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改变世界格局的构想
朱由检之所以在希腊战役中毅然决然地出手帮助墨索里尼,并非心血来潮之举,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在他眼中,意大利陆军的表现虽屡屡令人大跌眼镜,但意大利海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相较于意大利陆军的散漫与无能,意大利海军实力着实不俗,作战时更是展现出难得的勇敢与坚韧,无疑是一支极具拉拢价值的力量。否则,以意大利军队那令人不敢恭维的整体表现,朱由检怎会轻易浪费珍贵的泡面去激励他们作战呢?
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上拥有7艘战列舰、17艘巡洋舰、108艘驱逐舰、93艘潜艇。如此强大的海军力量,对于将来联军掌控地中海这一战略要地意义重大。掌控地中海,不仅能确保海上贸易航线的安全畅通,更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战略布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得到朱由检的帮助,意大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希腊,这让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声望急剧高涨,地位进一步巩固。
为了对朱由检投桃报李,墨索里尼在朱由检面前夸下海口:“以后大明王朝有需要意大利的时候,尽管开口,我墨索里尼绝对是有恩必报,还你这个天大的人情。”
朱由检听闻,心中暗自哂笑:“指望你墨索里尼能帮上什么大忙,只要你不给我添乱子,我就谢天谢地了。”不过,表面上他还是维持着得体的微笑,并未将内心真实想法表露出来。
成功搞定希腊后,朱由检率领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联军便驻扎在了这片土地上。或许有人会疑惑,朱由检为何不动用大明王朝的军队来希腊作战呢?实则他是有所顾虑,生怕此举激怒英国人,尤其是那位性格强硬的丘吉尔。毕竟,朱由检心中还怀揣着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他想和丘吉尔好好谈一谈,试图避免英德两国拼个你死我活,进而改变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在既定的历史轨迹中,二次世界大战宛如一场毁灭性的风暴,彻底重塑了世界格局。战后,德法等欧洲小国国力遭受重创,一蹶不振,被战争的铁蹄彻底踩碎。英国那庞大的殖民体系也如大厦将倾,轰然瓦解,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从世界霸主的巅峰跌落谷底。而美国和苏俄则借助二战的契机,如两颗新星般迅速崛起,成为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自此,世界陷入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在这种格局下,无论是英国还是中国,国际地位均一落千丈,往昔大国的地位与风采荡然无存。然而,朱由检却坚信,这个看似既定的格局并非不可改变。他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全新的蓝图,那便是促使英德两国媾和,让德国全力与苏俄死磕。待双方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大明王朝与英国再适时进场收拾残局。
如此谋划,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德国而言,既可以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艰难困境中,又可以集中力量尽快搞定苏俄,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自身实力,不至于元气大伤。
而倘若美国妄图下场坐收渔利,那么就趁机将战场转移至美国本土。届时,英德两国与大明王朝携手合作,如同斗地主,三家打一家,共同瓜分美利坚。如此一来,世界格局便将焕然一新,形成三分天下的崭新局面。
在这一构想下,英国将从中受益匪浅。它能够避免与德国进行生死决战,从而完整地保留自身庞大的殖民体系,人口与工业也能在战火之外得以保全。尽管日后英国或许难以继续稳坐世界老大的宝座,但却能凭借此成为世界三巨头之一,实力不仅不会下降,甚至还有望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
德国同样能在这场布局中收获颇丰,得以统一欧洲大陆,并将势力范围拓展至苏俄乌拉尔山以西的广袤土地,实力大幅增强,顺理成章地跻身世界三巨头行列。
而大明王朝更是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接手法兰西帝国遗留在亚洲的殖民地,以及北冥洲的法兰西领地,同时瓜分苏俄在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凭借这一系列举措,大明王朝将一举成为三巨头之首,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最为显赫的地位。
至于美利坚,朱由检冷眼旁观,心中已有定论。倘若美国一意孤行地参与欧洲大战,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朱由检可不介意与英德两国携手,共同瓜分美利坚。到那时,那些盲目自大的美利坚人,恐怕哭都找不到北。
怀揣着这个宏伟而美好的构想,朱由检精心谋划,找到了曾经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张伯伦,作为英国政坛的资深老牌政客,一生都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英国大陆平衡政策,其见识与能力远超现任首相丘吉尔。
两人一见面,朱由检便开门见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尊敬的张伯伦先生,如果英国想要维护自身既有的利益以及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延续大英帝国的辉煌,就应当果断地与德国停止战争。唯有如此,大英帝国方能继续保持在全球的领袖地位。您无需过于担忧,英吉利海峡如同天堑,横亘在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再加上大英帝国威名远扬的皇家海军日夜守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德国根本无法对英国本土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张伯伦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欣赏之色,说道:“尊敬的朱由检陛下,我完全理解您的心情,您的这一番提议确实是为了维护英国与大明王朝两国的共同利益。我们两国皆拥有广袤无垠的国土以及大量的海外属地,这些都是历经数百年积累而来的宝贵财富,绝不能轻易放弃。”
朱由检见张伯伦态度积极,便趁热打铁,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德国统一欧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坏事。如此一来,德国与苏俄之间必有一场恶战。无论最终谁胜谁负,双方都必将元气大伤,国力大幅下降。而我们两国,则可以置身事外,坐收渔翁之利,待时机成熟,再出手重塑世界格局。”
张伯伦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接过话茬:“您说得非常对,如果苏俄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便可顺势进兵欧洲,与各国共同瓜分世界。倘若德国获胜,想必也是惨胜,届时德国为了维持在欧洲的统治,必然需要依靠我们两国的支持。更何况,还有一个对欧洲局势虎视眈眈的美国。德国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张伯伦不愧是政坛老手,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头头是道,清醒得令人佩服。
朱由检紧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有十足的把握,美利坚这个国家必定会出手帮助苏俄。一旦美苏联手获胜,英国的苦日子可就真的要来了。恐怕届时英国不仅会丧失所有的殖民地,连大国领袖的地位也将荡然无存。美苏的野心和实力,远比你们想象的更为可怕。”稍作停顿,朱由检又补充道:“对了,到时候美元很可能会取代英镑的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货币。据我所知,从英国流出的大量黄金,大部分都流入了美国人的口袋,如今美国的黄金储备正急剧暴增。”
听着朱由检冷静而透彻的分析,张伯伦的额头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朱由检所言句句属实,每一个观点都切中了英国未来命运的要害。
张伯伦轻轻叹了口气,端起桌上的东方普洱茶,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您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对大英帝国而言至关重要。然而,丘吉尔是一个政治上的白痴,他做事只凭意气用事,全然不顾大英帝国的长远利益。他这样一意孤行,只会毁了大英帝国数百年来积累的基业,让帝国的荣耀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我认为丘吉尔根本就不适合做英国的首相,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差一点就毁了英镑。幸好被及时叫停了。顽固、愚蠢、一意孤行,是丘吉尔给我的印象。以英国的实力,根本无法独自击败德国,丘吉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肯定会牺牲大量英国的利益,讨好美国人,我们走着瞧好了。”朱由检插了一句自己的观点。
张伯伦对此微微点头,放下茶杯,眼中满是失望之色,继续说道:“丘吉尔根本不明白大英帝国生存的准则,大陆平衡政策的精髓在于保持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优势地位。至于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征伐,并非关键所在,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征伐置于大英帝国的掌控之中,并引导其朝着对大英帝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很显然,这个愚蠢的家伙完全不懂这些,他只想着为一时之快而战,白白牺牲帝国战士的生命,这种行为对大英帝国的未来毫无益处。”
张伯伦目光坚定地看向朱由检,说道:“我坚决支持陛下您的意见,英国确实应该停止对德国的战争,并设法引导德国与苏俄展开一场大战。”
然而,张伯伦的眼神中又透露出一丝无奈,说道:“不过,陛下,要想说服丘吉尔,我实在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我已经不再是位高权重,对英国政局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已经很难左右英国的决策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帮你联系一下丘吉尔,你们可以好好谈一谈,结果如何,就只能看大明王朝和大英帝国的运气了。”
朱由检微微点头,神色平静地说道:“一切听天由命吧,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已然尽力谋划,至于最终结果如何,且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