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和李斯一心扑在完善秦律的事务上,随着对各类案件的深入挖掘,他们越发意识到改革的迫切性。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们所愿顺利发展。
这日,林羽如往常一样来到李斯府邸,却见李斯面色凝重地坐在书房,案上堆满了竹简。
“林公子,事情恐怕要棘手了。”李斯指着案上的竹简说道。
林羽心中一紧,拿起竹简查看,发现是各地官员送来的反馈,大多对律法改革一事持保留态度。
其中一位郡守写道:“大秦律法威严已久,百姓皆已遵从,此时改革,恐生变数,动摇根基。”
林羽眉头紧皱,说道:“这些官员只看到律法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却没意识到现行律法的弊端。”
李斯微微摇头,叹道:“林公子,这也难怪。律法施行多年,他们习惯了现有的模式,害怕改变会引发混乱。而且,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会反对。”
林羽思索片刻,说道:“李大人,我们不能因此退缩。不如挑选一些典型案例,邀请这些官员前来,当面向他们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李斯点头表示赞同:“也只能如此了。只是,我们得挑选最具说服力的案例,还要准备充分,应对他们的质疑。”
经过一番筛选,他们选定了几起极具代表性的案件。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斯向各地相关官员发出邀请,齐聚咸阳商讨律法改革事宜。
数日后,官员们陆续抵达。众人在厅中落座,气氛略显紧张。
一位身材魁梧的官员率先开口:“李大人,林公子,我等皆知二位为大秦着想,但律法乃国之根本,随意改动,实在不妥。”
林羽微笑着起身,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律法的确是国之根本,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慎重对待。此次改革,并非随意改动,而是发现了现行秦律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能加以完善。”
说罢,林羽拿起一份竹简,讲述起那起农户为救孩子偷羊的案件。
“诸位大人,此农户因孩子重病,走投无路才偷羊,却要遭受黥刑和数年苦役,最终孩子也未能保住性命。如此严苛的处罚,虽维护了律法的威严,却未考虑到人性的无奈,实在有失公允。”
一位官员冷哼一声,说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若因特殊情况就网开一面,那律法的公正何在?以后人人都以各种理由违法,又该如何处置?”
林羽早料到会有此质疑,从容回应道:“大人,我们并非主张随意网开一面。而是建议在律法中加入对特殊情况的考量,设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只有真正符合条件的,才可从轻处罚。这样既能体现律法的公正,又能彰显大秦的仁政。”
这时,另一位官员站出来说道:“林公子,就算如你所说,可这审查机制由谁来执行?如何保证其公正无私?”
林羽看向李斯,李斯微微点头后,林羽说道:“审查机制可由地方官员和公正之士共同组成,相互监督。同时,设立上诉渠道,若当事人对审查结果不满,可向上级申诉。如此,当能保证公正。”
尽管林羽和李斯据理力争,但仍有不少官员面露疑虑,对律法改革持反对态度。
这场关于律法改革的商讨,陷入了僵持。林羽深知,想要说服这些官员,让律法改革顺利推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