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眉开眼笑,喜上眉梢,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荀彧想说什么,到底还是没有说,拱手一拜。
退将下去。
而在荀彧退出大殿的那一瞬间。
刘协满面的笑容瞬间凝固,转而变成满眼的落寞和无奈。
他坐在龙椅上。
目光呆滞,生无可恋,一直从清晨坐到了午后,脑海中一直浮现董贵妃被勒毙那个画面。
那天的日头,也是这么大吧。
皇妃若得转世,想必今年也已经八岁了吧。
刘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终于,听得黄门一声高喊:
“恭迎丞相奏凯而归!”
刘协赶紧整理整理龙冠冕袍,用袍袖拭干眼角的泪水,脸上又挤出一丝欣然的笑意。
“黄门何在?”
几个小太监奔跑上大殿,奔跑的姿势像极了谄媚的家犬。
只是这家犬,却非自己所养。
“在!”
“快安排车马,随朕去迎接丞相。”
“可陛下,您还没用午膳。”
“哎呀,迎接丞相哪有朕的午膳重要,快,快去准备。”
“遵命。”
不多时,刘协随黄门以及文武百官至洛阳城大门口。
远处,曹操大军旌旗蔽日,气势磅礴,文武百官齐齐下跪,高声道:“恭迎丞相南征得胜而归!”
刘协站在下跪的百官之中,显得有些突兀。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如果能是下跪百官的一员,心里或许还能更好受一些。
黄门扶曹操下车。
曹操睥睨众官,目光最后落在刘协身上。
他走到刘协面前,二不欠身,二不下拜,只微微欠身一拱手:“臣曹操,拜见陛下!”
“丞相不必多礼,丞相辛苦了。朕在宫中日日为丞相祈福……”
“可臣却未能斩杀反贼刘备,一统荆扬二州,有负陛下所托!”
“这……”
刘协语塞。
衣带诏事泄之后,曹操于朝堂屡宣一论:陛下实遭奸佞之徒蛊惑、利用,致使贼徒得衣带诏。
陛下今已否认衣带诏,故奉诏之贼皆为反贼。
今马腾已死,衣带诏落名之人唯刘备一人。
也就是说,刘备是当今朝堂第一大敌。
刘协更明白:
刘备、孙权、刘璋诸般割据之势力尚存于世,曹操还要凭借汉室的名片剿灭异党,统一体天下。
故而不敢觊觎朕之帝位。
倘若天下真被曹操统一。
那以其旷世奇功,逼朕禅让亦非不可。
故而,他心底是希望曹操南征失败的。
可是……
这一战,他竟将江东之主生擒,这大功简直奇伟卓绝。
江东一灭,新野刘玄德,荆州刘景升,益州刘季玉三位皇叔又怎能敌过曹操。
看来,这大汉江山,迟早要归于曹贼也!
可现在,满心的悲痛却只能化为“喜悦”,万尊金口说出来的却是言不由衷的谎言。
“这几位皇叔,实迂腐冥顽至极。丞相携雷霆之势而来,其威可震天地,彼等怎就执迷不悟,不知顺应天命,纳土归降?”
“陛下有所不知,刘景升畏于天威,业已薨逝。今荆州贼寇之魁首,仅刘备一人耳!”
闻听此言,刘协的心“咯噔”一下。
原来刘景升也死了。
那南方之地,只剩玄德公和刘季玉了。
但好歹,这一战曹操好像并未完全夺下荆州之地。
刘协从曹操的只言片语中揣测着真实的战报。
但也只是揣测,没人会告诉他真实的军情。
所幸,曹操这次回来并未针对于刘协,曹操的问了他几句话,便离去处理自己的事了。
曹操在书房中,召见的第一个人就是荀彧。
曹操请让他坐下。
荀彧躬身一礼,谨慎的坐在曹操的对面。
“文若,孤此次南征不顺,损兵损将,却未得寸土。幸得你叔侄,一于军中为孤出谋,一于后方稳守,让孤心安也。”
“丞相不必介怀,胜败乃兵家常事。下官坐守许都,维系大汉危局之安,乃分内之事。”
曹操抚髯,他看着荀彧,一如看着曾经的生死挚友。
除了陈宫,这是另一个能给他那种感觉的人。
所以,曹操不仅信任荀彧,而且打心眼里尊重荀彧。
但是……
只是不知为何,曹操总有种感觉,相比最初,现在的荀彧对他恭敬了许多,却也疏远了许多。
但曹操并未太放在心上。
荀彧识尊卑,知进退。
自己由司空进位丞相,地位尊崇,已非昔日可比。
或许是身份变高了,文若为显心中尊崇之意,言行间多了些谨慎,倒让彼此有了疏离之感!
曹操非薄情之人,对有功之士向来不吝啬尊荣地位。
他觉得,也是时候让荀彧更进一步了。
“文若,孤有一事想问询于你!”
“丞相但问无妨。”
“文若,今孤擒获江东之主孙仲谋,以何待之,方为至善之法?”
荀彧心中亦复杂纠结。
他能从曹操的眼神中看到信任与依赖,但这信任和依赖的背后,是令人胆寒的贪婪。
他沉思片刻,又微微抬头:
“丞相,何不杀之!”
“哦!?”
曹操神色一凛,荀彧的答案似乎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文若,你劝我杀孙权?”
荀彧的回答不紧不慢:
“当年袁术僭位称帝,丞相奉旨讨伐,招天下诸侯相助。众诸侯皆奉旨不至,唯得刘备带数千兵马相助。丞相当时便曾问在下,当如何待刘备。”
曹操慨然颔首:“你当时劝孤,杀了刘备。”
荀彧亦颔首:“彼时,丞相顾虑诛杀仁德名士,恐令天下豪杰寒心,不敢归附,故未对刘备痛下杀手,还带其建功立业。
此举非丞相之过,实乃丞相心怀仁爱,赐刘备一线生机。
然时过境迁,刘备羽翼渐丰,已成心腹大患,于四方之地,屡屡与丞相作对,如今欲图收拾,谈何容易啊!”
曹操亦觉得荀彧此言有理。
如果时间退回当初,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采纳荀彧之言,迅速斩杀刘备。
哪怕一同斩了关张,亦在所不惜。
曹操喜爱关羽,然而相比关羽,其实曹操更喜爱还是那个弘毅宽厚的刘玄德。
当初刘备投奔,曹操不仅表荐其为豫州牧、左将军,镇东将军,赐以宅邸,还常邀其同车共席。
尊宠有佳,引为知己。
曹操亦曾幻想,如果刘备未于衣带诏落名,如果刘备并未袭杀车胄,如果刘备在剿灭袁术之后,带兵归回许都。
那他一定会是自己最信任的部下和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世间从无如果。
刘备携衣带诏借故逃出许都之时。
莫名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刺董失败,逃出洛阳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