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然不想参与其中的谈话,坐在过道的一侧的桌子旁,先是无聊地看着车外的风景,随后索性拿出了关于建筑工程的书阅读。
正在看书时,对面的位置上有人坐了下来。
李安然抬头一看,愣了一下,感觉这人脸孔相当熟悉。
这个人看起来上了点年纪,脸上布满了清晰的皱纹,皮肤显得比较粗糙,一看就是一个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劳动者。
但是通常这类人很少有机会坐到软卧或硬卧,大多数只能坐在硬座,甚至有时候只得购买站票。关键问题并不是这些,而是这张脸李安然似乎在哪里见过。
“年轻人,你也从事建筑工程方面的工作吗?”这位中年男士一开口便是浓重的东北口音。
“嗯,算是。”李安然点点头回应。
“到底算不算嘛?什么叫‘算是’?”中年男士似乎来了兴趣。
“哦,我是一名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东北的一个屯子里被安置的。”李安然按捺住心中的猜疑,笑笑道:“因为懂得一些有关建筑工程的基础知识,所以帮屯里建了一砖窑和水泥窑。”
“屯子里打算建一所学校,我这不过是被迫上马的项目。虽然准备得很仓促,但还是希望能在过年之前顺利推进一点。”
“哟,小伙子还挺厉害的嘛。”中年男士笑了笑,“年纪轻轻就能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建立起一座砖窑,成功了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最初肯定是有一些挑战的,但我们逐一解决了。”李安然笑着回答,“制砖和生产水泥的质量都挺好的,现在已经专供镇上用了。当然,主要还是要感谢当地 ** 的支持,还有屯里乡亲们的团结努力,光凭我一个人是万万不能完成的。”
正当他们交谈的时候,旁边忽然传来另一个声音。
“那可不是,屯子里的砖窑和水泥窑全是安然哥哥的功劳!”这次插话的是英子,“连学校的修建也是安然哥哥一手包揽,设计图、开工,包括地基的挖掘,都是他亲自干的。”
“英子,我在跟老同志聊天呢,别随便插话。”李安然赶紧朝英子瞪了一眼,然后又看向燕子她们,“燕子,如果你们真的没事儿,就用我包里的扑克牌打会儿扑克,别打扰到别人。”
燕子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田润叶一把拦住了,并顺势将英子也拉了过来。“英子,过来,不要影响你安然哥和老同志谈话。”
“真不好意思,小孩们不懂事。”李安然笑着说,随手掏了一盒大前门香烟递给对方,“老同志别见怪,来根烟消消气。”
“你这小同志倒挺会来事儿。”中年男子笑着接过香烟,“哎,还是大前门,好烟啊。”
“出门在外,有备无患。”李安然晃了晃手中的香烟,脸上露出坦然的笑容,“所以即使我不抽烟,也总会准备几根。”
“看你这么年轻,真是个让人意外的知青。”中年男子说着叹了口气,“我家也有两个孩子响应号召,如果他们也能像你这样懂事该多好。”
李安然没有接过这个话题,而是拿出火柴,双手护着点燃后递给对方。
中年男子看了一眼李安然,笑着点燃了香烟。“小同志,尊姓大名?”
“姓李,木字旁的李,李安然,家在四九城。”李安然吹灭了火柴,将其放到桌面上,顺便打开了点车窗,免得烟味熏到其他人。
见到这一幕,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心里暗赞道:“走吧,咱们去车厢中间聊聊,别熏到其他乘客。”
“好的。”李安然也没有推辞,他也很想知道眼前这个人的身份。
李安然几乎可以确定,这位中年男子是自己前世认识的一位演员。不过,演员尤其是这样的老戏骨,肯定拍过很多电影和电视剧,要想弄清楚他的身份,必须聊一聊才行。
中年男子走在前面,李安然则朝田润叶她们打了声招呼:“我去和老同志聊聊,你们自己玩吧。”
等来到车厢连接处时,中年男子手中的香烟已抽了大半,显然是个资深烟民。
“我姓周,周志刚,是一名老建筑工人。”中年男子,也就是周志刚笑着做了自我介绍。
“原来是他!”听到这个名字,李安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穿越前网上铺天盖地的一部爆款电视剧,《人世间》!
周志刚果然不愧是老同志,看到李安然的目光,有些好奇地问:“怎么了,你认识我?”
“可以说认识。”李安然点了点头。
“你这小伙子讲话可真风趣,相识便识,不识则非。”周志刚笑出了声。
“请问,您是不是住在吉春市?”李安然并非没有想过否认,但显然对方已然有所察觉。
“没错,我在吉春市的光华小区,看来你确实知道我是谁。”周志刚带着好奇,上下打量起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人穿得整整齐齐,军绿色的大衣下是件棉袄,身材匀称且面容英俊,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不不不,仅仅听过罢了。”李安然摆了摆手,说道:“我当时插队时认识了一个技术员,村子里建学校的期间,我从他那儿借了不少书,还认识了几个人。”
“某次谈话中,我听说在吉春市有个周师傅,在工程建筑方面是个高手。”
说着,李安然竖起了大拇指,其实这些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周志刚不仅曾入选大三线工程,更担任了主要的技术人员,甚至在本应退休的时候还被留下多工作了两年,若无真才实学怎能做到这一点?
“原来如此。”周志刚没有多想,反而有些得意。
毕竟,这样的美名传开,说明他在业内已颇受尊敬。
“周师傅,年关临近,您为何会乘坐此班车?”李安然后退了一步,避开之前的谈话话题,有些好奇地问。
离过年没几天了,按理说,应该是在大三线工程所在地四川向吉春市方向奔波,但这列车却是从北往南行,明显走反了路。
“唉……不提也罢。”周志刚点了根烟,神色中带着些许遗憾,“难得有了假期,原计划和家人团聚过个好年,却因单位有急事,一纸命令就让我返工了。”
李安然对此反应 ** ,此前他也有相似的猜想。
论及对子女的态度如何另作讨论,但在工作中,周志刚无疑是个毫无缺点的好干部。
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妻子卧床不醒这么久都不知道,直到因长时间的劳累导致健康恶化,先于妻子离世。
“周师傅真是为大家而舍弃了小家,这种精神着实让人钦佩!”李安然语气郑重。
“不必再提这些,你们这是去北京?”周志刚挥挥手,熄灭手中的烟头,并未随手丢弃,而是小心翼翼收了起来。
由此细节,可见其人品不凡。
鉴于周志刚烟瘾颇重,李安然拿出“大前门”香烟递给他一根,并点燃。
“是的,前往北京,回家过年。”李安然点点头,“那小女孩是我一位远房叔叔的孙女,顺道带着她来看看北京,感受一番我故乡的风情习俗。”
“你能这样对待旁人之事真是太好了。”周志刚赞许地点点头,“况且听那女孩的话语,你似乎是个相当谦虚的人。”
“周师傅,您可算是我们建筑业的专家了,我有几个问题可以向您请教吗?”李安然没有急于作答,反而主动掌控了话题的方向。
“当然可以,一路上也挺无聊的,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我会的都可以说。”周志刚点头答应,他对这位谦逊好学的晚辈颇为欣赏。
李安然毫不客气,立刻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不得不说的是,老师傅确实是老师傅,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也极其丰富。
如果周志刚不是如此优秀,也不会受到上层的信任和重用。聊了一阵子之后,李安然觉得光说理论不够,便和周志刚一起走到车厢过道的桌旁,掏出纸笔,一边教一边学的场景让田润叶等人也不自觉地放低了声音。
整个上午似乎过得飞快,空气中飘来的饭菜香引得李安然和周志刚的肚子“咕咕”叫个不停。他们这才抬头看看周围,彼此相视一笑。虽然两个人才认识半天,但都感觉对方很不错,有些忘年交的意思。至少,周志刚心里是这样想的。
“周师傅,真的太对不起了,占用了您这么多时间。”李安然赶紧收起纸笔,“今天的收获真是巨大,中午这顿饭您千万别推辞,我请客。”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蹭你一顿饭吧。”周志刚笑着说。
如果换作其他人,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反应,但在刚才的教学中,周志刚对李安然的表现印象深刻:不论什么问题,基本上都能听一次就记住。开始时他还担心李安然学得不够扎实,没想到对方不仅能准确复述所学的知识,还展现出了非常好的记忆力。
再者,李安然长得也十分帅气,初次见面的印象加上之后的互动,让他对这个晚辈更加喜爱。不知不觉中,他还想起了自家的“老疙瘩”,即最小的儿子周秉昆。
虽然如此,好在他还有大儿子周秉义和二女儿周蓉,两人也很争气,这让他的心里总算有些安慰。
李安然从行李袋里取出一只饭盒,还有一大包——面饼。这种面饼不同于通常的白面或杂粮做的大饼,而是用细面条蒸熟后油炸定型而成。没错,坐火车怎么可能缺少大家最爱的方便面!李安然事先已经做了很多准备。
不仅仅是面饼,他还拿出了一大罐调好的肉酱以及一大罐事先准备好的调料粉。当周志刚看到李安然还带来了一包烘干的葱花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周师傅,您带饭盒了吧?”李安然拿好东西,重新把行李袋放回架子上。
“都带来了都带来了。”周志刚赶忙点头应声,然后站起身,从自己的行囊里取出了他的铝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