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陛下!”
“诸位臣工,平身吧。”
“谢陛下。”
还是那熟悉的流程,登基已经三年了,刘启早已习惯了。
今天刘启就要把削藩彻底敲定下来,和群臣议个明白。
一些日常的工作汇报完毕后,刘启直接进入了今天的主题。
“各位,这次大朝会的主题,依旧是削藩。”
刘启此话一出,所有人的心就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揪了一下,莫名的紧张感涌上心头。
“藩王势大倒逼朝廷,而且现在已经有联合的迹象,朕不得不把削藩的事情再次提上日程。
前些日子,朕已经处置过楚王刘戊,并给予了其他人警告;
没想到其他诸侯王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如今藩王之中,行不法之事的人不少,但是朕宽容大度,对于犯小错的人,皆不予追究。
但胶西王刘卬,前些日子在朝廷组织的官爵售卖中舞弊,夹带私货的同时,还贪了不少钱粮;
朝廷派往赵国巨鹿郡的官员,因为惹恼了刘遂,便被刘遂找理由砍了。
他二人所犯的罪行如此之大,朕若是充耳不闻,岂能对得起天下人?”
“念在和朕同宗的份上,赦免他们死罪,削去胶西王刘卬六个县、赵王刘遂常山郡,以示惩罚。”
此话一出,引起了朝中上下大多数人的反对。
上次针对楚王刘戊,群臣已经极力反对了,怎奈苏云和太上皇都在,反对没起到什么效果。
但这次二人都不在了,群臣自觉的反对会起到效果。
但刘启根本没听进去,抬手将反对的众人轰了回去。
“朕意已决,卿等勿复再劝。”
“削藩乃是朕即位之初,由太上皇敲定的国策,如今朕不过是延续当年的国策,谁要有意见就去找太上皇解释吧!”
刘启抬出太上皇刘恒,群臣哑口无言。
“好了好了,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朕就当你们答应了。”
“宗正大夫,到了吗?”
陈礼站了出来,“微臣在。”
“当年朕还小不懂事,误杀了吴王世子刘贤,不知他的陵墓一向可好?”
“呃…一切安好。”
这是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的宗正大夫也不是陈礼,这事不归他管;
因为不知道皇帝的意图是什么,所以他只能敷衍了事。
“不确定不行,下朝后就去看看,一定要按照朝廷规定的规格整修,四时祭祀,升一格,按皇太子的礼仪。”
“臣遵旨——!”
……
刘启此举,本来是想安抚刘濞,但没想到反而激怒了刘濞。
刘濞本来都快把这事忘了,不提还好,一提就是来气!
刘启,老子不吃你这一套,老子和朝廷势不两立!
朝廷削藩的政令下到地方,刘卬和刘遂是彻底慌了,赶紧去联络吴王刘濞。
刘濞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们二人的反心已经被彻底激发,此次造反正合时宜!
刘濞亲自接见了刘遂和刘卬的使者,将他们奉为上宾,和他们商讨结盟一事。
最后,三国达成同盟,刘濞联络楚王刘戊,刘遂派人去联络匈奴,刘卬则鼓动齐国其他的几个王一起造反。
刘卬这边最好办,当年齐国便是被刘恒一分为七,和刘恒一脉结下了深仇大恨,被刘卬一鼓动,几人便加入了造反队伍。
吴国的实力有目共睹,刘卬只需要打出吴国这张牌,其他几个诸侯国自然愿意加入。
除了城阳王刘喜以外,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齐王刘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五人都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
刘遂的使者来到匈奴王庭,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女人。
前些日子,军臣单于刚接受了汉朝的和亲,现在诸侯王这边又派人来,军臣单于一时间没搞明白状况。
反正是诸侯王有求于他,军臣单于倒不急,先把使者安排了下去。
军臣单于将左右两位贤王和中行悦都叫了过来,打算好好商量商量。
中行悦本来就是汉人,对汉朝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他率先给军臣单于分析。
“大单于啊,这大汉的新任皇帝,怕是不满地方上的诸侯王,搞了个什么削藩,弄得地方上的诸侯王人心慌慌。
其中较强的两个诸侯王吴王、赵王,派出使者来联络我们,想要和我们共同起兵进攻长安,事成之后平分大汉天下。”
军臣单于是一代雄主,每次做事情前他都会有考量,这次也不例外。
“军师,依你看来,这汉朝的诸侯王作乱,和中央朝廷大战一场,谁会获胜?”
中行悦思考一番,没有正面回答军臣单于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
“听大单于的意思,是要出兵咯?”
“嗯,这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啊!”军臣单于说出自己的判断,“这诸侯王的实力你也清楚,能让这汉朝廷如此忌惮,可见势力不小,他们既然造反,必然是翻天覆地的。
如今这赵王的使者来联络我们,我们不如趁此机会,相约一同出兵,两面夹击大汉,不愁长安城不破。”
中行悦没有急,只是微微一笑。
“大单于啊,你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啊!”中行悦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们只和汉朝廷打过仗,从来没有接触过诸侯王,因此对他们的实力并不清楚。
这诸侯王要起兵进攻汉朝廷,实属被逼无奈,双方的实力并不好估计。
若大汉的朝廷和地方联合起来,我们匈奴不会是对手,但要单独面对一个,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
既然不好估计他们的实力,不如隔岸观火,等他们斗个两败俱伤,我们在乘胜追击。
到时候无论谁胜,占便宜的都会是我们,何乐而不为啊?”
左右两位贤王,也一致赞同中行悦的意见。
自从老上单于继位后,中行悦便跟着出谋划策,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起初匈奴人都不服他,毕竟他只是一个汉人,凭什么能够得到大单于的信任?
但每次有难,都是中行悦站出来献计,用了中行悦的计后,匈奴几乎都是大胜。
中行悦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现在匈奴上下都将中行悦奉为军师,无不信服。
“依我之见,大单于不如答应赵王的使者,毕竟他们送过来的东西不收白不收。
同时,大单于应该向汉朝廷休书一封,表明我们坚定支持和亲的态度,从而麻痹汉朝廷。
我们打着支援的旗号,派出军队到大汉的边境上,等待时机;
等他们斗个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再出手,乃是稳妥之计。
即便不胜,大单于也可以将边境劫掠一番,趁势攻下几个郡县,稳赚不赔的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