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的儿子满月宴后的第三天,常顺他们就返回了沪市。
期间在10号的时候,丁世福约上了其他四人,把入股的资金都确定了下来,大家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从老家返回沪市后,因为入股建筑公司他转出了100万、借了50万给常志武、最近一段时间的开支,他自己手里的资金已经不多。
原本在去鄂省秦古那边之前,常顺手里是有190万左右的,但是现在,他手里的钱,只剩下了13万多、不到14万。
12号的时候,京城过来的王老板打了他的电话,说到了沪市,很久没在他那里买东西了,想买点有档次的物件,问他是否有货。
手里没啥钱了,对方既然打电话想购买东西,他自然不会拒绝。
除了王老板,另外他还跟沈老板、刘老板、李老板、周老板等人打了电话。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常顺再次大量出售了一些物品。
这些物品,以民俗物件居多。
出远门购买的那些,从拆迁区购买陈、柴、赵三位老板的以及购买拆迁房子工人罗、吴、张三位师傅的等。
“金、木、瓷、石、纸”多种类型。
当然,精品也有,比如说:
那些官窑瓷片,他又出售了10件,只留下了3件。
常顺弄到的那些官窑瓷片,一共是18件。
其中有6件能够拼凑起来的完整器,12件不能够凑完整的带底款瓷器。
在这之前,他售卖了两份给刘老板,两份给沈老板。
京城王老板从他这里也购买了一件能够凑起来完整的瓷器。
本来他自己是想着留一些的,但经过再三考虑,觉得还是钱最重要。
什么官窑不官窑的,不都是高级点的瓷片,能当饭吃还是能够当房子住?
就像别人说的,留着除了在家里占地方外,真正的现实价值并不是很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人出高价购买,他自然求之不得。
打个比方:你去渣土场、河道捡废品,捡到了一把破铁剑或者铁农具、铁斧子、铁船锚。
你拿去卖给收废品的人、回收站,就是铁的价格。
甚至人家觉得铁的质量不好,要都不会要。
而你拿到古玩市场,这些就是古董,一样卖个二十、三十甚至更高的价格,都可能有人购买。
在喜欢收藏的人眼里,那些垃圾就是宝。
而在回收站、收废品的人眼里,他就是废铁、垃圾。
收藏人的眼光,跟普通人不一样。
用后世一些旁观者的眼光看,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不怎么正常!
有人愿意出可以购买几套房子的钱来买瓷片,你是留着还是卖掉?
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除非脑子有问题。
留下的三件,两件完整器,一件乾隆官窑瓷片。
完整器,一个是青花罐,清仿明的“福禄寿”三星人物。
另外一件是雍正“六字真言”梵文青花盘。
乾隆官窑瓷片,是“珐琅彩黄釉花卉双耳瓶”,大半完整。
这三件,他也只是暂且留着,也不是说不卖或者不跟别人换东西,他自己不是收藏家。
还是之前的观点,常顺要是想看官窑,直接去博物馆欣赏也是一样的,不一定就要拥有。
把东西卖掉换成钱,用钱换房产,换黄金都比古玩保值!
他自己现在从事这个行业,也是从客观角度在看待收藏。
去古玩市场、古玩城逛的越多,他个人的感觉,那些价格越高、越值钱的东西,他自己越是不看好,完全超过了现实中东西的真正价值。
谁喜欢出高价购买就去买去,那是人家的自由。
收藏是投资,当这种投资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出现风险。
而避免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购买,或者说超过了一定的价格不要买,不能贪心,不要听别人讲故事,不要盲目跟风…………
当然,还有套路——那种所谓的洗钱,不是说物件很值钱,哪怕它不值钱,你也得花很多的钱把它买下来。
这是一种另类的交易。
想收藏先要真正的了解收藏,这种了解就是去一线古玩市场,逛古玩地摊,只逛不买,不下手就没有“伤害”。
等你逛个几年,有了丰富的见闻,就会弄明白古玩、收藏是怎么一回事。
那时买东西,买喜欢的东西,上当的几率会很小。
每一次出售物品、每一次购买别人的物品、每一次逛古玩市场、每一次参加古玩交流会、每一次看预展…………
这些每一次,都让常顺对收藏的认知更加的深刻!
正确看待收藏,理性看待每件藏品的价值,是他听很多资深玩家、藏家、外行旁观者的经验之谈。
也是他自己的感悟!
除了官窑瓷片,蒋中医送给他的和田籽料山水风景玉佩,六罐银元,一对彩瓷鸳鸯,十两银锭,一些铜镜。
最近从拆迁区老房子发现的那盘银元,10斤左右银饰品,5件玉石制品,一罐铜元。
在渣土场墓下墓发现的那些物品,之前购买的那批民国瓷砖。
在“娱乐室”购买那名年轻玩家的两块玉制品等。
常顺同样把它们全都卖了出去。
也算是把之前弄到的“高货”差不多清仓了。
为了保密性,他不是把大家聚在一起,而是单独两人之间的售卖。
精品自然比普通物品售卖的价格高了太多。
民俗类,常顺主要还是售卖给了刘、沈、李三位老板。
王老板、周老板是大户,他俩购买的精品比较多,基本上占了好货的八成左右。
卖出去的收入也是可观的,差不多有890万,算上他手里之前的钱,卖完东西,超过了900万。
说不上赚了还是亏了,毕竟钱币的购买力是按当前计算的。
往后十几年,表面看银元之类的收藏品似乎涨价了,其实那时其它东西也都涨了。
钱币变得没有以前值钱。
所以任何时候,物价都是按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的。
那些拆迁补偿类似,每一年的补偿价格并不一样。
现在的900万用的好,十几二十年后,价值肯定不是收藏这些古董能够相比的。
对于他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以后多有钱,常顺也不会显摆。
他自己的观点,低调才是王道。
你有钱,你个人心里清楚、有数就行。
那些爱显摆的人,最终不都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
这些钱,他当然也不会把它们放在银行。
赚钱投资的黄金年代,怎么的也要用出去,让它们变成更多的钱。
等未来财富自由了,他就可以好好休息,安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