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晨光熹微,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城东门外,十队查田队整装待发,每队皆配备文吏、丈量工具和十名精锐士卒。徐庶立于城门楼上,俯视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心中既紧张又振奋。
“检查清楚了吗?文书、图纸可有遗漏?”袁尚踱步至徐庶身旁,眺望着城外列队整齐的查田队与护卫士兵。
“主公放心,皆已准备妥当。”徐庶抚摸胸前挂着的令牌,“各队皆有主公亲笔手书,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袁尚微微颔首:“世家大族虽已心生警惕,但我们动作快他们一步。让查田队即刻出发,先查崔家、郭家旧部领地,为后续改革立下标杆。”
随着袁尚一声令下,十队查田队陆续出发,分向冀州各地。望着远去的队伍,袁尚心中波澜不惊,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
“邺城情况如何?”袁尚转身问道。
石韬拱手道:“已命各坊张贴告示,宣讲新政。百姓反应热烈,多持支持态度。”
“世家那边呢?”
“已监视李郡丞等人,他们正秘密联络族人,似有抵抗之意。”
袁尚冷笑一声:“准备好了,就让他们跳出来。查田队一旦开始行动,我们便有了足够理由整肃这些人。”
-----
洛阳,袁府。
袁绍刚结束了一天的朝议,疲惫地返回府邸。刚踏入书房,管家便快步迎上。
“家主,冀州来人,带了公子的密信。”
袁绍眉头一挑:“速请入内。”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亲兵进入书房,双手呈上一个精致的木匣:“家主,此乃安平侯命属下亲手送达,言事关重大,需家主亲启。”
袁绍接过木匣,见其封口完好,便命亲兵退下。待人离去,他才小心打开匣盖。匣内除了一封厚实的信函外,还有几份账册和书信副本。
展开信函,袁绍开始专注阅读。随着阅读深入,他的表情逐渐从疑惑转为震惊,再到怒火中烧。
信中详述了冀州世家与张让等十常侍勾结,制造劣质军械,贪污军饷,危害边疆将士的一系列证据。
“竖子!竟敢如此荼毒朝纲!”袁绍重重拍案而起,信纸随之散落。
他匆忙拾起信纸,继续阅读。信末,袁尚写道:
“父亲,儿已收集足够证据,却力不能及。冀州改革刚启,正值多事之秋。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望父亲择机呈报朝廷,铲除这些蛀虫。儿已留一份证据副本于冀州,以防万一。”
袁绍放下信函,陷入沉思。他起身在书房中踱步,思索着这件事的严重性和影响。
“常侍与世家勾结,已不仅仅是贪腐问题,而是动摇国本的大罪!”袁绍自语,随即唤来心腹,“备车,我要立即拜访大将军。”
-----
何进府邸,内厅。
“何将军,打扰了。”袁绍抱拳行礼。
何进放下手中竹简,起身相迎:“本初来访,有何要事?”
袁绍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此事重大,关乎朝堂安危,可否屏退左右?”
何进目光一凝,挥手示意侍从退下。待人走远,袁绍方从怀中取出那封密信和证据,双手呈上。
“请将军过目。”
何进接过信函,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越读,他的面色越加阴沉,手指捏着竹简的力道越来越大。
“这是真的?”何进声音低沉,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句话。
袁绍正色道:“千真万确。我儿显甫亲自调查,证据确凿。崔家、郭家勾结张让等十常侍,制造劣质军械,贪污军饷,甚至挑动黑山军作乱。这已不仅是贪腐问题,而是谋逆大罪!”
何进阅完全部材料,放下竹简,眼中怒火难掩:“此事我早有察觉,但一直缺乏铁证。显甫此举,可谓大功一件!”
袁绍急声道:“然而我儿处境危险。他在冀州推行改革,已触动世家利益。若冀州世家与十常侍联手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何进沉吟片刻,起身踱步:“此事棘手。张让等人权倾朝野,皇上又多听信他们。若贸然上奏,恐怕适得其反。”
“那将军有何良策?”袁绍询问。
何进突然停步,转身凝视袁绍:“必须先削弱张让等人在朝中的影响力,再徐徐图之。”
“如何削弱?”
“两方面着手。”何进手指轻叩案几,“一方面,我会在朝中暗中布局,挫其锐气;另一方面,你儿在冀州的改革必须成功,以实际成效震慑反对者。”
袁绍眉头紧锁:“冀州世家在冀州根深蒂固,恐怕不会轻易屈服。”
“所以需要朝廷支持。”何进沉声道,“我会上奏天子,支持显甫的改革,使其有朝廷名义,谁敢反对,就是抗旨不尊!”
袁绍双眼一亮:“如此甚好!但张让那边…”
“你放心,”何进打断道,“我会派心腹暗中助你儿一臂之力。朝中这边,自有我与十常侍周旋。”
何进突然话锋一转:“话说回来,你这儿子倒是深藏不露。这些改革之策,皆非常人所能想出。州府钱庄、商会、水车、曲辕犁…件件利民利国。若能在冀州推行成功,日后必成大器。”
袁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情,既有骄傲,又有几分担忧:“我儿天资聪颖,然性格刚烈,行事激进,恐惹来祸患。”
“此非忧时。”何进拍拍袁绍肩膀,“大汉积弊已久,需要这样敢作敢为的新人。袁显甫有勇有谋,未来可期!”
二人又密谈许久,制定了详细对策。临行前,何进郑重嘱咐:“此事暂不可张扬,我会在合适时机向天子提及。你速速回信冀州,告知显甫朝中有我等支持,让他安心推行改革。”
袁绍拱手道:“多谢将军成全。我袁家必铭记大恩。”
离开何府,袁绍心中千头万绪。自己这个儿子,远比想象中更有才略。但才高往往招妒,他心中隐隐担忧。
回到府邸,袁绍立即召来心腹,亲笔写下一封长信,详述今日与何进商谈之事,并告诫袁尚务必谨慎行事,改革事务必须稳扎稳打,切勿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