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我需要先对你们‘壮腰校’说声抱歉!”
“……”
“是我们在前期没能未雨绸缪,工作还不够‘接地气’,让你们的努力得不到及时认定,也导致‘壮腰中期’的效果没办法更清晰地显示出来。所以,师生与家长的情绪波动,我们完全能够理解!”
“噢~,这方向?没反吧?”
听市里方处一句接一句让人意外的发声抛出来,秦不觉的脑筋不够用了!不由在后排低声嘀咕了一句。
他就算从小到大一直是优等生,可每逢阶段考试,无论是期中、期末,那都是老师与家中长辈就他的学习找问题,从未有过在学生面前,倒过来找老师、家长问题,由老师、家长说抱歉的!
可方处就是在确定由教育管理部门揽责的方向:“既然‘壮腰校’不少工作的薄弱状态不是一时形成的,多年成疾,病去如抽丝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的管理、督导和考核也应该结合你们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关注重点放在你们各项工作的进步率上,而不应该和示范校的标准制订为一样!”
别说秦不觉听得一愣一愣,就是秦元玉、章形树、汪进军他们也听呆了。
汪进军忍不住用微信打出一行字,发给章形树:“听这意思,市里要给我们‘壮腰校’单起炉灶了?”
章形树在微信中“微笑”:“估计要给我们‘壮腰校’单独制订考核标准,不让我们师生再因为‘排名靠后’吃亏!”
汪进军看着同方向的猜测,激动得一拍大腿。
“啪”的一声还挺响亮,顿时吸引了室内全部人的目光,包括正在讲话的方处。
汪进军只能尴尬地解释:“好像有蚊子叮了我一口!”
“呵!”方处乐了,“应该不是蚊子,而是我说的话在你心头叮了一口吧?”
“哈哈哈!”整个会议室爆发出一种压力释放后特别轻松热闹的笑声。
能单独为“壮腰校”制订进步考核标准,大家是真的开心啊!
一方面,虽然早有明确规定“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设定升学指标,并对教师进行排名或奖惩……”,可校外的人们还是习惯私下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单一判定标准,对各所学校进行高低排列,且总是在排斥、贬低位于中低部的薄弱校。
现在,哪怕“壮腰”项目已落地一年余,一所所薄弱校在内外力量的加持下不断突破局限,取得长足进步,可这种不适宜的判定与区别对待的情况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
另一方面,市、区对各校教育工作的考核标准是完全统一的,这虽然保证了整体评估的公平性,却在突现优质校的精彩时,不可避免地遮挡了“壮腰校”的进步,让这些学校取得的进步在比较中仍然显为“糟糕的短板”!
汪进军此时又大胆地表达:“我们就像一批跑进后面的运动员,明明在不停地超越自我,追赶前方的选手,跑来越来越快。可我们提升的成绩、提高的效率就是没办法像前几名选手一样被看见,收不到掌声!”
金博士改用了另一个比喻:“薄弱校也像同一片育苗园地里,相对缺少营养与阳光而生长不佳的苗木。加强育苗后,在渐渐茁壮起来,可生长优化情况却得不到专项评估与突现。”
方处随即说出市里的决定:“我们已经在组织金博士他们,力争在这个暑假,紧接‘壮腰校’地气,制订出专项考核标准。我们会重在查考各校紧跟时代教学需求、提升综合办学质量、丰富各科课程内涵、实现教学形式创新、强化师生健康心态、发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建设优质教师团队……这些方面的进步情况!”
当“进步情况”这个词掷声而出,在座的“壮腰”校长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这是他们需要的考核指标,也是学校师生需要的!
“进步”的认可,对于一直苦苦挣扎于排名泥泞中的“壮腰校”来说,无异于往其基底之下注入大量得以支撑根须的良性土壤,让这些“开始茁壮起枝干的苗木”不再因“外界的风力吹拂”歪歪斜斜,不再难以勇敢站立!
看着情绪振奋的校长们,方处也感觉有热意从透心涌动,畅然招呼着:“那我们抓紧进行一些个别问题的议程,然后一起好好看看田子园学校的进步。晚点有几个报社的记者过来,对田子园进行专项报道。这也是我们在宣传层面上,多接‘壮腰校’的地气,力争让报道务实、写真,展现你们取得的进步!”
指导团的专家代表却还有提醒:“大家别忘了,既然考核紧接各校‘地气’了,你们进行新学年教学计划时,别忘了更多接学生的‘地气’,提醒老师们避免单一追求考试成绩,要更多地从他们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等开学,我们再进各校时,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有效实践……”
***
“噢~,为什么不安排记者先报道我们的学校啊?姑姑,您和章校也不争取一下?能上报纸很炫的!噢~~,要是我有机会作为教师代表说话,我肯定会争取!”
快速处理问题的会议很快结束了,与记者一同参观田子园学校的过程让人欢欣,也更加激动了秦不觉的心情。
走在全新的“农村校”内,听记者采访询问田子园的各项发展,秦不觉的脑中开始迅速复刻对嘉桥中学、松宁三中的媒体宣传框架。
小伙子真恨不得明天几大报刊的版面上也能出现自己和姑姑所在学校的报道。
听这家伙像家里柯基小狗一样直着脖子仰天“噢噢噢”地连声嚎,秦元玉又好气又好笑:“哪有你这样抢风头的?人家田子园只用了一年多的‘壮腰’,就实现了生源的部分回流。你没听靳校长说,新学期,以前招不满两个班的一年级已经能招到三个班的新生了?我们还没做到这种程度呢。”
“那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楼、教学设施是全新的,一点都不像印象中的农村校!”秦不觉不服气地争辩:“比我们嘉桥、比松宁三中都新得多,校园各处看着和示范校一样漂亮。不,比我爸、比您之前的示范校条件都好!”
“你留意得不错!”章形树给予表扬:“田子园虽性属农村校,可建设标准与城区学校没有差别,而且严扣最新的建校要求。我们东海市就是要缩短、消除市区校与农村校之间的办学距离。”
汪进军跟着说:“如此做法,也是紧接新城区、新农村发展的地气。大家亲眼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就地入学,而不再硬钻市区校的牛角尖。”
秦元玉由此想到转职松华实验的陈林浩,为他拥有的就职新环境高兴。
几人此时为等待还在接受采访的靳芬,站于田子园操场的边上,就听操场边的围栏外传来行人的议论:“哟,没想到田子园的面积这么开阔?跑道好宽啊!那教学楼边上的一幢是体育馆吗?”
“哎,之前有面对社区居民的校园开放日,我让你来,你看不起这里,还不肯来。我进去看过,那体育馆一楼有室内篮球场、排球场和室内高尔夫球场,二楼是连片的羽毛球场和舞蹈教室。”
“这么多运动场地?还有室内高尔夫?”
“这边学校的孩子就不能打高尔夫了?”
“咳,那不因为这里是城乡结合带吗?”
“嗨,你天天闷在家里,还真不接地气。这里有的条件,市区还不一定有呢。”
“先不说这个。哎,那边一幢楼是做什么的?”
“那是食堂啊!”
“一幢都是?”
“对啊!里面卫生环境好得不得了,有家长代表可以到校尝餐。我没抢到名额,听说味道挺好的。所以,我感觉明年可以放心让囡囡过来上学。你家一起来,也免得两头跑,我们两家孩子还可以做同学。”
“可硬件条件好,又不代表教学教得好。我还是不太想。”
“你知道田子园被跨区托管给临江区最好的示范校吗?示范校的老师会来这边‘传帮带’,这边的老师也会去示范校那边接受培训。示范校开发的特长兴趣课,这边感觉合适,也会选择开设。”
“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
“我们居委会和田子园是共建单位。居委主任说从去年开始的,那时候开始实行什么‘壮腰工程’?”
“我回家再多问问。之前反感这是农村校,基本没留意过……”
听着校园外这番议论,校园内的几人都笑了起来。
章形树回头叮嘱秦不觉:“我们暂时没接受采访,可暑假公众号宣传不能停。你记得跟着‘闻师傅’,抓紧宣传我们‘壮腰’。记得也要接学生和家长的地气,别犯老毛病!”
“我哪有老毛病?”当着姑姑和汪进军的面,秦不觉可不想被挑出短板,还在力争,“校长,能不能这次连内容也交给我一起办了?不用多打扰小闻老师,她还参加名师工作室和优秀班主任专训呢。”
章形树知道年轻人要面子:“那就让你完整出一期宣传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