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革新?!”李明猛地抬头,夜色中他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出鞘的刀,“哪个王八羔子出的馊主意?!” 一股怒火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感觉自己快要炸了!
这帮尸位素餐的家伙,就知道抱着老黄历啃,改革的春风吹到脸上都感觉是邪魔歪道!
“消息是从镇上传来的,具体是谁…小的也不清楚…”那工人吓得瑟瑟发抖,说话都带着颤音。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慌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兄弟们,咱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成果,不能就这么被他们一纸空文给抹杀了!跟我走,上金陵!找皇上评理去!”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支持革新的队伍里传播开来。
新兴纺织商人、黄道婆以及部分被新技术和丰厚利润打动的传统纺织工匠,都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准备跟着李明一起去金陵讨个说法。
金陵皇宫,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朝堂之上,气氛却剑拔弩张,像一口即将沸腾的油锅。
工部纺织管理官员,一个个脑满肠肥,衣着光鲜,站在朝堂中央,慷慨激昂地陈述着纺织业革新的“危害”。
“陛下,这新技术看着新鲜,实则华而不实!我大元朝的纺织技术传承百年,岂是这等旁门左道可以比拟的!”一个官员唾沫星子横飞,说得脸红脖子粗。
“是啊陛下,这新技术一旦推广,不知多少纺织工人要失业,到时候民怨沸腾,社稷不稳啊!”一个棉田地主代表痛心疾首,仿佛他才是心系天下的忠臣良将。
李明站在一旁,听着这些陈词滥调,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群老顽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陛下!”李明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臣有话要说!”
“哦?朱卿有何高见?”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审视着李明。
“臣以为,这些大人所言,皆是杞人忧天!”李明语气铿锵有力,“新技术非但不会造成失业,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带来的这些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说着,他将一叠厚厚的资料呈了上去。
资料上,详细记录了荒废棉田改造后的产量,新纺织技术的效率,以及新兴纺织业创造的利润。
这些数据,都是李明这段时间辛辛苦苦收集整理的,是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陛下请看,这是改造后的棉田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三倍不止!这是新纺织技术的效率,比传统技术快了五倍!这是新兴纺织业创造的利润,足够养活成千上万的工人!”李明指着资料,侃侃而谈,“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数据足以证明,革新并非洪水猛兽,而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黄道婆和支持革新的工匠们也纷纷站出来,讲述革新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他们的发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让在场的官员们听得动容。
朱元璋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眉头紧锁。
他虽然雄才大略,但对于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却也一时难以判断。
李明见状,心中暗自得意。
他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朱元璋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数据和事实上来,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言辞。
“众卿家可还有异议?”朱元璋环视群臣,沉声问道。
工部官员和棉田地主代表们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他们没想到李明竟然准备得如此充分,让他们无从反驳。
“既然如此,此事就暂且搁置,待朕仔细斟酌后再做定夺。”朱元璋一锤定音。
听到这个结果,新兴纺织商人欢呼雀跃,部分原本抵制的传统纺织工匠也开始动摇。
李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场战斗,他赢了!
至少,是阶段性的胜利。
走出皇宫,李明抬头望天,深邃的夜空中繁星点点。
他知道,虽然在朝堂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这只是个开始。
“好戏还在后头呢……”他低声说道。
李明刚踏出金銮殿,屁股还没坐热实,一股子不详的预感就涌上心头。
他总觉得,那帮老家伙不会善罢甘休,肯定憋着什么坏水儿呢!
果不其然,还没等他喘口气,一个信使就火急火燎地冲了过来,顾不上行礼,扯着嗓子就喊:“不好了,李大人!咱们的棉田…棉田出事儿了!”
李明心头一紧,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窜脑门儿。
他一把抓住信使的胳膊,急切地问道:“说清楚点!棉田怎么了?!”
信使上气不接下气,语无伦次地说道:“有…有…有人半夜偷偷潜入棉田,把棉苗都给毁了!还…还在地里撒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说是要让咱们的棉田颗粒无收!”
“什么?!”李明顿时感觉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他一把推开信使,眼睛瞪得像铜铃,“哪个鳖孙干的?!活腻歪了不成?!”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幕后黑手是谁,以及如何补救棉田。
“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李明沉声问道,声音冷得像冰碴子。
信使摇了摇头,一脸惊恐地说道:“不知道,他们蒙着面,身手也很快,我们的人根本追不上。”
李明眉头紧锁,心中暗骂一声“妈的!”,看来这帮家伙是有备而来。
他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运转,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突然,他停下脚步,他冷笑一声,喃喃自语道:“想玩阴的?呵呵,老子陪你们玩到底!”
“备马!”李明对着空气怒吼一声,声音里充满了杀气,“去棉田!”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哪个王八蛋,敢在他的地盘上撒野!
就在他即将翻身上马之际,背后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