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到达平原时,已是二月份。
在张飞的护卫下,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率太史慈、戚继光以及郑玄等人到达平原。
一路上,孔融思绪万千,对刘备的仗义相助满怀感恩,也对这位汉室宗亲的为人与志向充满好奇。
当孔融一行接近平原城时,远远便望见城门大开,刘备身着素袍,头戴纶巾,在众人簇拥下亲自出城迎接。
他身后跟着孙康任恺滕宗谅等等世家人物。这些家族算不上顶流世家,哪能错过这个巴结孔融的机会。
刘备面带微笑,目光中透着真诚与热情,快步迎上前来。
信送出后,刘备便知道孔融马上会到,为此心中偷笑了无数次。
但事实远比他想象得美好,不仅孔融来了,郑玄也来了!
同时来了两位大儒!
强如袁绍目前也只请来卢植做他的军师。
郑玄和卢植师出同门,刘备有郑玄,不就相当于在士族影响力这方面碰瓷袁绍了吗?
当然这只是乐观的说法。袁家四世三公的积累哪是刘备借一个郑玄可以匹敌的。
孔融急忙下马,趋步向前,拱手深深一揖:“久闻刘青州大名,如雷贯耳。此次若非青州仗义相救,孔融已命丧黄泉,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刘备双手扶起孔融,笑着说道:“孔北海乃当世名士,德行高洁,天下敬仰。备听闻公遇难,岂有坐视之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二人相视大笑,携手入城。
进城后,只见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孔融不禁暗自赞叹刘备治理有方。
来到府衙,刘备早已设下盛宴款待孔融。宴会上,丝竹之声悠扬,“铁叫子”乐和技术,让孔融忍不住点头叫好。
佳肴美酒罗列,刘备与孔融坐在主宾之位,相谈甚欢。
刘备端起酒杯,敬向孔融:“孔公饱读诗书,德才兼备,于乱世之中坚守北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乃仁人志士。备虽不才,矢志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对孔北海甚是仰慕。”
孔融起身回敬,感慨道:“玄德公心怀天下,志向高远,令融钦佩不已。融攻玄德公在前,玄德公不计前嫌救我,融感激不尽。”
刘备闻言轻笑,问道:“孔北海素来不与他人争斗,想必是袁谭小儿挑拨离间,致使孔北海发兵。错在袁谭,不在孔北海。”
刘备给孔融台阶,孔融自然接下,说道:“哈哈哈,袁家不尊朝廷,实乃国之逆贼。我不能明辨是非,真是惭愧。”
孔融心想:沿路看来,百姓日子虽苦,却不至于流离失所。青州大小豪强世家皆愿为其效力,刘玄德仁义之名名不虚传也。
想清这点,孔融继续道:“如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正需青州这般英雄豪杰挺身而出。”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当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百姓苦不堪言。备自桃园结义以来,便立志兴复汉室,然备智术浅短,迄无所就。今幸得诸位将军,还有宗谅等人相助,方保青州西部无虞。只是北海东莱二郡百姓仍饱受蛾贼之苦,备着实可怜。”
“孔公若能相助,备如虎添翼,必可扫除蛾贼,还青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孔融闻言说道:“承蒙玄德公厚爱,孔融愿效犬马之劳。此次假使没有玄德公派遣张将军及时救援,孔融早已身首异处。这份恩情,孔融定当以死相报。”
孔融心里怎么想不好说,但他寄人篱下,不同意也得同意。
刘备见时机成熟,缓缓说道:“孔公之才,举世无双。备欲表奏公为别驾从事,不知公意下如何?”
此前青州世家将别驾从事一职空出,正便宜了刘备。
孔融只要点头称是,他的身份就正式转变为刘备的臣子。
借着孔融的名声,刘备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步入天下世家眼中。
青州世家是绝不会反对的,反对就是和天下名儒孔融过不去,谁这么傻啊。
与其担忧以后出钱讨好袁谭,不如现在大力支持孔融,从孔融身上为自己的家族捞取利益。
反正北海已经丢了,孔融这北海相的位置名存实亡。不如给刘备做一个别驾从事。
孔融也不是特别高风亮节的人。历史上被袁谭击败后,照样做袁谭的别驾从事。
他起身,郑重地向刘备行了一礼:“孔融愿追随玄德公,为兴复汉室竭尽全力。”
刘备大喜,赶忙起身扶起孔融,说道:“得孔公相助,实乃备之万幸,汉室之幸也!”
宴席上,看到孔融正式向刘备俯首称臣,众人的反应五花八门。
简雍孙乾喜出望外。别的元从派分子可能不懂孔融称臣意味着什么,但他二人知道啊。
就单凭这件事的影响力,刘备在士林中的名望将迅速超越他的主公公孙瓒。
原史中刘备前期没有智谋之士投靠的缺陷将会被迅速弥补,刘备都能想象到日后贤才汇聚的场面。
这就好比是打游戏,刘备之前没有达到招募谋士的条件,所以他招募不到谋士。现在他达到了。
孔融就是那个条件。
任恺孙康二人面色微妙,心想自己家族此前对刘备的投资还是太少,回去要速速发动族人为刘备效力。
滕宗谅则面带喜色。在青州众世家中,他是向刘备投资力度最大的,虽说是为了青州百姓而非他刘备,但客观事实就是滕家出人出物最多。
日后刘备发达,他滕家所获回报也越多。
所以说,好人有好报。
那些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历史会回报他们。
豪强派少有人够资格参加这次宴会,但他们得到消息后纷纷向刘备报喜。
刘备越好他们越好。
至于孔融这位世家分子会不会侵占他们的利益,抱歉,他们意识不到。
相反,他们还会热脸贴冷屁股地讨好孔融,只为求得族中子弟的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