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王朱柏?”
“他来寻我做什么?”
蓝武心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这位湘王毕竟是老朱的儿子,蓝武还是要给面子的,所以只是略一迟疑,蓝武就朝着老太监回了一礼道:“既然是湘王邀请,那我自然是要去的,劳烦公公带路吧!”
老太监闻言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喜色,带着蓝武一路疾行,很快就在附近的一座庄园中见到了朱柏。
“凉国公,久闻大名,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国公雄姿英发,朱柏自愧不如啊!”
朱柏就站在庄园门口,看到蓝武到来,立马就满脸喜色的迎了上来,上来就是一记马屁。
这顿时就让蓝武有些猝不及防。
说起来,朱柏这位老朱的第十二个儿子,蓝武还是印象深刻的。
因为他就是原来历史上被朱允炆逼迫,自焚而死的那位亲王,但蓝武对他的印象也就只有这些了,至于这一世,朱柏封地虽然也在湖广,但却远在荆州,而且这位亲王这几年表现的一直很是老实,蓝武还真没见过他。
他是真不知道这位湘王,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拦住他,还满是恭维的样子。
“殿下,可是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忙的吗?”
蓝武也没和朱柏搞那些弯弯绕绕,看他这模样就知道是有事相求,便直接了当的问道。
“额!”
听到蓝武这么直接,朱柏脸上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他作为朱元璋的儿子,而且算是比较受老朱宠爱的几个儿子之一,说实话自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顺风顺水,没有求过人。
而且他为人也算是聪明好学,后来封王来了湖广,也只是都听从老爹吩咐,老爹让干啥就干啥,虽偶有领兵作战,但总体上来说日子过的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波澜,也没有什么烦恼。
这还是他生来第一次求人办事,说实话是有些不太习惯的。
“凉国公快请进,咱们边吃边谈!”
朱柏一路把蓝武拉到庄园里面,里面此刻已经准备好了酒菜,等把蓝武安排好座位,又亲自敬了一杯酒之后,朱柏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开口道。
“实不相瞒,主要是我看二哥、三哥两个都去了海外就藩,朝廷邸报上又说此事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还说未来还要继续派遣藩王向外开拓。”
“既然朝廷有此国策,我便想我作为亲王,自然也是要为国出一份力的。”
“便也想要分封去海外,为我大明再占一份疆土。”
“前段时间我把这件事上奏疏给了我爹,爹同意了。”
“不过具体分封去哪,爹说让我来这里等候你,让你给我出一出主意,为此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两个月了。”
蓝武闻言,心中不由一动。
看着面前这位满脸期待的湘王,蓝武心中是有些感慨的,他执掌锦衣卫,情报很灵通,而据他所知,除了秦王、晋王是老朱亲自说服,非去不可之外,如今明确说想要主动去海外就藩的,好像就只有朱柏一个。
毕竟在如今大明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大明之外都是蛮荒之地,去那种地方就藩,可不就等于是被发配出去了吗?
自然是没人想去的。
但现在朱柏却是想要主动出去。
虽然接触的时间很短暂,但蓝武却是能感觉的出来,这位湘王,貌似还真是一个性情中人。
而且是一个心怀大明的性情中人。
“殿下果真想要去海外?”
“不知道殿下有没有了解过,如今的海外可不像大明,那里是真的一片蛮荒,若是去了海外就藩,不说别的,单说生活条件,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而且海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疫病,殿下若是去了,是真的有生命危险的。”蓝武郑重的道。
“当然了!”
朱柏闻言却是不由就笑了起来道:“我为大明亲王,更是洪武大帝之子,若是连生死之事都怕,连海外都不敢去,岂不是丢了我爹的脸吗?”
“之前爹让我来湖广的时候,曾经告诉我,是为了稳定地方,平定边患,以及四周的水匪、流寇的。”
“如今湖广这边已经安定多了,我也已经有五六年都没有动过兵了。”
“我在湖广的职责也已经基本完成,继续留在这里,以后岂不是一直要朝廷白白的供养着我?”
“国公,我现在还很年轻,可不想以后只是的地方上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像我爹那样建立一份功业。”
“本来还以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却是没想到如今爹竟然想要派遣我们这些儿子去海外就藩,这对我来说可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此事我已经思考多时,心意已决了,还望国公能指点一二。”
朱柏说话间再次站起身,拿起酒杯一脸认真的再次给蓝武倒了一杯。
蓝武看着面前这位目光明亮,意气风发的湘王,心中不由就再次有些感慨。
他不知道老朱年轻时候是什么样子,但现在看着面前的朱柏,蓝武觉得老朱年轻时若是没有遭遇过社会的毒打,见识过社会的黑暗,心理没有扭曲过的话,或许也会是这个样子。
很有亲和力,而且很聪明。
知道该怎么选择,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显然这位湘王殿下这是已经意识到,如今的老朱已经垂垂老矣,他们作为王爷,过的最舒心的时候已经要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等他们四哥继位之后,他们的日子定然是要受到一定影响的,至少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舒心了。
毕竟相比起老爹,哥哥即便是亲的,那也是隔了一层的。
他很明白,自己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才是对大明,对自己最有利的。
就像是前世,这位湘王能够那么毅然决然的选择死亡,同样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想要活下去,其实并不困难。
只需要向建文帝低头认个错,至少还是能保证衣食无忧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为刚烈的死法。
正是因为他选择了那样的死法,朱棣靖难才会师出有名,整个大明的所有分封在外的王爷才会不约而同的,或明或暗的开始支持朱棣。
可以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柏的死,就是给朱允炆敲响的第一声丧钟。
或许那就是朱柏当时毅然赴死,想要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