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心中一惊,皇上这是话里有话啊!看来这文化节的成功,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有人想要借机生事。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迎上皇上的视线,“回皇上,文化节上百家争鸣,确有一些新颖观点,但皆是为了大梁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并无抨击朝政之言。”
皇上双眼微眯,似乎在揣摩郭凌峰的话,半晌,他轻笑一声,“爱卿莫要紧张,朕只是随口一问。这文化节举办的如此成功,朕心中甚慰。”
郭凌峰知道这只是开始,他顺势说道:“皇上,微臣认为,此次文化节涌现出不少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他们就如同初生的朝阳,未来可期。微臣斗胆建议,设立文化奖学金,鼓励这些年轻人继续深造,为大梁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哦?爱卿有何具体想法?”皇上的语气中带了一丝兴趣。
“微臣愿捐出家财,设立‘文华奖学金’,每年选拔优秀学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补贴,并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名人担任导师,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郭凌峰拱手说道。
“你这想法倒是新奇。”皇上沉吟片刻,“只是,邀请国内文化名人尚可,这国外之人,怕是不易吧?”
“皇上有所不知,此次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前来观摩,其中不乏对大梁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他们也表达了想要与大梁文化人交流学习的愿望。”郭凌峰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好,好一个交流学习!”皇上龙颜大悦,“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将‘文华奖学金’办好,为我大梁培养出更多文化人才!”
“微臣领旨!”郭凌峰心中大石落地,他知道,自己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很快,在郭凌峰的精心策划下,“文华奖学金”正式成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年轻学子们跃跃欲试,知名文化人也纷纷应邀成为导师。一时间,大梁文化界涌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一颗颗文化新星冉冉升起……
几月之后,皇宫御书房内,一封来自海外的信函被呈递到皇上面前。皇上展开信函,细细阅读,嘴角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文华奖学金”的设立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大梁的文化土壤。那些获得奖学金的年轻学子,在名师的指导下,如鱼得水,才华得以尽情施展。他们的作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都带着一股清新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短短数月,这些作品便在国内的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屡获佳绩。更令人振奋的是,一些优秀作品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获得海外评委的一致赞誉。大梁文化,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本对“文华奖学金”持怀疑态度的保守派官员们,看到这些耀眼的成绩,也不禁刮目相看。曾经,他们固守传统,认为奇奇怪怪的新鲜事物都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然而,年轻学子们用实力证明,创新并非离经叛道,而是充满活力,可以为大梁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这些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啊!”一位老官员看着手中来自海外的报纸,上面刊登着一幅获奖的山水画,画中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让他赞叹不已,“想当年,我等也曾年少轻狂,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如今看来,这些年轻人,才是大梁未来的希望啊!”
另一位官员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郭大人提出的‘文华奖学金’,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我等也要转变观念,多多支持这些年轻人,为大梁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这时,一位内侍匆匆走进御书房,向皇上呈上一封信函,“启奏皇上,郭大人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
内侍的话音未落,便被皇上激动的声音打断,“是关于那些年轻人的事情吧?快呈上来!”
内侍连忙将信函呈上。皇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快速浏览起来,脸上逐渐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好!好!好!”皇上连说了三个“好”字,将信函递给身旁的内侍,“传阅下去,让各位爱卿都看看!”
信中,郭凌峰详细地汇报了“文华奖学金”实施以来的成果,以及民间涌现的一股支持文化新星的风潮。
原来,那些获得“文华奖学金”的年轻学子,他们的才华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也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关注。一些眼光敏锐的富商看到了这些文化新星的潜力,纷纷慷慨解囊,为他们提供创作资金和平台。
“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是未来的大师啊!我愿意出资为他们建一座书院,让他们安心创作!”一位富商在观赏了一位年轻画师的作品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投资。
“我打算开一家戏楼,专门上演这些年轻编剧创作的新戏!我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会受到百姓的喜爱!”另一位富商也找到了自己支持文化发展的方式。
不仅是富商,许多民间艺人也主动与这些文化新星合作,共同创作新的作品。他们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艺,与年轻人的创新思维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佳作。
例如,一位年轻的作曲家与一位老匠人合作,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一位年轻的剧作家与一位民间戏曲老艺人合作,将传统戏曲故事改编成新时代的舞台剧,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繁荣啊!”一位老臣感慨道,“这些年轻人,为大梁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大梁文化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皇上看着信中描绘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内侍,缓缓说道:“摆驾,朕要去郭府一趟……”
未等内侍回话,皇上便起身径直走出御书房,显然心情极佳。御撵一路畅行,直奔郭府而去。郭凌峰听闻皇上亲临,连忙出门迎接。
\"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凌峰行礼道。
\"爱卿快快请起,\"皇上亲自扶起郭凌峰,笑道,“朕今日可是来道谢的!你这‘文华奖学金’可是办的极好,为我大梁挖掘了多少人才啊!”
\"皇上谬赞,\"郭凌峰谦虚道,\"这都是皇上您重视文化,爱护人才的结果,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两人携手走进府内,皇上对郭凌峰的府邸赞赏有加,特别是看到书房中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字画,更是赞叹不已。
\"爱卿府上,处处透着书香之气,与那些只知追名逐利的官员,可是大不相同啊!\"皇上感慨道。
\"皇上过誉了,臣不过是喜爱这些东西罢了。\"郭凌峰一边谦虚地回应,一边命人奉上香茶。
\"爱卿可知,朕今日前来,除了道谢,还有一事想要询问。\"皇上放下茶盏,目光炯炯地看着郭凌峰。
郭凌峰心中一动,拱手道:“皇上请讲,臣知无不言。”
“朕观这‘文华奖学金’所选拔的人才,固然才华横溢,但大多作品风格仍拘泥于传统,缺少了几分突破。”皇上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知爱卿,可有何良策,能让这些年轻人,创作出更加新颖,更加大胆的作品?”
郭凌峰闻言,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他抬头看向皇上,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缓缓开口道:“皇上,想要创新,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