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公主李明达,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拉着小郎君玩捉迷藏。
只是她太小了,腿短力弱,又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每次都被小郎君轻易“抓到”;而小郎君一旦心血来潮,躲到屋顶上,小公主便找不见了,急得团团转。
久而久之,红鸢殿的屋顶,便成了她心里最神秘的地方。
这夜,月明如洗,满天繁星倒映在宫墙檐角,风吹过瓦脊,带来几声夜鸟轻啼。
“小郎君——你说过的,要带兕子上去看星星的!”
李明达拉着他衣角,仰头嘟着嘴,眼中满是期待。
小郎君本想说“不行,屋顶太危险”,可对上她那双水灵灵的眼睛,最终还是一叹,把她抱起:
“好吧好吧,今晚让你如愿。但记住,不许乱动,不许跑。”
“嗯呐呐,兕子乖——小郎君不许反悔。”她奶声奶气地应着,小手牢牢抱住他的脖子。
轻功如燕,小郎君一跃而上,带着小小的身影落在殿顶琉璃瓦上。
夜风吹动宫灯光影,整座长安城的屋脊在月下沉静如梦。远处鼓楼微鸣,宫城深处几盏昏灯点点,仿佛天地间只剩他们二人。
小郎君将兕子护在怀中,坐在瓦顶最高处,指着远方道:“看,那边是皇城,那边是北苑……那就是你未来要站的天下。”
“兕子不想站天下……”她嘟囔着靠在他怀里,忽然指着天边轻声道:“哎!小郎君你看——那颗星星,动了!”
小郎君一愣,抬头望去——只见夜空深处,一颗流星拖着银白尾焰,划破天幕,疾速坠向远方。
“快许愿!”他立刻笑着提醒她,“这是流星,许愿一定会实现的!”
小公主合掌闭眼,脸颊鼓鼓的,认真地念着:
“兕子想要阿耶阿娘不要生病,开开心心,想要姐姐也开心……兕子还想要小郎君一直都陪着兕子……”
她声音轻轻的,仿佛怕愿望被风吹走。
小郎君一怔,看着她那认真稚气的小脸,忍不住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
“好啊,小郎君会一直陪着兕子,陪你长大,好不好?”
“嗯呐呐……”小公主在他怀里蹭了蹭,像只安心的小猫,抱得更紧了些。
只是那句“陪你长大”一出口,小郎君心里却猛地一抽——
他知道,史书上晋阳公主李明达,年仅十二岁便病逝于宫中,虚弱而终。
那一年,她还未能体会生而为人的快乐,还未经历一次冬天的雪落,还未走出过皇宫看真正的长安。
他手指微紧,目光缓缓低垂,望着她熟睡的小脸,轻声道:“……你要活着,幸福的活下去。”
他抬手,在虚空中悄然点开系统界面。
【属性点:1】
【请选择加点方向】
他没有多想。
【医术:+1】——确认。
【加点成功,当前年龄解冻1年,+1岁,当前年龄:21岁】
蓝光一闪而逝,风声渐静,这一年小郎君21岁。
日子,便在这宫墙深锁、春风不惊的节奏中,一天天平静地过去了。
小郎君知道——此时的大唐,正处于最安稳的阶段。李世民登基之初,励精图治,终成后人所称“贞观之治”。百姓安居,边境宁静,文臣武将皆得其位,帝国运转如润玉之轮。
他也知道,这一切不会永远持续。
再往后,皇子争储,骨肉反目;玄武门的血,还未干透,就要流到另一个名字身上。
但——
他还不想想这些。
他知道,即便他脑中藏有未来千年之史,也难以轻易的改变命运。
更何况,他现在,尚无改变命运的力量,因为他的系统,名为摆烂系统,只要摆烂就能加点,他不做事能够加点,他做的再多也是每年加1点,除了能给他延长寿命,这个摆烂系统,对他没起到什么作用。
穿越者、系统、加点——这个注定是主角模版的事,如今只给了他一件事:
——多活一点,仅此而已。
他不急,急也没用。
他如常每夜登顶赏月,每晨起为晋阳公主煮药膳,希望能调理她的身体,为长孙皇后诊脉调息。
长孙皇后的病,一日日好转。她的气色终于有了温润的光泽,声音也逐渐清朗。小郎君心知,这不仅仅是那些商城药品的作用——更多的,是他这“+1医术”后对诊断与调理的精准。
他也越发坚信自己能够挽救李明达这个小公主。
宫人们再见他,都带着三分敬畏、七分钦佩。
而李世民,虽不言明,却也将他视作可托之人,常邀他夜谈,闲话国政。
但真正让小郎君动容的,是皇后的一句话。
那日,她端坐凤榻之侧,握着他的手,望着兕子欢快奔跑的身影,轻声道:
“兕子唤你为哥哥,我与陛下,亦视你如家人。”
“你既无姓无名,若是不嫌弃,今日起,便随我姓——赐你‘长孙’之名。”
那一刻,小郎君怔住了。
他从未为自己名字烦恼过,一直以“兕子的小郎君”自居。但当皇后的这句话落在耳边时,他竟感到心头有什么被填满。
不是权势,也不是荣耀,而是一种——“终于被这个世界承认”的感觉。
他低下头,郑重行礼,声音不大,却坚定:
“谨受皇后赐名。”
和晋阳公主李明达关系最好的,自然是她的亲姐姐——长乐公主李丽质。
长乐公主每日都会前往红鸢殿探望妹妹,从不间断。先与李明达玩一会儿,再去给皇后与李世民请安,日子过得有条不紊,温柔周全,毫无公主的骄纵气。
久而久之,小郎君早已摸熟她的作息节律。
这日,她步入红鸢殿时,正见小郎君在庭院里抱着李明达,举得高高的,小公主骑在他肩上,咯咯大笑,双手拍得飞快,像只得意的小雀儿。
李丽质抿唇一笑,走上前,柔声唤道:“兕子,下来了,别闹了。”
小郎君转身,见她来到,微微一笑,将小公主轻轻放下,拱手道:“公主殿下。”
“还是叫我‘丽质妹妹’吧。”李丽质接过妹妹,兕子却扭动着不让她抱,抱住小郎君的大腿不撒手。
她奶声奶气地说:“兕子不去!兕子只要小郎君!”
李丽质有些哭笑不得,轻轻一叹,“你呀,这都快变成你亲哥哥了。”
三人坐入石亭,宫人们摆上茶点。小郎君夹了两块蜜糕,放到兕子手中,小公主抱着吃得满脸是糖,眼角还眯着笑。
李丽质端着茶盏,望了望他说:“长孙止大哥——你倒是一直没改,还是这般宠着她。”
小郎君笑着说:“兕子这么可爱,谁不疼她?”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眼神里都有一份熟悉的默契,像是长久并肩后的温暖。
可紧接着,李丽质忽然问了一句:“对了,小郎君——你为何取名‘长孙止’?我听了好几次了,倒是一直没问。”
小郎君顿了顿,目光投向亭外庭树。
阳光透过树隙洒在他侧脸,他轻声笑道:“这个名字啊……是我给自己的提醒。”
“提醒?”
“嗯。‘止’,是停下,是不进也不退。最近我思绪太多,心神浮躁,所以给自己取了这么个名字。”
他顿了顿,语气带上几分轻叹:“将来若是迷了方向,只要想起这个‘止’字,便知道自己要停一停、想一想,不至于迷路。”
李丽质听罢,却轻声道:“原来如此……可‘止’字虽稳,却也孤独啊。”
小郎君微微一怔,回头看她,却见李丽质低头盯着茶水,似乎踌躇片刻,才缓缓开口:
“其实……我最近也有些迷茫。”
“哦?”他轻声应了一句,“殿下也会迷茫?”
她轻轻颔首,抬起头来,那双水灵的眼睛直直看着他,眸中似藏着未说完的话语:
“阿耶……想让我嫁给长孙冲。说门第相当,血脉相亲……可我不喜欢他。”
说到最后,她声音极轻,仿佛怕被风听见。
那一眼,那一语,却像在小郎君心头投下一粒石子,砸进本就不平静的湖面里。
他下意识避开她的目光,脸上的笑收了几分:“这……这种事,终究是陛下之意。只是长孙冲……倒也算是个……”
“我不喜欢他。”李丽质打断他,语气极轻,却极坚定。
她定定地望着他,唇角微颤,却没有移开视线。
小郎君心中一动,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他不是不懂。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在夜深共商皇后药理的对坐中,在她眼神不经意的停留中,那一点温热、那一点暧昧,从未真正消失过。
只是他没敢往那处想。
直到这一刻。
李明达已吃饱,倦倦地窝在软垫里打瞌睡,嘴角还沾着一点蜜糕屑,小郎君用帕子轻轻为她拭去,又给她盖上绣着金鸾的薄毯。
石桌上,茶水清香,几碟宫点已经见底,唯有那一盏碧螺春,还氤氲着淡淡热气。
小郎君静静地望着李丽质,心思翻转,最终还是忍不住,脱口问出一句:
“那公主殿下……喜欢的人是谁呢?”
这话一出,亭中一静。
李丽质一愣,随即脸颊微红,垂下眼帘,手指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片刻后,她轻声道:
“那日我阿娘病重……对我而言,当真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她语气轻缓如风,眼波却微动,不敢直视他。
这句话,看似平常。
但小郎君心头猛然一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他不是不识文的人,这句诗出自《诗经·郑风》,下半句他自然也记得清清楚楚——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李丽质这话,已经说得足够明白了。
她不喜欢长孙冲,她喜欢——他。
而她之所以会用这句诗词来传达心意,是因为方才他说出“长孙止”这个名字背后的寓意时,无意间暴露了自己不凡的才学与情怀。
若他是庸人,或只会一味市井嬉笑之人,她断然不会选用如此含蓄高妙的方式回应。
小郎君脑中一亮,才猛然回过神来。
“原来……她刚才问我名字的由来,是为了试探。”
“若我连这点诗意都不懂,她这一番心意,只怕也就收回去了。”
他望着面前这个低眉浅笑、神情端庄的女子,心头忽然一热,又生出几分后怕。
还好啊,还好自己是个有文化的穿越者。若是个光读武功秘籍的猛男,现在只怕只能站在这亭中抓头傻笑,错失这朵帝王之花。
小郎君轻咳一声,收回思绪,看着她红着脸轻啜茶汤的模样,忽而有些口干舌燥。
“丽质妹妹——”
他第一次在称呼中唤得如此温柔。
李丽质微怔,缓缓抬眸,水光盈盈的眸子静静望着他。
小郎君张了张口,却终是没有说出“我也喜欢你”那样轻飘的话。
他只是语气低沉、缓缓开口:
“若你不愿嫁长孙冲……我自有一法,保你周全。”
李丽质望着他,眼中仿佛星光洒落,点头,轻轻应了一声:“好。”
红鸢殿内,窗外正有风吹过,院中槐树沙沙作响,枝影斜斜洒在石阶上,晃动不止。
案前,小郎君铺开竹纸,执起毛笔,沉着地在上面写写画画。炭墨在灯下如线游龙,缀成密密一片。
小郎君未曾抬头,只淡淡道:“我需要三样数据。”
“第一,长安城中,已婚夫妻的数量,以及他们子女是否有身体残疾。”
“第二,在这些有残疾子女的家庭中,多少是近亲结婚。”
“第三,把这些汇总回来,我来告诉你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会帮你摆脱眼前的困境。”
李丽质听得迷迷糊糊,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仰起脸道:“困境?你是说……长孙冲的事?”
小郎君依旧低头算账,语气平静却笃定:“没错。”
她一愣:“你是想……用这些东西来说服我父皇?”
“你只管查,”小郎君笑了笑,“户部都有备案,你只需找你那位青雀哥哥,很快就能拿到。”
李丽质皱了皱鼻子,咬着下唇想了一会儿:“好吧,我相信你。”
次日午后,金阳正盛,李丽质手中提着一卷折叠好的黄绢册页,快步走进红鸢殿,面色略带些许激动。
她将那卷数据啪地一下放在案上:“我回来了!这就是你要的东西,户部的人看我的面子,一口气调了这十年内的记录出来。”
小郎君一边应声,一边展开绢帛,扫了一眼,嘴角露出满意的神色:“很好。”
他取过毛笔,开始迅速在空白纸面上演算统计。
“长安目前总人口在两百余万之间,其中登记在册的夫妻大约三十万对。”
笔尖游走,落下几个重点数据。
“这三十万夫妻中,有宗族记录、近亲通婚者,占了一半——十五万。”
“而这十五万家庭中,有记录的……每一家都至少有一个子女患有身体上的残疾、畸形或其他病弱情况。”
李丽质眼睛一瞬间睁大,手里茶盏微微一颤。
她盯着那串数字,轻声问:“你是说……近亲结婚,会导致……”
小郎君抬眸望她,眼神一如既往冷静,却也透出一丝锐利的锋芒:
“没错。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先天不足——这是自然规律。”
他顿了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声音低沉:“而如今的长安,多子多福,动辄三五子嗣,一家之中常常就能看见两个健康、一个痴傻、一个跛足的情况。”
“家家有残疾,不是巧合,是血缘的代价。”
李丽质怔怔地坐着,嘴唇动了动,却半天没能说出话。
她望着那纸上冰冷的数字,只觉后背一阵发凉。
半晌,她才抬起头,轻声问:“那……你是说,我只要把这些拿给父皇看,他就不会……”
“不会再逼你嫁给长孙冲。”小郎君缓缓接话。
他将绢帛卷起,递到她手中,目光淡然,却字字铿锵:
“你是长乐公主,是大唐最尊贵的嫡女,你的婚姻不该成为家族血统的赌注。”
“若他还将你看作女儿,就该听听这些数字背后的真相。”
李丽质接过绢帛,手指微微发颤。
她低下头,轻声道:“谢谢你,小郎君。”
小郎君轻轻一笑:“去吧,丽质妹妹。”
乾元殿内,烛火幽暗,铜炉中香烟袅袅,透着一股沉静的龙涎气息。
李世民独坐书案后,眉头微蹙,正在翻阅一份边防军报,神色凝重。案前笔架整齐、墨未干,一盏茶已凉。
帘后传来内侍轻步入内的声音:“陛下,长乐殿下求见。”
李世民略一颔首:“宣。”
帘子被轻轻挑起,李丽质身着素色宫装,手中抱着一卷绢帛,缓缓步入殿中,眉眼沉静,却藏不住眉间的一丝紧张。
她伏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目光从她身上移至她手中的竹帛,开口道:“丽质今日怎来得这般沉重?这是什么?”
李丽质将绢帛轻轻放在案上,低声道:“是儿臣求来的数据。关于长安城中近亲通婚与后代病弱之事。”
她语气温柔却坚定,“儿臣不敢妄言。但此事若不讲清,恐伤皇家根本。”
李世民眉头一挑,神色微变。他展开绢帛,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间游走。
静殿之中,只听得竹简轻响、烛火微燃。
片刻后,他的手指在某一处微微停顿,低声念出:
“十五万对近亲成婚……家家有子女患疾……”
他眸色深沉如水,缓缓抬头看向李丽质:“你从何得来此数据?”
“户部有备案,儿臣求阿兄青雀调阅,得之。”
李世民沉默片刻,轻轻叩了叩案几,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丽质。”他声音低缓,却透着天子威压,“你将这些拿来,是想反对朕所赐婚命?”
李丽质直起身子,目光坚定,语气一如既往柔和,却毫不退让:
“阿耶,儿臣不敢忤逆圣意。”
“但若这桩婚事将来要让我所出之子,也如那些宫中族人般早夭、残疾……那我情愿此生不嫁。”
她轻声一叹,低头轻抚桌面那一页数据:“儿臣不是不孝,而是怕。”
“怕有朝一日,阿耶如今日坐此,看着我哭着送走一个个孩子,却什么都做不了。”
李世民神色一震,喉头一动,未言。
窗外风动帘角,竹影在地上映出斑驳摇曳,如过往一幕幕闪回心头。
他想起当年初立储位时,多少兄弟因母族联姻所出子嗣体弱夭折;想起玄武门之前的猜忌与血腥,多少正是因皇家血脉错乱所致。
良久,李世民缓缓阖上竹帛,目光平静下来:“是……小郎君教你的吗?”
李丽质轻轻点头。
“他说——一切都只以数字说话。”
“但父皇若信他,那便也该信这天下的理数。”
李世民望着自己这位温婉端庄的女儿,忽然轻轻笑了笑。
那笑里,没有怒,只有一丝叹息与一抹说不出的释然。
“这小郎君……倒是比朝中那些读书人,算得更清楚。”
他站起身来,披上外袍,望向殿外夜色,道:
“去吧。这桩婚事,朕不再提。”
“但你想嫁谁,便让他自己来求朕。”显然,李世民已经知道了长孙止这用一番折腾的用意。
李丽质眼中微微一颤,眸中泛起水意,却极力压下情绪,行礼谢恩。
“儿臣谢父皇成全。”
她低头掩面,悄然转身离去,袍角轻扬间,悄然带出一缕余香。
李世民望着那卷静静放着的绢帛,沉吟良久,终于低声道:
“长孙止……呵,果真是个不止步的名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