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亲王紧皱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目前与敌人的兵力相差无几,端亲王就算强攻我们的城池,恐怕也难以取得胜利。那么,他究竟在等待什么呢?难道是在等待援军的到来吗?”
站在一旁的周杰,赶忙附和道:“父王,您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端亲王此举显然是想在荣城与我们决一死战,他必定是在等候援军的支援。”
荣亲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周杰的看法,接着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明日一早,本王将率领五万兵马先行撤离至鹏城。鹏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是抵御外敌的绝佳之地。而且,鹏城的规模比荣城还要大,更有利于我们防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待本王到达鹏城后,你再率领剩余的兵马迅速撤退至鹏城。记住,行动要迅速,切不可和端亲王开战。”
周杰一脸坚定地说道:“父王,请您放心吧,儿臣一定会为您垫后,确保您安全撤离。”
就在天还未亮之时,荣亲王便率领着五万大军如鬼魅般悄然撤离了荣城。而到了夜幕降临之际,周杰也毫不迟疑地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如流星般迅速撤离至鹏城。
当端亲王最终察觉到这一情况时,荣城已然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死城。原来,荣亲王不仅带走了自己的军队,更是将城中的百姓一并带走了。
端亲王在占领荣城后,马不停蹄地派人给太子送去了消息,告知他不必再派遣援军前来支援。因为荣亲王已经放弃了荣城,转而前往鹏城。
而鹏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想攻下此地,难度堪称巨大。端亲王此举,实则是担心二皇子周立和礼亲王会趁此机会攻打北州。
太子周明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裕亲王的部队刚刚抵达宛城,原本计划着次日便出发前去支援端亲王,然而此刻却又收到了无需支援的消息。无奈之下,太子只得下令让裕亲王的援军原路返回。
端亲王亲自率领着十万雄师坐镇荣城。与此同时,他派遣许世昌带领两万金吾卫返回益州,显然是为了稳定后方局势。
荣亲王退守鹏城,使得他对太子一方的威胁大大降低。而且鹏城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种植粮食,这意味着荣亲王即使囤积再多的粮草,也难以支撑十多万大军的长期消耗。
西州的战火终于平息,太子一方几乎完全掌控了整个西州。然而,这场大战并非没有遗憾,定西关的失守以及李天魁的战死,都给太子一方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不过,总体而言,太子一方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太子明智地采纳了端亲王的建议,决定让军队休养生息。此时正值春耕季节,太子手中掌控的城池数量增加,这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州、西州和益州的豪门贵族以及商人们纷纷表示支持太子,他们不仅慷慨地向百姓免费发放种子,还积极提供各种物资援助。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一旦太子周明成功杀回帝都,这些支持者必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各方势力都对西州的战事高度关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荣亲王竟然如此脆弱,竟然连三个月都无法坚持,就被彻底击败了。
如今的局势已然明朗,太子一方势力如日中天,二皇子则坐拥帝都的财富,可谓富得流油。而镇北王周宁,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但其态度却让人难以捉摸。相比之下,唯有礼亲王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周宁得知西州的战事已经落下帷幕,关外九城也迎来了春耕时节。于是,他决定率领五千亲卫军离开关外九城,踏上前往斯米兰国的。
这次出行,周宁特意带上了铁牛和卫青云,而将赵飞虎留下来看守关外九城。林清平本也想一同跟随周宁前往,但由于关外九城的诸多事务都离不开他,最终只能无奈留下。
周宁刚刚踏出平北关,北元方面就迅速得到了这个消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路上,周宁并未遭遇任何麻烦。不仅如此,如今的北元摄政王李正豪,甚至还下令沿途的城池要盛情款待镇北王周宁。
如今,北元女帝永乐公主很早就得知了一个令她怒不可遏的消息——她的父王竟然被周宁所杀!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她对周宁的恨意瞬间如火山般喷涌而出,她恨不得立刻手刃仇人,以报杀父之仇。
然而,永乐公主深知李正豪与镇北王周宁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简直就是一丘之貉。
所以,尽管内心充满了仇恨,她也只能强压怒火,暂时忍耐下来。她默默祈祷着,希望远在边关的大皇子武青华能够早日杀回上京城,为父王报仇雪恨。
与此同时,周宁原本计划直接前往沙齐国,但却突然收到了摄政王李正豪的亲自邀请,邀请他前往上京城做客。
面对李正豪的盛情,周宁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不好直接拒绝,只得带着铁牛和卫青云一同前往上京城。
李正豪在上京城的北元皇宫设宴款待周宁一行,场面异常盛大。不仅如此,北元现在的女帝永乐公主也亲自出席作陪,这无疑是给足了周宁天大的面子。
宴会上,李正豪微笑着对周宁说道:“镇北王此次前来,可是准备前往沙齐国?”
周宁微微一笑,回答道:“正是,本王此次前往沙齐国,是想谈一笔生意。”
李正豪闻言,饶有兴致地笑道:“哦?不知是怎样的生意,竟然需要镇北王您亲自出马呢?”
周宁嘴角微扬,解释道:“本王的封地粮食产量颇丰,因此想将一部分粮食出售给沙齐国。毕竟,这种事情别人可代替不了本王的身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