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
“一百万两?”
众多官员也傻眼了,当然,不是被这数字震惊了,而是被太子的小气程度震惊到了。
户部尚书在心中盘算了一圈,国库现在存银最起码得几千万两了,粮食还不算,这太子殿下只给三十万大军一百万两,确实是有些小气啊……
“太子殿下,这一百万两确实是有些……毕竟这可是三十万人啊,每个士兵一年的饷银就得十两银子左右,打仗还需要其他军备粮草,一百万两银子仅仅只够出军的费用啊……”
朱标点了点头。
“我知道啊!”
朱元璋现在的脸黑得像块锅底一样,他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小气人,为啥儿子都不大方呢?一个朱标,一个朱桢。朱标是能赚钱,但是让他出钱就难了,就是个细嘴油壶。至于朱桢,都快成一个守财奴了,之前从他手里拿点钱,还催着自己赶快还钱。这儿子,真是大逆不道,不要也罢!
但是朱标后来又开口说道。
“那一个月一百万两银子还不够啊?粮草我可以从国库里出啊!”
众人再次惊呆了,朱元璋也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好大儿。
“标儿,你说的是,一个月一百万两啊?”
朱标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当然了,我又不傻,一百万两银子就想打赢一场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吧!三十万大军,一个月吃喝拉撒都得多少钱了。但是父皇,我觉得您也不能太宠着这群士兵了,一个月一百万两不少了,不能再多了。”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哭笑不得了,真不知道到底是谁宠着这帮士兵。一个月一百万两的军费,再加上三十万两银子。这要是给当年的常遇春和徐达,没准大明的版图得扩大好几倍,连带着海外的番邦都得学习汉语了。
“你这小子,咱真怀疑你是不是装糊涂。一个月一百万两还叫少啊,更别说你粮草还是另算的。不过你也别太嚣张了,这一个月一百万两军费,国库能撑多久啊?”
朱标扒拉着手指头,翻着眼珠开始心算。
“前几天我刚查完国库,算上每年还有税款的收入,加上之前的存银。嗯,保守估计,打个三五年应该是轻轻松松。”
“三五年,我滴乖乖,咱大明国库还能装下那么多银子么?”
“之前说大明富了我还以为只是一句激励人心的话,现在看来,富了二字还说太低调了。”
“最可怕的还是,这是给大明所有官员涨完俸禄之后还剩这么多钱……”
朱标用实力诠释了一句话: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现在的大明国库可是前所未有的充裕。连朱元璋也被他吓了一跳。
“你这小子,你难道是又发现了几座金矿银矿不成?”
朱标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
“不不不!这都是民众的力量。现在大明的赋税比你们想的都高。而且并不是盘剥百姓,只是因为支持百姓开垦荒地,支持百姓从商。然后现在大明老百姓的收入水涨船高,赋税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了。不信你问户部尚书啊,这事他最清楚了。”
朱元璋看向户部尚书,但是户部尚书也并没有那么清楚,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咽了口口水。
“国库里放的都是税款,太子殿下所言非虚,只是这具体的数额,下官确实不知道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但是他此时也相信朱标所说的话了。
“你小子真是,可能让你治国是损失了一员名将,但是不让你治国吧,这几千年来也难找这么一个英才,朕还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咱这么多年还确实从来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啊!”
朱标摊了摊手。
“太会攒钱怪我咯?不过父皇,这帮蒙古人花了国库的银子让我很不爽,毕竟这国库的银子可都是我一点点攒下来的,儿臣没有别的请求,就是这一仗既然要打,那就往死里打,只需胜不许败!把战利品都给我拿回来,充实国库。然后把蒙古的草原收为己用,我准备在那里建个少数民族行省特区,专门负责肉制品和奶制品的生产!”
有些时候,惹怒了土豪不可怕,惹怒了守财奴也不可怕。但是惹怒了嗜钱如命的土豪是真的可怕,他可以用钱砸死你,然后再从你手上搜刮出他的损失。
但是对于朱标的雄心壮志,朱元璋还是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醒醒吧小子,哪怕这一仗打赢了,也不能完全让蒙古人臣服,顶多就算把他们的脊梁骨给揣断了。要想完全征服蒙古,那可需要很长时间。不过咱大明现在是兵多将广,浑身是钱。一年不行就打他五年,必须把这群蒙古人打服!”
所有官员也都是信心满满,毕竟这次无论是兵力还是彩礼都是碾压,只能说三十万对二十万,优势在大明。但是也不能松懈,毕竟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将领。要是遇到某些战神级别的人物,那输赢完全就跟人数无关了。这后世这样的能人可不少啊。
“行了,接下来就决定一件事,将领选谁。朕都给了这么多人,太子出了这么多钱,必须得选一个能打的,说说你们的意见。”
朱元璋其实心里都已经有了人选,但是这时候他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毕竟大臣的话也能代表最近朝廷的风向。
“下官举荐宋国公冯胜,宋国公带兵征战多年,老成持重,定然能将敌人一举击溃。”
兵部尚书率先发言,在打仗方面,他也算是一种权威。而徐达去世,常遇春老迈之后,冯胜现在就是大明的第一战神了,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他一开口,身边的人便纷纷附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还有其他人选推荐么?虽然说是指挥大军,但是肯定不能只是一个元帅,最起码还得有左右副将呢。”朱元璋的心里也默定了冯胜,毕竟这家伙确实也能打。
“臣举荐傅友德!”
“臣举荐沐英!”
……
大臣们纷纷开口,但是朱元璋还是把目光投向朱标,想征求他的意见。毕竟他才是幕后最大的金主嘛。
朱标耸了耸肩,冲朱元璋使了个眼色,但是却没有说话。但是他的意思朱元璋自然是明白的。所以朱元璋便看向众人,敲定了将领的人选。
“朕决定,派遣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总率三军,另外派遣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然后关良、常茂、李景隆、祁镇等人随军一起出征,朕派遣三十万大军,此处剿贼,只许胜,不许败!朕要彻底击溃蒙元残存势力!”
除了三大主力,朱元璋还派遣了一帮官二代从旁学习。毕竟大明主力的将领都在日益老去,需要这群官二代们逐渐学习,然后挑起大梁了。上一世的朱元璋只给他们二十万大军,算是势均力敌。这次因为实力强大了,所以直接给了他们三十万大军,也让他们试试打富裕仗的感觉。只是这次出征,可就不许输了!
朱标自然也没意见,毕竟朱元璋的调度有方,配上人数碾压和经济碾压,这一仗想输都难。而且关键人物蓝玉也被派去了。所以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可能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么猛烈的攻势,敌军能不能撑住罢了。
朱元璋的命令被官员们记录了下来,很快就会制成廷寄,发到受任命的官员手机。然后朱标这时候也开口说道。
“我会下令给工造司,也会调集大量的火铳和大炮送到军中。冯胜老成持重,傅友德蓝玉奇谋百出,都是用兵的行家,他们自然明白,火器一旦形成规模,在战场上的作用便会凸显出来。敌人的骑兵再精锐,也无法直面炮火。”
朱元璋也满意地点了点头,用他的话来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一仗该怎么输。接下来所争取的,就是用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成果罢了。但是在他的心里还是打着小算盘的,毕竟带兵的不是徐达和常遇春了,有些时候还是要给他们一些限制。
“行了,你们到时候把廷寄都给他们寄过去,然后跟他们商量一下出兵的路线和粮草的押运分布。接下来的事情,朕就不管了,交给你们去办。到时候办好了,跟朕汇报一下就行。”
随后朱元璋扭头看向朱标,满脸都堆着笑意。
“跟咱去聊聊?”
朱标点点头,然后父子二人就做起了甩手掌柜,不管这些大臣转而去到了御花园中。
朱元璋沐浴着阳光,嗅着御花园的花香,倒是觉得前所未有的放松。
“虽然说一回来就是各种事情,但是咱还是觉得,这应天待着舒服啊!”
朱标也笑了。
“父皇这一趟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您都去了哪些地方,见了什么人,跟我讲讲吧!”
一提这个,朱元璋算是打开了话匣子,先从去了晋王那里,在街头吃撑了开始讲起。又讲到在北平和蒙古小贩斗酒,在武昌吃鱼,去了陈友谅的坟墓。在青州被恶仆威胁关进了大牢,在兖州看了鲁王的风流放荡,最后在云南见到了改邪归正的朱橚。朱标作为听众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有些荒唐离谱的地方也会大笑,听到朱元璋遇险也会气愤不已。
“这帮臭小子,出去当了藩王一个个倒是嚣张起来了,是该好好地修理修理他们!”
他们二人就这样坐着聊着朱元璋一路上的见闻,就像寻常父子吃完饭聊着家常。但是片刻之前,他们却决定了一场几十万人的战役。
“说说你吧,咱离开应天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事情?”
朱标摇了摇头,随后又点了点头。
“就是这些政务嘛,虽然繁琐但是还能处理得来。就是这次纳哈出的大军压境,我才把您找回来的嘛。”
朱元璋眯起眼睛笑着问。
“那咱要是不在了,换你自己你会怎么处理?”
“我会和您一样,虽然我更希望让国库充实,百姓富硕。但是身为帝王不能软弱。倘若谁都来侵犯,那我大明岂不就成了人家的粮仓?因为百姓富硕,所以国力强盛。但是国力强盛自然要保护百姓的生活。攒钱不就是为了这个么,只要是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朱标一番话让朱元璋很欣慰,这小子可不是什么光知道仁德的君主,骨子里的血性是一点都不少,大明江山以后交给他,自己也很放心。
“不过父皇,您是不是没去老二那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本来是要去的,但是这不是被你给叫回来了么。”
朱元璋的说辞可蒙不了朱标,毕竟朱元璋宁愿往南方走都没去西安,很显然是有打算。
“对了标儿,咱还欠六子几万两银子,你看看能不能给咱把账平了?”
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