是谁?”
唐僧说道:
“是取经途中收的徒弟。”
太宗大喜,立即命令侍官:
“把朕的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和朕一起回朝。”
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舞动金箍棒紧紧跟随,八戒、沙僧都扶着马挑着担,跟随在皇帝车驾后面一起进入长安。
真的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
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
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
当年清平宴乐天下升平,文臣武将安然尽显英俊。
水陆法会上僧人演示佛法,金銮殿上君主派遣大臣。
公文敕令赐予唐三藏,经卷缘由匹配五行。
苦苦修炼消灭种种凶魔,功成如今欣喜上朝京城。
唐僧师徒四人,跟随皇帝入朝,满城中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是取经人回来了。
却说那长安唐僧以前住的洪福寺里的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树头都朝向东,惊讶地说道:
“奇怪!奇怪!今夜未曾刮风,怎么这些树头都扭过来了?”
其中有三藏的旧徒弟说道:
“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
众僧问道:
“你怎么知道?”
旧徒弟说道:
“当年师父离开时,曾经说过:‘我走之后,或者三五年,或者六七年,只要看到松树枝头如朝向东,我就回来了。’”
“我师父佛口圣言,所以才会知道。”
急忙披上衣服出来,到西街时,早已经有人传播:
“取经的人刚刚才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
众僧听说,又急忙跑来,正好遇上,一看到皇帝车驾,不敢靠近,随后跟到朝门之外。
唐僧下马,和众人一起进朝。
唐僧将龙马和经担,同行的人、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
太宗传旨:
“御弟上殿。”
赐座后,唐僧谢恩坐下,叫把经卷抬上来。
行者等人取出,近侍官呈上。
太宗问道:
“有多少经卷?”
“怎么取来的?”
三藏说道:
“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承蒙差遣阿傩、伽叶二位尊者先引领到珍楼内赐斋,接着到宝阁内传经。”
“那尊者索要财物,因为未曾准备好,没有送给他,他就把经给了。”
“当感谢佛祖之恩,往东走时,忽然被妖风抢了经去,幸好小徒有些神通抢夺回来,却都抛掷得散乱。”
“于是展开来看,都是无字的空本。”
“臣等吃惊,又去拜告恳求,佛祖说:‘此经成就的时候,有比丘圣僧将下山给舍卫国赵长者家诵读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只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我们知道二位尊者索要财物,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才传了有字真经。”
“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挑选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这个数目大概合为一藏。”
太宗更加高兴,下令:
“光禄寺设宴,开东阁酬谢。”
忽然看到他的三个徒弟站在阶下,容貌不同寻常,便问道:
“高徒是外邦人吗?”
长老伏地说道:
“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称呼他为孙行者。”
“他原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因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承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是臣到那里救出,幸亏有这个徒弟保护。”
“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称呼他为猪八戒。”
“他原本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为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承蒙菩萨劝善,亏行者收服,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
“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称呼他为沙和尚。”
“他原本是在流沙河作怪的,也承蒙菩萨劝善,秉持佛教沙门。”
“那匹马不是主公您赏赐的。”
太宗说道:
“毛片相同,怎么不是?”
三藏说道:
“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来的马被这匹马吞了,亏得行者请菩萨询问这匹马的来历,原来是西海龙王的儿子。”
“因为有罪,也承蒙菩萨解救,教他给臣当脚力。”
“当时变作原来的马,毛片相同。”
“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的时候骑坐,回来的时候驮经,也很依赖他的力气。”
太宗听了,不停地称赞。
又问道:
“远涉西方,到底路程有多少?”
三藏说道:
“记得菩萨的话,有十万八千里远。”
“途中没有记数,只知道经过了十四遍寒暑。”
“天天爬山,日日过岭,遇到的树林不小,遇到的水流又宽又深。”
“还经过了几位国王的领地,都有验证的印信。”
随即叫道:
“徒弟,把通关文牒取上来,给主公过目。”
行者上前递上去。
太宗看了,是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的。
太宗笑道:
“长久辛苦远涉,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七年了。”
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
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太宗看完,收了起来。
早有当驾官请去赴宴,就下殿携手而行,又问道:
“高徒懂礼节吗?”
三藏说道:
“小徒们都是山村旷野的妖身,不熟悉圣朝的礼数,万望圣上赦免罪过。”
太宗笑道:
“不怪罪他们,不怪罪他们,请一同到东阁去赴宴。”
三藏又谢了恩,招呼他的三个徒弟,都到阁内观看。
果然是中原大国,和寻常不同。
你看那:
门悬彩绣,地衬红毡。
异香馥郁,奇品新鲜。
琥珀杯,琉璃盏,镶金点翠;
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
烂煮蔓菁,糖浇香芋。
蘑菇甜美,海菜清奇。
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
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
石花仙菜,蕨粉干薇。
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
几盘素品还犹可,数种奇稀果夺魁。
核桃柿饼,龙眼荔枝。
宣州茧栗山东枣,江南银杏兔头梨。
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
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
无般不备,无件不齐。
还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
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
~~~~
门口悬挂着彩色的绣品,地面铺垫着红色的毛毡。
奇异的香气浓郁,奇特的物品新鲜。
有琥珀做的杯子,琉璃制成的盏,镶金点翠;
有黄金打造的盘子,白玉做成的碗,嵌锦花缠。
煮熟的蔓菁软烂,糖浇的香芋香甜。
蘑菇味道甜美,海菜清新奇特。
几次添加姜辣笋,数番呈上蜜调葵。
有面筋、椿树叶,还有木耳、豆腐皮。
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
几盘素菜还算可以,几种珍稀的水果夺得头筹。
有核桃、柿饼,有龙眼、荔枝。
宣州的茧栗、山东的枣,江南的银杏、兔头梨。
榛子、松仁、莲肉、葡萄硕大,榧子、瓜仁、菱米齐全。
橄榄、林檎,苹婆、沙果。
慈菇、嫩藕,脆李、杨梅。
没有一样不具备,没有一件不齐全。
还有一些蒸酥蜜食加上美味佳肴,更有那美酒香茶和奇异之物。
说不尽的百味珍馐真正是上品,果然是中原大国不同于西方夷族。
师徒四人与文武众多官员都侍奉排列在左右,太宗皇帝仍然正坐在当中。
歌舞吹弹,整齐严肃。
于是尽情欢乐了一天。
正是:
君王嘉会赛唐虞,取得真经福有馀。
千古流传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
~~~~
君王的嘉会胜过唐尧、虞舜,取得真经福泽有余。
千古流传千古兴盛,佛光普照帝王居所。
当天晚上,谢恩的宴会结束。
太宗回宫,众多官员回宅,唐僧等人回到洪福寺,只见寺僧磕头迎接。
刚进山门,众僧报告:
“师父,这些树头今天早上都忽然朝向东。”
“我们记得师父的话,就出城来迎接,果然到了!”
长老欢喜得不行,就进入方丈室。
此时八戒也不叫嚷着要茶饭,也不吵闹,行者、沙僧个个稳重。
只因为道果修成,自然安静。
当晚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太宗上朝,对群臣说道:
“朕想到御弟立下了不世之功,没有什么可以酬谢。”
“一夜没有睡着,随口说了几句俚俗的话,暂且表示谢意,但还没有写出来。”
叫道:
“中书官来,朕念给你,你一一写下来。”
其文是: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
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
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
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
弘济万品,典御十方。
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
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
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大教之兴,基乎西土。
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古者,卜形卜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
当常见常隐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
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
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
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
凝心内境,悲正潜灵;
栖虑玄门,多门讹谬。
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
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
乘危远迈,策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
惊沙夕起,空外迷天。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
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
诚重劳轻,求深欲达。
周游西宇,十有四年。
穷历异邦,询求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三乘六律之道,驰骤于心田;
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
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
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郎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惟人自作。
譬之桂生高岭,凌云方得泫其叶;
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
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
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以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哉?
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
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
“听说天地有形象,显示承载着万物生灵;
四季没有具体形状,暗中调节着寒暑变化。
因此观察天地,愚笨的人也能认识其端倪;
明白阴阳,贤能的人也难以穷尽其中的奥秘。
然而天地包含阴阳,容易被认识是因为有形象;
阴阳处于天地之间,难以探究是因为没有形状。
所以知道形象明显可以验证,即使愚笨也不会迷惑;
形状潜藏无法目睹,在聪明的人也会迷惑。
何况佛道崇尚虚无,驾驭幽深控制寂静。
广泛救济万物,管理十方世界。
施展威灵没有之上,抑制神力没有之下;
广大就弥漫于宇宙,细微就收摄于毫厘。
没有灭亡没有诞生,历经千劫而永恒;
若隐若现,运行百福而长久至今。
精妙的道凝聚玄妙,遵循它不知其边际;
佛法流淌深沉寂静,汲取它难以测其源头。
所以知道蠢蠢的凡夫,区区的庸鄙之人,投入其中的意旨趣味,能没有疑惑吗!
然而佛教的兴起,根基在西方。
在汉朝宫廷闪耀梦境,照耀东方而流传慈悲。
古代分形分迹的时候,言语未传播就已成就教化;
正当常见常隐的时代,民众敬仰德行而知道遵循。
等到隐匿真形,迁移跨越世代,金色面容掩盖光彩,不再映照三千世界的光芒;
美妙形象展开图画,空有四八之相。
于是精微之言广泛传播,拯救飞禽走兽于三途;
遗留的教诲远远宣扬,引导众生到达十地。
佛有经典,能区分大小乘,更有佛法,传播正误的法术。
我的僧人玄奘法师,是法门的领袖。
幼年心怀谨慎机敏,早就领悟三空的功德;
长大契合神清,先包含四忍的行为。
松风水月,不足以比其清雅华美;
仙露明珠,怎能比其明朗润泽!
所以凭借智慧通畅没有牵累,神妙预测没有显现。
超越六尘而出众,使千古流传美名。
凝聚心思在内境,悲哀正法的衰落;
栖息思虑在玄门,感慨深刻的文字有错误。
想要分条整理,扩展以前的听闻;
截断伪续接真,开启后来的学习。
因此翘心向往净土,佛法游历西域。
冒着危险远行,拄着拐杖独自出征。
积雪早晨飞舞,路途迷失方向;
惊沙傍晚扬起,天空外迷失天空。
万里山川,拨开烟霞而前进;
百重寒暑,踩着霜雨而前行。
看重劳累轻视,追求深刻想要到达。
周游西方,十四年。
走遍异国,寻求正教。
双林八水,体会味道餐风饮露;
鹿苑鹫峰,瞻仰奇异。
承接先圣的至理名言,接受上贤的真传教法。
探索深奥的法门,精通奥秘的学业。
三乘六律的道理,驰骋在心田;
一藏百箧的经文,如波涛在海口。
自从所经历的国家无边无际,求取的经文数量有限。
总共得到大乘的重要经文,共有三十五部,总计五千零四十八卷,翻译传播到中原,宣扬美好的事业。
引来慈悲的云彩从西方,灌注佛法的雨露在东方。
圣教缺失又重新完整,苍生有罪又重新得福。
湿润火宅的干燥火焰,共同拔出迷途之人;
明朗金水的昏沉波浪,一同到达彼岸。
由此可知恶因导致业力坠落,善缘促使上升。
上升坠落的关键,只在于人自己的作为。
比如桂花生在高山岭,云露才能滋润它的花;
莲出于绿波,飞尘不能沾染它的叶。
不是莲性本自洁净而桂质原本坚贞,实在是所依附的高,那么微小的事物不能拖累;
所凭借的纯净,那么污浊的类别不能沾染。
那些草木无知,尚且凭借善而成为善,何况人伦有见识,难道不凭借福庆而成就福庆?
期望真经传播,与日月一同无穷无尽;
景福广泛传播,与天地永远宏大啊!”
写完之后,立即召见圣僧。
这时长老已经在朝门外等候谢恩。
听说宣召急忙进入,行俯伏的礼节。
太宗传请上殿,把文字递给长老。
长老看后,再次下拜谢恩,上奏道:
“圣上文辞高超古朴,义理情趣深邃微妙。”
“但不知道是什么名目。”
太宗说道:
“只是朕夜里随口说的,主要是答谢御弟的意思,名叫‘圣教序’。”
“不知道好不好?”
长老叩头,不停地道谢。
太宗又说道:
“朕才愧珪璋,言惭金石。
至于内典,尤所未闻。
口占叙文,诚为鄙拙。
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
循躬省虑,面恧心。
甚不足称,虚劳致谢。”
~~~~
“朕才能惭愧于圭璋,言语惭愧于金石。”
“对于佛教经典,尤其没有听闻。”
“随口叙述的文章,实在粗俗拙劣。”
“玷污了金简的笔墨,将瓦砾标在珠林之中。”
“躬身反省考虑,羞愧满面心中不安。”
“不值得称赞,白白劳烦了御弟的致谢。”
当时众多官员一起祝贺,顶礼圣教的御文,传遍朝廷内外。
太宗说道:
“御弟将真经诵读一番,怎么样?”
长老说道:“陛下,如果诵读真经,必须寻找佛地,宝殿不是可以诵读的地方。”
太宗非常高兴。
随即问当驾的官员:
“长安城的寺院,有哪座寺院洁净?”
班中闪出大学士萧瑀上奏:
“城中有一座雁塔寺,洁净。”
太宗立即命令众多官员:
“把真经各自虔诚地捧着几卷,同朕到雁塔寺,请御弟讲经去。”
众多官员于是各自捧着,跟随太宗前往寺中,搭起高台,布置整齐。
长老吩咐道:
“八戒、沙僧,牵着龙马,整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
又对太宗说道:
“陛下想要将真经流传天下,必须抄写副本,才可以散布。”
“原本还应当珍藏,不可轻慢亵渎。”
太宗又笑着说道:
“御弟的话,很恰当!很恰当!”
随即召翰林院及中书科各官员抄写真经。
又建一座寺院,在城的东边,名叫誊黄寺。
长老捧着几卷登上高台,正要诵读,忽然闻到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声叫道:
“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天去。”
下面的行者三人,连同白马,平地升起。
长老也将经卷丢下,从台上升到九霄,相随腾空而去。
慌得那太宗和众多官员望着天空下拜。
这正是: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
圣僧努力去取得真经,在西方游历了十四年。
艰苦的路程遭遇患难,经过众多山水遭受困顿。
功业完成了八九还加上九,修行满了三千以及大千。
大觉悟的妙文回到本国,至今在东土永远流传。
太宗和众多官员拜完,就挑选高僧,在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观看诵读《大藏真经》,超度幽冥的孽鬼,普遍施行善庆。
将誊抄记录过的经文,传播天下,这里暂且不表。
却说八大金刚,驾着香风,引领着长老四人及马五口,再次回到灵山。
来来去去,恰好在八日之内。
此时灵山的众神,都在佛前听讲。
八大金刚引领他们师徒进去,对如来佛说道:
“弟子之前奉佛祖金旨,护送圣僧等人,已经到了大唐,将真经交纳,如今特地回来缴旨。”
于是叫唐僧等人上前接受职位。
如来佛说道:
“圣僧,你前世原本是我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
因为你不听说法,轻慢我的大法,所以贬谪你的真灵,转生到东土。”
如今欣喜皈依,秉持我的加持,又凭借我的教法,取去真经,功成自当名就,加升大职正果,你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你因为大闹天宫,我用很深的法力,把你压在五行山下,幸好天灾满足,归入佛教。”
“而且欣喜你隐去恶、发扬善,在途中降妖除魔有功,有始有终,加升大职正果,你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你原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
“因为你在蟠桃会上酗酒,戏弄了仙娥,贬你下界投胎,身体如同畜类。”
“幸好你记得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作恶,归入佛教,进入我的沙门。”
“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劣之心,色情没有泯灭。”
“因为你挑担有功,加升你的职位正果,做净坛使者。”
八戒口中叫嚷道:
“他们都成佛,为什么我却只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佛说道:
“因为你胃口大、身体懒,食肠宽大。”
“天下四大部洲,瞻仰我佛教的人很多,凡是诸佛的事,教你净坛,乃是一个有享受的品级,怎么不好!”
“沙悟净,你原本是卷帘大将,先是因为在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你下界。”
“你落在流沙河,生吃人造孽,欣喜皈依佛教,真诚恭敬加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又叫那白马:
“你原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
“因为你违抗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好得以皈依佛法,皈依我的沙门,每天亏你驮着圣僧来西天,又亏你驮着圣经返回东土,也有功劳,加升你的职位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长老四人及马,都各自叩头谢恩。
马也谢恩完毕。
如来仍然命令揭谛引领着马到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进池中。
不一会儿,那马舒展身体,褪去了毛皮,换了头角。
浑身上长出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
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的华表柱上。
各位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孙行者又对唐僧说道:
“师父,如今我已成佛,和您一样,莫非还戴着金箍儿,您还念什么《紧箍咒》来束缚我?”
“趁早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千万别让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唐僧说道:
“当时只因你难以管教,所以用这个办法制约你。”
“如今你已成佛,自然没有了金箍儿,哪还有在你头上的道理!”
“你试着摸摸看。”
行者抬手去摸一摸,果然头上没有了。
此时旃檀佛、斗战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都归正了本位,天龙马也回归本真。
有诗为证,诗说: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
一体的真如转而落入尘世,融合四相再次修身。
五行论及色空仍是寂静,众多奇怪的虚名都不要去论说。
修成正果的旃檀皈依大觉悟,完成品职脱离沉沦。
真经传遍天下恩光广阔,五位圣尊高高居于不二法门。
五圣获得果位的时候,众多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起初都一起来听讲,到此时各自回归方位。
你看那:
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
金龙稳卧,玉虎安然。
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
丹凤青鸾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
八节奇花,四时仙果。
乔松古桧,翠柏修篁。
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
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纭。
~~~~
灵鹫峰的山头聚集着绚丽的彩霞,极乐世界汇集着祥瑞的云朵。
金龙安稳地卧着,玉虎安然不动。
乌兔任凭随意来往,龟蛇任凭你盘旋。
丹凤青鸾心情舒畅,玄猿白鹿心意愉悦。
八节奇异的花朵,四季的仙果。
高大的松树、古老的桧树、翠绿的柏树、修长的竹子。
五色梅有时开放有时凋谢,万年桃时常成熟时常新鲜。
千种果千种花争相秀美,满天祥瑞的云气纷纷纭纭。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
南无清净喜佛。
南无毗卢尸佛。
南无宝幢王佛。
南无弥勒尊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接引归真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善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婆留那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才功德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大慈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广主严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世静光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妙音声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
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
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
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
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
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
南无净坛使者菩萨。
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像这样等一切世界的诸佛,愿凭借这一功德,庄严佛的净土。
向上报答四重恩情,向下救济三途的苦难。
如果有见到听到的人,全都生发菩提心。
一同往生极乐国,全部报答这一世。
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诸位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