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说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李明望着窗外溶溶月色,眉头紧锁,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像敲在人心上。
宋应星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大人,依我看,他们怕是黔驴技穷了。如今咱们的矿场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他们还能耍什么花招?”
“但愿如此吧……”李明叹了口气,心里那股隐隐的不安却挥之不去。
他总觉得,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破土而出。
然而,李明并没有被这莫名的不安所困扰太久。
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深知,只有不断巩固成果,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矿业开发体系的优化中。
安全,是矿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李明深谙此道,他亲自下矿井,检查安全措施,一丝不苟,不容半点马虎。
他推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矿工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大于天!”这句口号,在矿区四处可见,深入人心。
除了安全管理,技术创新也是李明关注的焦点。
他知道,只有不断提高开采技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他与宋应星一起,研究新的开采方法,引进先进的设备,并鼓励矿工们提出改进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在李明和宋应星的带领下,矿场的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开采技术不断突破,产量持续上升。
矿工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一个个笑逐颜开,腰包鼓鼓。
以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矿工们,如今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矿区附近的村落也受益匪浅。
矿场的兴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纷纷做起了小买卖,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矿区村长逢人便夸:“李大人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啊!自从矿场发展起来,咱们村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看着这一切,李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正在改变着这些矿工和村民的命运。
他将矿业开发的成果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递给朝廷。
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矿业开发的经验和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朝廷对李明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矿业开发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皇帝朱元璋更是龙颜大悦,亲自下旨褒奖李明,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的矿业开发模式。
消息传到矿区,矿工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对李明感恩戴德,把他视为救世主。
各地也纷纷派人前来学习经验,矿区一时间热闹非凡。
那些曾经阻挠李明的旧矿主代表和保守工部官员,看到大势已去,彻底傻眼了。
他们原本以为李明只是昙花一现,没想到他竟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他们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再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李明的矿业开发取得了圆满成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矿业开发体系,成为了行业的典范。
他站在矿山上,望着眼前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矿工匆匆跑来,神色慌张:“李大人,不好了……”
李明心头一紧,一股凉意从脚底窜了上来。
“咋回事?莫不是矿井塌了?”他一把抓住那矿工的胳膊,急声问道。
矿工喘着粗气,脸色煞白:“不是……是……是……”他哆哆嗦嗦半天,硬是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李明心里更慌了,这小子吞吞吐吐的,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他一把推开矿工,大步流星地朝矿区跑去,宋应星紧随其后。
跑到矿区一看,却发现一切正常,机器轰鸣,矿工们干得热火朝天,哪有什么塌方事故?
李明正纳闷,宋应星指着远处一队人马说道:“大人,你看!”李明顺着宋应星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矿区开来,旌旗招展,尘土飞扬,好不气派。
领头一人身穿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还没等李明反应过来,那人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李明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下官奉皇上之命,前来宣读圣旨!”李明一听,顿时明白了几分,看来是皇上又要给自己加担子了。
他心里暗自苦笑,这刚搞定了矿业,又要开始新的挑战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旨官高声念道,李明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望着远方,目光深邃,思绪万千。
矿业改革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意识到,这个时代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改变。
“……着李明即刻进京,共商国是……”宣旨官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李明却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大人,接旨啊!”宋应星轻轻推了推李明,李明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下接旨。
“臣,接旨!” 送走宣旨官,李明望着手中的圣旨,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先生,”李明转头看向宋应星,“咱们的矿业体系算是彻底建成了,接下来……”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该轮到邮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