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子上的药,药性皆温良,并不会让你身体不适,更不会有碍子嗣。”刘清荷并不是一定要陆蓁蓁用她的药,其实就算是服用其他大夫开的药也是可以的,但若是停药,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一定会对陆蓁蓁身体不利的。
陆蓁蓁也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上的变化,可她对于母亲余氏阻止她吃药的想法只能是无奈。
“这些我都知道,我也和母亲说过,可是她就是不听,直道我成亲也快两年了,却还是不见好消息。”其实此事她也着急,可她身体这般也是事实,之前刘清荷与她说过调理好身子后自然孩子就有了,她也是记得这一点,可余氏却是等不及了。
“蓁蓁,怀孕于你而言也许很重要,可若是以自己身体健康作为代价,我以为并不值当的,我还是那句话,身体好了,自然就会有了。”刘清荷继续劝道。
陆蓁蓁自然相信刘清荷所说的,可她的脸色依然不好,却不是因着身体不舒服,而是另有原因,她心里因着这事已是不好受了几日,今日见刘清荷来了,便终于可以道出心中苦涩。
“我母亲告诉我,说…我夫君要纳妾了。”
刘清荷一怔,可随即反应过来,想着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了,只是陆蓁蓁与宋赋成婚不久,就要纳妾了,这让她有些唏嘘。
所以,怪不得余氏这般着急要让自己女儿怀孕了,为的也是怕这妾室入门夺了宋赋宠爱之余,还会因着陆蓁蓁没有子嗣而骑在她头上吧。
因着是纳妾一事,刘清荷也不好多说什么,况且就算让她说,她也确实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来。而唯一她能做的,便是继续劝对方用药,身体好了,一切才会有盼头。
刘清荷刚想开口说什么,陆蓁蓁已经自言自语道,“你说…若我与夫君商议,让他再等一段时日再纳妾,你觉得他会答应我吗?”既然拦不住,那能拖久些也好,但愿老天能眷顾她,让她在这段时间怀上孩子,如此一来,若是宋赋纳妾,那她便顺水推舟,也能博个好名声。
刘清荷见陆蓁蓁眼神期盼地看着她,便也只得顺着她轻声道,“应该会答应吧。”
陆蓁蓁因着高兴了,手中原本紧拽的帕子,陡然松开。“也是,他平日待我便不错,他一定会答应我的。”
刘清荷直到离开陆府也没能再劝一句陆蓁蓁,她虽写了另一个新方子,但刘清荷估摸着陆蓁蓁是真不愿服药了。
难道生孩子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刘清荷不能理解。
她抬头看了看月亮,想着中秋那日与宋辞见面时,是否需要提一提陆蓁蓁,陆蓁蓁是他的大嫂,若是由作为二弟的宋辞出面劝说,陆蓁蓁应该也能听进去一些吧。
“姑娘,你在听吗?”回到刘府后,半夏就见刘清荷一直支撑着脸额,而且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又再问了一次。
“你刚刚说什么?”刘清荷回神。
“我是问姑娘已经想好要送什么给二公子了吗?”半夏带着调侃地语气问道。
“中秋节为何要送礼?”刘清荷以为这个节日乃是家人团聚,一般只是吃个饭就好,而且即使要送礼应该也是给长辈送吧,宋辞来刘府见刘时行等人应该会送礼,所以半夏的意思是让她还礼吗?
半夏总觉得自家姑娘什么都好,就是于感情一事上少了根筋。
“用膳之后,二公子定然会邀姑娘去赏花灯猜灯谜,姑娘若是得了二公子赠的花灯,那姑娘也理应回赠礼物,香囊啊帕子啊都行…”
刘清荷见半夏兀自说的起劲,便没有打断她。可她心里却很明白,虽然两人之间已商定好要成亲了,可送香囊这种事她还是觉得不太妥当,毕竟他们之间的感情可还远远没到这个地步。
“对了,姑娘,我们的香囊好像都送完了,你得再做一个,要不绣块帕子,这个简单些…”半夏边说边已经开始去找丝线了,还暗忖着自己还好记得把丝线都带来了,不然还得出去买。
“姑娘那日要穿什么?不如穿那件新衣?胭脂的话可以用清芙姑娘送的…”
看着半夏忙碌的身影,刘清荷不想扫她的兴,伸手把窗户阖上后,便把注意力又投注到医书上。
这本医书是刚买的,书上的内容,据说是一些考过试的太医院医官总结的,所以要价也高,一本足足要五两银子。
刘清荷虽并不全信,可觉得看看也无妨,反正真假自辩,有用与否也能自辨。
譬如上面说的针灸穴位,明显有一个错处,刘清荷还用红色圈了出来,标注了正确答案。
来京城前,对于考试的内容,许大夫已与刘清荷透露过一些。只是他又道这试题每年都有变化,而且因着考官不同,难度也不同,加上通过率并不高,刘清荷也确实对这场考试没什么把握。
可即便如此,试还是要考的。
刘清荷伸了下懒腰,一想到若是能去太医院,就可以查看当时的医案,便就瞬间又有了动力。
她翻到了毒物科,上面提到的红蛛,她却有幸地从刘府后花园里寻得了一只。
这种红蛛原产自西域,后经货物往来,竟是被带到了京城。刘时行兄弟俩是为商户,听闻也有做西域的生意,而在刘府后院有一个仓库,刘清荷是想,应该就是从那些货物里携带而来的。
母红蛛比公红蛛毒性更强,虽有毒,但却可以入药,入药的话需十分谨慎,量多量少,都可能直接导致结果的不同。
看着竹筒里的红蛛,刘清荷想着刚好将它用到一个药方上,因着是第一次尝试,她也不知道效果会如何。
刘清荷把红蛛收好,又再看了会儿书。
她来到京城后便只给母亲陈氏寄过两封家书,第一封是到了京城后,第二封是住进了刘府时,而今晚她想写信了,在中秋节来临之前。
也不知道陈氏那边怎么样了?弟弟刘清蘅近日的学业又如何?刘清荷下笔写信,心里却在想着把陈氏与刘清蘅接来京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