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唯可闻见众人轻微的呼吸和衣袂摩挲的声音。
曹操又清了清嗓子,抖出一张绢帕,将一口痰吐到了里面。
立有一名小太监,恭恭敬敬的接过了绢帕。
刘协就战战兢兢的坐在龙椅上,显而易见的恐惧,让他不知该做些什么。
“陛下不必畏惧,江南蛮地,异相者多矣!”
坦率而言,孙权虽有异相,但五官周正,器宇轩昂,毫无骇人之态。
可经曹操这么一说,就好似陛下被孙权的容貌惊扰得不知所措一般。
孙权忍着火气,只好又低下头。
“哦,哦……”
刘协正了正冕观,也清了清嗓子,然而紧张之下似乎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不过好在刘协身旁有一名太监附耳,提醒着他:“孙仲谋有意举江东归降,此等大功当为之封赏……”
“哦,对对!”
刘协调整了一下坐姿,拿捏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孙仲谋有意举江东归降,此等大功当为之封赏!”
孙权赶紧一躬,做出一个受封的姿态。
“朕封孙仲谋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闻言,为之一振!
朝廷按制任免,皇帝金口玉言!
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稳压刘备的车骑将军一头。
荆州牧,相当于将自己将以合法的身份成为荆州的主人。
让刘备卷铺盖走人。
刘备若奉皇命,理当让出荆州。
刘备若不奉命,那就是乱臣贼子。
不对,刘备还有第三条路。
他肯定会以衣带诏为由,托言曹操挟制陛下,而占着荆州拒不奉诏。
到时孙刘必生嫌隙,以致曹操渔利。
此一手驱狼搏虎,曹操是玩的妙啊!
孙权亦非等闲之辈,自然看得明白。
然而,他却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
只因他对荆州实在是太渴望了。
他心中暗想,如果得荆州而吞并益州,交州自然而然纳入己手。
到时手握四州之地,地盘之广袤。足可与曹操隔江抗礼。
然而,孙权并不知道。
其实如今的曹操宁愿与孙权分庭抗礼,亦决心把刘备彻底消灭掉。
所以,孙权立刻高呼万岁,领旨谢恩!
刘协亦喜上眉梢:“孙家祖上追讨董卓,伐袁术,乃有功之臣。丞相,万要善待也!”
曹操颔首:“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丞相请讲!”
“陛下明鉴,孙仲谋年少英发,才情卓异。臣有小女,姿容端秀,臣私心欲结秦晋之好,将小女许配于仲谋。然念及朝堂规制,重臣联姻,易启众人猜疑,恐遭物议。臣进退维谷,实难自决,恳请陛下圣裁,以解臣之困厄。”
“哎呀,这是好事啊!”
刘协开心到:“仲谋诚为当世之豪杰,雄略英发。朕之女尚处髫龄,未届及笄,憾难与仲谋缔结姻亲。丞相不必忧心,朕今特允丞相嫁女于骠骑将军,以成此美事。对了,婚期定于何日?”
曹操回答:“四月辛巳日。”
刘协掰手指头算了算:“此际正值董卓诛之日,也是国家庆典之时。朕意决,当亲自主持婚宴于许都,届时,召令文武百官皆来赴宴,共襄此盛事。”
孙权一怔。
皇帝主持丞相与骠骑联姻此事合不合理暂且不论。
正常来说。
孙权欲娶丞相之女,依理当亲至许都迎亲,而后携新妇归返江东,再于江东之地举办盛大婚宴。
然今皇上旨意,婚宴竟定于许都举行。
按说,丞相位高权重,又有皇帝陛下亲自主持,虽悖于常规,然以其尊荣地位,此举亦在情理之中,无可訾议。
孙权却感觉哪里不妥。
“陛下容禀,娶妻乃人生大事,关乎家族门楣。臣江东尚有高堂主母,如此要事,若未先行禀明,恐违人子孝道,于礼不合,还望陛下恩准臣先通禀家眷,再行迎娶之事。”
“此无妨!”
刘协呵呵一笑:“灵堂高龄几何?”
“家母未至高龄,今年三十有四!”
(注:现在是208年。
史书中孙坚192年左右去世,只娶吴氏一人。
生四子一女。
此按演义中娶吴氏姐妹。
设定为:孙坚曾先后娶吴氏姐妹二人,应该还有其他妾氏。吴氏姐年长,为正妻,应该是生了孙策,孙权等。
默认孙尚香【正史孙氏,未留姓名】为孙坚遗腹女,生于193年,现年15岁!
吴氏妹如果16岁【190年】左右嫁孙坚,18岁【192年】孙坚死,今年34岁【208年】。如果养尊处优,应算风韵犹存。大家不要为此诟病。)
刘协又问道:“令堂身体康健否?”
“承蒙陛下洪福,家母家母身体康泰,一切安好。”
刘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时候还来得及,既有此等盛大典礼,爱卿不妨将令堂迎至许都。如此一来,令堂既能亲见婚礼之喜,又可共襄此盛世,既全了孝道,又合乎情理,实乃两全其美之举!”
孙权怔住。
他细细品来,刘协这些话自是曹操教他的。
目的在于使其母至许都。
自己弟弟孙朗纵然不能成为要挟,但其母若至许都,那就不一样了。
不对!
按说,参加家母儿子婚礼并无不妥。
可又有什么理由,留家母于此呢?
到时候,理应与自己和曹氏一并回归江东。
孙权心感不妥,可现在的情况又由不得他拒绝。
“这……臣尊……遵旨!”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孙爱卿这些日子便留在许都,也让丞相带爱卿去看看咱们北方的风土人情!”
“谢陛下!”
孙权自被暂留在了许都。
曹操命华歆持皇帝诏书,请吴国太入许都参加婚礼。
孙权心忧,有心和阚泽说明情况,可这些日子,阚泽和孙朗也被软禁了起来。
又过半个多月,华歆得入吴地。
向江东众臣言明情况。
众臣面面相觑,皆不知如何应对。
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做不了主,唯有请示吴国太。
孙权虽非现在的吴国太所出,然乃胞姐之子,国太素视之如亲子。
知孙权被擒至许都后,每日于甘露寺佛龛前求其平安,以泪洗面。
听闻此事,吴国太未有丝毫犹豫,立时表态:“若能救得权儿归吴,纵死亦无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