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
对于朱慈烺的战略构想,多少都是知道一些的。
将来大明朝廷的各个兵团。
真的照着万历坤舆万国全图去征服世界的话,无数的武将在此过程中可以立下巨大的功劳。
那么将来的大明朝廷,只怕光是国公级别的勋贵就得有好几十位。
封侯的人只怕得有一两百,而伯爵的话那就更多了。
光是那些勋贵每年的俸禄,那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那么多世袭罔替的勋贵,大明朝廷能够养得起吗?
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不患寡而患不均。
最重要的是文官根本没机会封爵,天大的好处根本轮不到他们。
看着别人获得好处,而他们却只能干看着,文官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这些文官当然要反对了。
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了一会儿。
内阁首辅范景文说道:“陛下,按照规矩是非军功不能封爵。而现在立下功劳的将士已经够多了,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将士立下更多的功劳。到时候得封多少爵位啊?
所以老臣建议大部分人封流爵,除了之前已经封赏的爵位之外,其他人以后非开疆拓土之功,不可再封世袭罔替的爵位。否则大明的国土再广袤,也养不起那么多的勋贵啊!”
李邦华:“范大人言之有理,请陛下明察。”
孟兆祥:“首辅大人刚才之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策,否则大明江山危矣!”
王家彦:“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封爵之事当慎重以待之。”
户部尚书凌义渠说道:“陛下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自然明白在中兴盛世之时,朝廷的财政状况会很富裕,自然能够承担得起各项开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的增长,朝廷的财政收入或许也会有所增长,可各项开销的增长只会更快,人多了事务自然也就多了,到时需要支出的钱粮却会越来越多,此非天下之福啊!”
马世奇:“刚才几位大人言之有理,请陛下定夺。”
礼部尚书吴麟征:“臣附议。”
许直:“臣附议……”
面对文官的集体阻挠。
其他的大将都带兵在外,此时的朝堂上只有孙传庭和张世泽两人,勋贵一方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并且这些文官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继续跟他们拉扯的话,十有八九是说不过这些文官的。
张世泽干脆换个角度说道:“启禀陛下,将士们在前线跟敌人拼命,有过当罚有功就该赏,否则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孙传庭:“各位大人,在陛下登基之前的卫所官兵,那个时候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想必各位大人都是很清楚的。
现在大明已有中兴之兆,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即将到来,此乃万世不朽之功业,各位千万不能在此时自废武功啊!”
李邦华郑重的说道:“英国公和孙尚书言重了,我们并不是反对封爵,只是要把封爵的条件得细化一下而已。且除了此事之外,更不会苛待其他的将士。”
吴麟征:“刚才陛下拿出来的方案,英国公和孙尚书也都是看到了的,我们对此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将士们依照军功该授田的授权,该奖的奖赏,该升职的就升职,这何来自废武功之言?”
范景文:“臣等之所言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请陛下明鉴。”
其他人也跟着齐声喊道:“请陛下明鉴……”
朱慈烺:“既然大家对此事颇有争议,那么此事过后再议,各位爱卿就先商议一番,拿出一个方案出来再继续讨论。”
听到朱慈烺终于松口了。
看这意思是已经初步认可了非开疆拓土之功,不封世袭罔替之爵位的建议。
那些文官赶紧大声的说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