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 章 秘密查探,瓮中捉鳖
夜幕降临,乐陵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唯有县衙内,灯火依旧亮着。
典韦领命而去,袁尚的亲兵们如同夜幕下的猎豹,迅速分散开来,无声地潜入乐陵城的阴影之中。他们都是跟随袁尚经历过幽州战场的精锐,身手矫健,行动隐秘,很快便如同石子投入水中,在乐陵城内激起层层涟漪,却又悄无声息。
张、王、赵三家,作为乐陵郡的土皇帝,其府邸自然是戒备森严。然而,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防守,在袁尚的精兵面前,却如同纸糊一般脆弱。
精兵们凭借着过人的身手和丰富的经验,巧妙地避开明哨暗岗,如同幽灵般穿梭于三府之间,搜集着任何可能成为罪证的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三家豪强并非全然不知。他们扎根乐陵郡多年,耳目众多,很快便察觉到城中气氛的异样。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寻常的盗匪作祟,并未放在心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府邸中下人来报,说是城中出现了一些生面孔,行踪诡秘,似乎在暗中打探着什么。
三家家主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不简单。尤其是当他们听到一些风言风语,隐约提及“冀州刺史”、“安平侯”等字眼时,更是如同惊弓之鸟,瞬间慌乱起来。
张家家主张横,一个身材矮胖,面色阴鸷的中年人,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肥胖的身躯挤压着华贵的丝绸长袍,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怎么回事?消息确定了吗?真是冀州那位安平侯来了?”他声音尖锐,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
管家模样的老者弓着腰,小心翼翼地回禀道:“家主,消息八九不离十了。城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陌生人,身手不凡,而且……而且他们打探的方向,似乎正是我们三家。”
张横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肥胖的脸颊肌肉抽搐了几下,低声咒骂道:“该死的!怎么会是他?他袁显甫不好好在邺城待着,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做什么?”
王家家主王猛,则显得相对冷静一些。他身材修长,面容白皙,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但眼底却闪烁着精明的算计。“大哥莫慌,或许只是巧合。冀州刺史何等人物,岂会轻易驾临我们这小小的乐陵郡?”
赵家家主赵虎,却是个暴脾气,他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闻言怒吼道:“巧合个屁!肯定是那小子冲着我们来的!他袁家势大,难道还怕我们不成?”
张横和王猛被赵虎的怒吼吓了一跳,但心中也明白,赵虎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袁家四世三公,权势滔天,袁尚更是冀、幽州二州刺史,手握重兵。若是袁尚真要对付他们,他们三家加起来,也未必能够抵挡。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张横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色,“立刻派人,将府里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统统清理干净!账本、书信,所有可能留下把柄的东西,全部烧掉!”
王猛闻言,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确是如此,证据务必尽快销毁。此外,还需遣人快马加鞭赶往邺城,设法联络城中如崔氏、郭氏那样的名门望族,请他们出面斡旋一二。我等三家在冀州经营多年,与这些世家大族素有往来,或可借其声势,探听虚实。”
赵虎虽性情暴烈,却也并非全然不通情理,他粗声粗气地接话道:“还要派人去刺史府!找个相熟的从事,让他替我们打探打探那位安平侯的口风。若是能用些金银钱帛疏通关系,将此事大事化小,自是再好不过。”
三家家主迅速达成一致,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起来。府邸内顿时忙碌起来,家丁护院四处奔走,火盆被抬了出来,一堆堆的纸张、布帛被投入火中,化为灰烬。与此同时,数匹快马冲出乐陵城,向着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其中一匹,正是前往冀州邺城的方向。
然而,他们的一切举动,都未能逃过袁尚亲兵的眼睛。这些精兵如同幽灵般,在暗中监视着三府的一举一动,将三家的慌乱和举措,一一记录在案,并迅速汇总到袁尚手中。
县衙后堂,灯火摇曳。袁尚看着手中的情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销毁证据?求助外援?呵呵,倒是反应挺快。”他将情报递给典韦,眼中闪烁着寒光,“看来,这三家豪强,比我想象的还要心虚。”
典韦接过情报,粗略地扫了一眼,瓮声瓮气道:“主公,要不要俺带人冲进去,把他们抓个现行?”
袁尚摇了摇头,阻止了典韦的冲动。“不必着急,让他们再蹦跶几天。证据,我已经拿到了一些,但还不够彻底,不够让他们彻底伏诛。”他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更深远的布局,“我要的,不仅仅是抓几个人,而是要彻底铲除乐陵郡的毒瘤,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清晨,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点。袁尚用过早饭,正与甄宓、乌兰琪、月禅三位夫人闲聊,典韦忽然大步走进来,抱拳禀报道:“主公,乐陵县令李肃求见。”
袁尚闻言,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哦?看来,李县令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他起身,对三位夫人道,“你们在此稍待,我去会会这位李县令。”
袁尚来到前堂,只见李肃正战战兢兢地站在堂下,面色憔悴,眼圈发黑,显然这几日为了调查之事,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下官李肃,拜见使君。”李肃见袁尚出来,连忙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行礼。
“李县令免礼。”袁尚语气平静,示意李肃起身,“这几日,辛苦李县令了。不知李县令调查的结果如何?”
李肃起身,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竹简,双手呈给袁尚,语气恭敬地道:“回禀使君,下官不敢懈怠,已将使君吩咐之事,尽力查明。这便是下官整理的调查结果,请使君过目。”
袁尚接过竹简,缓缓展开。竹简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详细记录了张、王、赵三家豪强的种种恶行,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员名单。袁尚仔细地看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竹简上的内容,与他暗访所了解的情况基本一致,甚至更加详尽。三家豪强在乐陵郡的所作所为,可谓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而与他们勾结的官员,也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几乎遍布乐陵郡的各级衙门。
看完竹简,袁尚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李肃,语气平静地问道:“李县令,这份竹简上的内容,可是句句属实?”
李肃闻言,身躯一震,连忙跪倒在地,叩首道:“下官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若有半句谎言,甘愿受罚!”
袁尚看着跪在地上的李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李肃这份竹简,或许并非完全出于真心,更多的是出于畏惧和自保。但无论如何,这份竹简,都为他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很好。”袁尚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喜怒,“李县令,你做得很好。这份竹简,对我很有用处。”他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冷厉起来,“不过,李县令,你可知罪?”
李肃闻言,顿时脸色煞白,身躯如同筛糠般颤抖起来,声音带着哭腔道:“使君饶命!下官知罪!下官有罪!求使君看在下官戴罪立功的份上,饶下官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