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闻言,略作迟疑。毕竟,关外九城的粮食储备已然相当充裕,且阿斯玛带回的土豆、玉米、红薯等充饥之物,更是让粮食供应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而且关外九城的百姓手中都有余粮。
稍作思索后,镇北王周宁答道:“西州的城池基本已为太子一方所占,我们的商队实难抵达鹏城与定西关,自然也无法与荣亲王达成交易。”
林清平一脸自信地说道:“王爷,虽然我们无法直接抵达鹏城和定西关,但沙齐国的商队却可以顺利到达。
而且,北元已经与我们通商,我们完全可以将粮食卖给沙齐国,然后再由他们转手卖给荣亲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解决粮食运输的难题,还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周宁闻言,眼睛一亮,心中暗自思忖道:“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沙齐国与西疆的关系向来亲密,其国王更是曾对初登皇位的西疆女帝有过援助之恩。若是沙齐国愿意将粮食转卖给荣亲王,那我所获得的利润必然更为可观。”
想到此处,周宁不禁喜上眉梢,他对林清平的提议表示高度赞赏:“清平,此计甚妙啊!本王决定亲自前往沙齐国,与他们的国王面谈此事。毕竟,这可是关乎双方利益的大事,相信沙齐国国王不会拒绝本王的提议。”
一旁的卫青云也附和道:“王爷所言极是。若是您亲自出马,此事必定马到成功。毕竟,丽娜公主对您可是一往情深呢,她肯定会在国王面前为您美言几句。”
听到卫青云的话,林清平、赵飞虎等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他们都心知肚明,沙齐国的丽娜公主对自家王爷可谓是情有独钟,早就对他倾心已久。
周宁嘴角泛起一丝戏谑的笑容,他瞪大眼睛,怒声吼道:“你们这些家伙,给本王立刻滚出去!”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被周宁的呵斥吓了一跳,但他们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灰溜溜地转身离去。
待众人离开后,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周宁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开始沉思起前往斯米兰国的事宜。
周宁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急切,仿佛已经看到自己驾驶着一艘巨大的军舰,在辽阔的海洋上扬帆起航。
与此同时,西州的局势正如荣亲王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着。荣亲王果断地下达命令,让与许世昌对峙的路队撤退。然而,许世昌却毫不示弱,他紧紧咬住路队的尾巴,一路紧追不舍。
荣城陷入了一片繁忙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和军备源源不断地向鹏城转移。荣亲王亲自指挥着这一切,确保所有的部队都能安全抵达荣城。
如今,荣城已经容纳了超过十二万的总兵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士兵,甚至有些地方已经人满为患。
而在距离荣城三十里的地方,许世昌率领着他的近四万兵马安营扎寨。他静静地等待着端亲王的下一步指示,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斗。
端亲王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携带着充足的粮草和大量先进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云梯等,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一般,气势磅礴地抵达了荣城。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端亲王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按兵不动。
原来,端亲王深知以现在的兵力攻打荣城有很大的难度,荣亲王在城内坐镇指挥,并且守军也并非等闲之辈,若强行攻城,恐怕会遭受巨大损失。于是,他决定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向太子周明求援。
在求援信中,端亲王详细说明了当前的战局以及他的战略计划。他希望太子能够从荣亲王的军队调遣三万兵马前来支援。
同时,将留在宛城的军队也调遣两万兵马过来支援。这样一来,他就能够在荣城与荣亲王展开一场决战,一举击溃荣亲王的势力。
太子周明收到端亲王的求援信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端亲王的胜负,更关系到整个西州的稳定。于是,他将这封求援信递给了身边的魏无忌,想听听他的看法。
魏无忌仔细阅读了求援信后,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太子殿下,端亲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他之所以选择求援,是因为他深知荣亲王的实力不容小觑。
若我们不增加兵力支援,即便端亲王最终攻下了荣城,恐怕也是惨胜,双方都会损失惨重。如此一来,我们就难以继续征讨二皇子了。”
魏无忌的分析让太子周明深以为然。他明白,这场战争的胜负对于自己的未来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在荣城一举击溃荣亲王,那么二皇子趁机攻打北州,局势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太子周明眉头微皱,忧心忡忡地说道:“孤所担忧的正是如此啊!若派出去的部队被敌人牵制住,届时周立率军来攻,孤岂不是危在旦夕?”
魏无忌见状,连忙宽慰道:“太子殿下,裕亲王与郑虎对峙已久,此时抽调三万兵马,想必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况且,镇北王周宁刚刚击败北元,其军队也需要时间休整,目前正是我们出兵的绝佳时机。”
太子周明沉思片刻,觉得魏无忌所言不无道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让裕亲王从对峙的军队中抽调三万兵马,与宛城的两万兵马会合,一同前往支援端亲王。
与此同时,荣亲王的探子前来禀报:“启禀王爷,据属下观察,端亲王和许世昌的部队都毫无动静,只是在城外驻扎按兵不动。”
荣亲王闻言,不禁心生疑虑,喃喃自语道:“这端亲王究竟意欲何为?难道他是想将我们困死在这荣城不成?”
一旁的周杰见状,赶忙进言道:“父王,依儿臣之见,通往鹏城方向的道路上并未发现敌人的驻军,所以端亲王应当不是想将我们围困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