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御书房内,气氛一片君臣和谐。
江宁见状,索性趁热打铁,向朱由校提出:除六部之外,另外再增设两部。
听到江宁的提议,朱由校顿时来了兴致,赶忙开口问道:“江爱卿,六部制度由来已久,不知你提议增设的两部是哪两部呀?”
其他一众大臣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江宁。
江宁拱手行礼,笑着说道:“启禀陛下,如今朝廷既然决议在南方陆续增设港口,对进出商船以及藩邦商船统一进行收税管理。
所以,臣建议除六部之外,增设一部,名为税务部。
毕竟,如今全国钱粮赋税,全部统一归户部掌管,户部的工作量着实有些庞大。
因此,臣建议陛下增设税务部,也好帮户部减轻些负担。”
听到江宁的话,一旁的郭允厚顿时急了,赶忙说道:“江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户部事务一点都不繁忙,老夫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三十年!”
江宁顿时一阵无语,心中暗自骂道:“好你个郭老抠,你今年都多大岁数了,还想着干三十年,难不成你是打算把自己累死在户部尚书这个位子上?”
随即,江宁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开口说道:“郭尚书,如今户部对商税管理虽说已然驾轻就熟,但毕竟户部既要负责税收,又要掌管钱粮,恐怕难免会顾此失彼。
所以本官建议陛下增设税务部,今后全国赋税统一由税务部进行征收,而后再上交户部,户部则负责全程监督。
如此一来,郭老大人只需每日在户部清点银子,倘若哪里的税收出现问题,您随时向皇上参奏便是,又何苦让户部官员如此辛劳呢?”
听闻此言,郭允厚若有所思,随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样也好,老夫每天只需坐在户部点银子,要是发现哪里的税收不合适,老夫随时向皇上参他一本。”
随后,朱由校又看向孙承宗和袁可立,开口问道:“孙师傅,袁爱卿,你们二位觉得如何?”
孙承宗和袁可立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同时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江大人此提议甚是妥当。”
其他六部尚书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毕竟江宁在朝中的名声和口碑,和魏忠贤一样非常“硬”,众人皆知他向来不坑自己人。
朱由校深以为然,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开口问道:“那诸位爱卿不妨举荐一下税务部尚书的人选?”
听闻此言,一众大臣顿时纷纷跃跃欲试,都准备开口举荐。
这时,郭允厚赶忙说道:“陛下,老臣举荐一人,此人绝对足以担此重任。”
说着,他转头看向其他几位六部尚书,接着道:“诸位,虽说咱们同为六部尚书,但商务部接下来要配合户部管理全国商税一事。
所以这个人选,还是由老夫来举荐更为合适。”
江宁在一旁笑着附和道:“郭老大人举荐的人选,必定非常合适。”
朱由校笑着开口问道:“郭爱卿,不知你举荐何人?”
郭允厚赶忙说道:“启禀陛下,臣举荐户部左侍郎毕自严。
毕大人精通理财之道,同时为官清廉,严于律己,办事更是细致入微,定能将税务部管理得井井有条。”
一旁的江宁听完,深表认同,点头称是。
毕自严这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是一位才能丝毫不逊色于郭允厚的能人,其个人能力甚至隐隐在郭允厚之上。
孙承宗和袁可立也赶忙表示同意。
朱由校见状,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等毕自严南方办案回京之后,便任命他为税务部尚书。
税务部与六部规格相同,同样再设左右侍郎,具体人选,届时在朝会之上,大家共同商议推荐。
同时,户部也要尽快做好交接准备工作,务必保证毕自严回京之后,税务部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始正常运行。”
这时,朱由校再度开口问道:“江爱卿,你方才说要增设两部,不知另外一部是哪一部,具体又负责哪些事务?”
江宁赶忙恭敬地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如今随着港口数量增多,西洋诸国以及我大明周边藩邦都要来朝贡通商。
如此一来,必定需要有一个专门与这些藩邦诸国交接商贸的机构。
因此,臣恳请陛下再设一部,名为理藩院,具体负责接待大明藩邦以及西洋诸国通商等事宜。”
朱由校顿时来了兴趣,开口问道:“江爱卿,你的意思是增设理藩院,此后便由理藩院负责与大明藩邦以及西洋诸国洽谈通商之事?”
江宁点了点头。顿时,其他几位尚书以及孙承宗、袁可立两位大学士也都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这时,一旁的郭允厚赶忙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自己还能再多担些担子,要不这理藩院尚书的差事就交给老臣吧。
毕竟做生意这事,老臣最拿手,在山西时就已经证明了老臣的能力。”
一旁的江宁听闻此言,和温体仁赶忙伸手堵住了郭允厚的嘴,不让他再说下去。
江宁暗自骂道:“好你个郭老头,还没完没了了!
在山西,你那做的叫什么生意?
分明就是零元购,那根本就是明抢,能算做生意吗?
要是让你郭老抠去跟大明藩邦还有西洋诸国做生意,恐怕朝廷得给理藩院下辖在配备几十万水陆大军,就为了你去零元购!”
看着郭允厚那副模样,朱由校忍不住笑出了声,随即强忍着笑意开口问道:“郭爱卿,为何你此次从山西回来之后,简直与之前判若两人?
你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不妨给朕讲讲。”
眼见朱由校发问,郭允厚顿时来了兴致。
开始拍着胸口大肆吹嘘起来,讲自己在山西如何亲自提刀上阵,揪出那些贪官污吏,又是怎样整治通敌卖国的奸商。
直把他们的家产查抄得一干二净,分文不剩。
紧接着,他又眉飞色舞地说道:“陛下,原本老臣还打算领着大军去蒙古草原上再大干一票,抢他个痛快。
可惜啊,这个绝妙的计划最后硬是被江大人和魏公公拼命给拦住了。
陛下您是不知道,要是依着老臣的计划,这会儿说不定都已经给大明国库抢得盆满钵满啦!”
朱由校听完之后,顿时尴尬得冷汗直冒。
他心中暗自感叹,这江宁也着实太有能耐了,带郭老头去了一趟山西,竟然硬生生把一个抠门至极的守财奴,变成了如今这般十足的强盗头子。
这样的人,今后要是轻易放出去,那还不得把整个天下搅得鸡犬不宁?
看来以后可不能轻易让郭允厚离开京城了,即便要放,也得把他放到大明版图之外的地方,任他在那儿胡作非为、尽情抢掠去。
这时,一旁的江宁实在忍不住了,赶忙开口打断道:“陛下,臣举荐天津布政使刘文明担任理藩院尚书。”
对于刘文明这个潜藏在锦衣卫暗处的密探,江宁十分看重。
毕竟当初在天津时,刘文明凭借一己之力,就把天津一众官员“卖了个底朝天”,最后不仅全身而退,还迅速辅佐朱童蒙稳定了天津局势。
如今天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刘文明可谓功不可没。
江宁自然不会亏待自己这位得力小弟。
最关键的是,刘文明对人性的把控极为精准,还擅长演戏,在与藩邦和西洋诸国打交道时,这些特质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见江宁开口推荐人选,一旁的郭允厚也乖乖闭上了嘴。
朱由校开口说道:“天津布政使刘文明,此人朕有所耳闻。
他能力确实出众,当初在查抄天津一众官员的案子里,他因有所牵连本应受到问责,后来朕命他戴罪立功,却不曾想他竟能辅佐朱童蒙,迅速稳定住天津局势。
如今天津能有这般局面,他着实出了不少力,确实是个人才,朕准了。”
紧接着,朱由校又开口说道:“理藩院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太合适,毕竟这新设的部门,职责广泛,需全面统筹与藩邦及西洋诸国的往来事务。
依朕看,不如改为理藩部。
‘部’较之‘院’,更能彰显其在朝廷机构中的地位与权重,也与六部在称谓上更为匹配,便于日后统筹协调各项事务。”
江宁对此表示,叫什么名字都无妨,反正重点在于新设机构能切实履行职责。
其他一众大臣对此更是觉得无关紧要,毕竟理藩部尚书的人选江宁已然举荐,至于其下属职位,他们盘算着也正好可以举荐自己人,于是纷纷点头应和。
“既如此,便依陛下所言,改称理藩部。”
孙承宗率先表态,其他官员也随声附和。
眼见所有事情都已敲定,朱由校顿时大喜,当即传旨,要在御花园设宴款待群臣。
一众大臣听闻,纷纷激动不已。
江宁却一脸无奈,回京城之后,皇帝都已经请大家吃了两顿饭了,又不是办流水席,但他也不好说什么,便与一众大臣一同前往御花园赴宴。
朱由校吩咐门外的小太监将大臣们引往御花园,却把江宁单独留了下来。
江宁心中略有疑惑,开口问道:“不知陛下留臣所为何事?”
这时,朱由校一招手,门外的方正化赶忙跑了进来。
朱由校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江兄,是这样,司礼监那几个狗东西吃里爬外,朕已经让魏忠贤把他们押入东厂严加审问了。
但现在有个问题,这些银票该如何处置?”
说完,他指了指正化手中那厚厚的一沓银票。
朱由校略带尴尬地继续说道:“内廷之事算是朕的私事,可这百十万两银票,是不是还得上缴户部啊?
还有司礼监那几个狗东西的家产……”
江宁一阵无语,随即开口说道:“司礼监出了这档子事,自然全凭陛下一言决断。
至于这些赃款,陛下留着便是,无需上缴户部。
至于司礼监那些大太监的家产,陛下自己处置就好。
之前臣上奏请陛下交出内库,也只是为了起个带头作用,以便顺利裁撤其他各部衙门的小金库,并不是说要陛下今后把所有皇庄店铺的收成全部交到户部去。
毕竟,就算是地主家也没余粮,陛下您也得攒点私房钱,不是吗?”
朱由校听后,忙不迭地点头,笑着说道:“江兄所言极是,朕也是这么想的。”
紧接着,朱由校赶忙转头叮嘱方正化,让他将这些银票全部兑换成现银,然后搬运至皇宫大内。
同时,司礼监那几个大太监的家产也一概收回大内。
安排妥当后,朱由校兴高采烈地拉着江宁前往宴会。
宴会上,看着一众大臣与皇帝相谈甚欢,气氛融洽,江宁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不知是朱兄今日太过兴奋还是别的缘由,竟一个劲儿地给江宁倒酒。
不知不觉间,江宁也渐渐有了醉意,喝得有些多了。
眼见天色渐渐暗下来,大臣们纷纷起身向皇帝告辞。
随后,江宁摇摇晃晃地被方正化送出宫门,李若琏早已在外等候,将江宁接回府中。
柳若烟和柳轻烟两姐妹见江宁喝得酩酊大醉,赶忙上前,悉心地为江宁简单洗漱了一番,之后便扶着他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