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闻言,心中已有计较,略作沉吟后,缓缓开口道:
“爷,祖坟和祠堂之事,确实该提上日程了。我们林家在此地立足多年,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族地。祖父过世后,也只是暂厝在后山。如今孙儿中了举人,也该为家族谋划一二。”
王老爷子微微颔首,捋了捋胡须,语气郑重道:
“正该如此。如今你身份不同,林家既要扎根,就要有自己的根基。若要修建祖坟,需得择一处风水宝地,建好家族墓园,往后林家子孙,才能世代相承。”
俗话说落叶归根,不管日后身在何处,总归是要归于故土的。
前年因为吴家落败,林家捡了漏,买下了一片连着的田地,足足将近两百亩。
虽说去年交了不少税,但若等家中事务安顿妥当,便可去县衙报备,将那片田正式设立为族田。
若是合适,日后再陆续购入周边田地,逐步扩大家族基业,也能作为林家长久的保障。
林老太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泛起几分追忆与感慨:“是啊,当年家里日子苦,老爷子去世后,也只能权宜埋葬。眼下安儿争气,我们家也该好好安顿先人了。”
如今不仅要修宗祠,还得修举人牌坊和举人宅邸。
林向安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几分规划,便道:“孙儿此前也有所考虑,不如在镇上购置一片宅地,修建祠堂。林家虽不算大族,但自曾祖父迁居于此,已传承几代,该当有一处供后人祭拜的地方。”
不过祠堂之事可以稍后再议,眼下最紧要的是祖坟的迁移。
“祖坟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想将祖父和二姨的坟迁至先前购得的田地附近,再请高人择个吉日,重新立碑规整。”
如今林桥、林远已是林家一脉,二姨也该随同迁入,归于林家祖茔。
林老太闻言,眼中微微湿润,轻轻拍了拍林向安的手,满脸感慨。
“你有这份心,祖宗在天之灵,定会庇佑你。”
王老爷子见林向安思虑周全,已然有了明确的规划,便点点头:“既然你心中有章程,便着手准备,若需要帮忙,尽管与王家说一声。”
林向安郑重点头,至此,关于林家家族的事情,算是暂时定下了个章程。
“如今你已考中举人,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举人的身份不同于往昔,已可参与地方事务。
修建举人宅邸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是为日后理事做准备。
若要扩大影响,还需在乡里办些实事,具体如何安排,皆与林向安的未来规划息息相关。
林向安神色平静,语气坚定道:“孙儿打算安顿好家里的事后,便进京参加会试。”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自然要更进一步,试上一试。
王老爷子微微点头,笑道:“也好,既然你有这份心思,便去试一试。不过,从这里到京师少说也要走上一个多月,你打算何时动身?”
修族谱是林家的大事,但相比之下,并非当务之急。
王老爷子早已听说,林向安在这次乡试中考了第五名。
族中长辈王鸿特意提醒,在南方科举竞争激烈,这个名次意味着他距离进士仅一步之遥。
若是在此前,村里人或许还会怀疑他能否考中举人。
而如今,这样的名次已让所有人坚信,林向安日后必能高中进士,踏入仕途。
当官,对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
可这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修林家族谱虽重要,可比起赶考,孰轻孰重,众人心里自有衡量。
林向安略一思索:“我打算把家里的事处理妥当后再出发,恐怕今年没办法在家过年了。”
返乡时,林向安曾向镖局的人打听过路程所需时间。
从家乡前往京城,若一路顺利,差不多要走一个半月。
倘若遇上有些许耽搁,估计得走两个月。
目前距会试不到五个月。
最多能在家停留一个月,就得动身启程。
王老爷子听了,抬手捋了捋胡须,感慨道:“是啊,功名要紧,眼下正是拼一拼的时候。”
说着,他转头看向林老太,语气温和。
“孩子有出息是好事,我们做长辈的,心里虽舍不得,可也不能耽误他的前程。”
林老太何尝不懂这个道理?
只是孙儿难得回来,却待不了几日,又要远行,连年节都赶不上,想到这些,心里终究有些不舍。
但她还是笑着点头:“亲家说得对,安儿,你既然决定了,便放宽心去做你的事,家里不用挂念。”
赶考的事定了,也没有继续深聊。
林家如今只有林老太一位长辈,许多迁坟讲究她未必全然清楚。
而王老爷子一家世居此地,对这些习俗更了解,便与林家的人详细说了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几人商议后,决定买些离田地较近的山林,再山上择一处风水合适的地方,等选好吉日后再动工,修建林家祖坟地。
说话间,厨房那边已经飘来了阵阵饭菜香气,热腾腾的香味弥漫开来,让人不禁食指大动。
请来的大厨和伙计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一道道精心准备的菜肴陆续端上桌。
林秋兰和王四顺招待亲戚们陆续落座,五张桌子围得满满当当。
不一会儿,席面便摆得满满当当。
因为都是自家亲戚,倒没有太多的拘束。
林家亲戚基本住在镇上。
林向安原本想留王老爷子、王老太留下,不过王老爷子说要回村里安排,就不留了。
最终让人安排马车将一一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