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太后表示,既然醇亲王对郑孝胥有所了解,那便说一说此人。
醇亲王载沣听皇太后这么说,便说道:
郑孝胥出身书香门第,早年即以才华闻名,22岁考中福建省乡试解元,展现出科举仕途的潜力。
郑孝胥不仅是清末民初的顶级书法家,还以诗文着称,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社会声望极高。
其书法作品如“交通银行”至今仍被沿用。
郑孝胥曾历任李鸿章幕僚、驻日外交官、张之洞麾下要职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尤其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中表现活跃,被视为开明士大夫。
郑孝胥在清朝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他在仕途上不断升迁,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一定的人脉资源。
郑孝胥积极参与清朝的政治事务,在地方上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试图通过实业救国等方式来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
例如,郑孝胥在广西边防大臣任上,致力于加强边防建设,整顿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在湖南布政使任上,郑孝胥积极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鼓励创办实业,修建铁路等。
郑孝胥在大清退位后仍图谋复辟,郑孝胥以“遗老”身份自居,拒绝承认民国的政治立场。
郑孝胥不仅是文人官僚,还具备强烈的政治野心。他长期参与复辟策划。
郑孝胥明确表态支持创办实业,一心为朝廷谋出路,对皇室忠心耿耿,常表达复辟大清的想法,给本王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本王认为郑孝胥能担当变卖皇室物件筹集资金的重任。
隆裕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神色凝重又带着几分期许。隆裕皇太后微微颔首,认真听着醇亲王载沣对郑孝胥的讲述,眼中原本的忧虑渐渐被一丝希望取代。
听完后,隆裕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略带疲惫却又透着决断:“若真如醇亲王所言,郑孝胥有这般忠心与才能,倒是当下能为皇室分忧之人。”
“如今局势艰难,变卖皇室物件筹集资金一事迫在眉睫,郑孝胥若能办好,也算是为朝廷立下大功。”
说着,隆裕皇太后转头看向身旁的皇帝。
凌霄(溥仪)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醇亲王载沣对郑孝胥的描述,表面上神色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关于郑孝胥的种种往事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浮现。
前世的自己,对郑孝胥的印象极为深刻。
前世学习的记载中,郑孝胥无论溥仪做出怎样的决策,哪怕是旁人看来荒谬至极的举动,郑孝胥都毫无条件地支持跟随,对清皇室可谓是死心塌地。
可凌霄也清楚,郑孝胥担任内务府官员期间,有变卖皇宫珠宝文物的行为,骨子里是有些贪财的。
正所谓不贪财,怎么可能支持皇室变卖皇室资产。
再说贪财也不算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在贩卖宫廷珠宝古董这件事上,不妨给郑孝胥些甜头。
人有了盼头,做事才更尽心尽力。
郑孝胥的忠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此刻,听着醇亲王载沣口中对郑孝胥忠心与才能的夸赞,凌霄心中不禁泛起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凌霄清楚郑孝胥这份忠诚的纯粹,在皇室衰微的当下,有这样一个坚定拥护者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凌霄也明白,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里,仅凭忠诚或许并不能完全改变皇室和自己的命运。
想到此处,凌霄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暗自思忖着未来的局势与郑孝胥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心中默默盘算,如何能借助郑孝胥,为皇室在这艰难时局中谋得一线生机 。
这时,隆裕皇太后微微颔首,声音虽轻柔却带着几分笃定:“依哀家看,郑孝胥对皇室忠心耿耿,又颇具才能,内务府官员一职,此人倒是合适。”载沣也在一旁附和,眼神中透着认可。
听到这话,凌霄心中虽思绪万千,但还是上前一步,恭敬说道:“皇额娘与醇亲王眼光独到,这实在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即然听醇亲王所言,郑孝胥对大清皇室那是死心塌地。如今皇室衰微,有这样坚定的拥护者,实乃难得。”
凌霄(溥仪)微微停顿,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
凌霄继续道:“既然郑孝旭能够支持皇室创办实业,那担任内务府官员时,皇室财政入不敷出变卖皇宫珠宝文物的行为,想来郑孝胥也会支持。”
“在变卖皇宫珠宝文物时给郑孝胥些甜头,让人有所盼头,郑孝胥做事才更会尽心尽力。”
醇亲王载沣见状,心中一喜,赶忙俯身行礼道:“皇太后、皇上英明。郑孝胥必不会辜负圣恩”
“本王此次出宫后就着手安排,电报上海邀郑孝胥回京入职,让郑孝胥尽快以内务府官员身份开展事务,为皇室重振出力。”
郑孝胥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获授湖南布政使之职,在北京述职后,理应前往武昌上任。
因该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郑孝胥并未到任,滞留北京以做观望。
在清廷退位后,选择避居上海,恰逢1912年4月份回北京处理财产,醇亲王载沣与郑孝胥取得联系。
隆裕皇太后轻轻抬眸,目光在众人面上缓缓扫过,神情端庄而沉稳。
隆裕皇太后微微点头,姿态优雅却又不失威严,转向摄政王载沣,声音虽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此事就这么定了,稍后让内务府任命郑孝胥为内务府官员。”
言毕,隆裕皇太后稍作停顿,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殷切与期待,接着说道:“待任命完成,还需你,醇亲王,亲自去与郑孝胥好好交谈一番。”
“郑孝胥心思聪慧,又对皇室忠心,定能理解皇室的用意。醇亲王务必要让郑孝胥清楚当下皇室的处境,认可皇室的计策,并全力参与实行。”
“如今皇室局势艰难,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郑孝胥此人或能成为皇室筹集资金的关键助力,切不可有失。”
说罢,隆裕皇太后轻轻抬手,理了理鬓边的发丝,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局势的期许与隐忧,仿佛在这简单的任命背后,承载着皇室兴衰的一线希望 。
醇亲王载沣神色一凛,挺直了腰杆,脸上满是郑重,疾步上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坚定:“太后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促成此事。郑孝胥对皇室的忠心天地可鉴,臣也深知此次交谈意义重大。”
醇亲王微微抬头,目光中透着坚毅与决心,继续说道:“待郑孝胥回京,臣便即刻去与他会面,不仅会将皇室的艰难处境和盘托出,更会晓以大义,让他明白皇室计策的深远考量。”
“此后,臣也定当与郑孝胥多方接触,时刻关注郑孝胥的想法,确保郑孝胥能全心全力参与到皇室的谋划之中,不负太后所托 。”
说完,醇亲王载沣恭敬地低下头,等待着隆裕皇太后的指示,那姿态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以沉稳可靠之感 。
凌霄(溥仪)眉头轻锁,目光在殿内来回扫视一圈,率先打破沉默:“皇额娘,醇亲王,如今既然咱们已经确定郑孝旭为咱们的皇室代理人。”
“那咱们就该有想法将皇室资产运出紫禁城,可这紫禁城被民国政府军警守得严严实实,若由内务府出面运输,目标太大,实在不可靠,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醇亲王载沣微微颔首,面色凝重,右手下意识地摩挲着座椅扶手,沉思片刻后说道:
“确实如此,内务府一举一动都被盯着,盘根错节,内务府与民国政府和皇室宗族都有联系,难有操作空间。”
“但这些古董珠宝,金银玉器对皇室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咱们得想个万全之策。”
隆裕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满是忧虑,望向醇亲王载沣和溥仪两人。
说道:“咱们必须慎之又慎,稍有不慎,便是给皇室招来大祸。若不能借助内务府,那还有何处能寻到可用之人?”
隆裕皇太后神色稍缓说道:“此事务必隐秘行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一切以皇室安危与资产安全为重。”
在运送文物珠宝这事上,凌霄决定沿用前一世溥仪的做法。
凌霄神色凝重,开口说道:“皇额娘,醇亲王,朕想起前朝记载宫中宫女太监偷盗物品之事,反倒给了朕启发。”
“如今咱们正在重新清理皇室资产账目,不妨将已清点出来的资产,以赏赐的名义悄悄藏在衣物中,分批带出。这些物品跟随日常进出紫禁城相对频繁的人员带出,不容易引起怀疑。”
载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点头:“这法子听起来可行,不过还得安排可靠之人监督,防止被有心之人借机私吞。”
凌霄便说,朕也想到了,为了防止有人借机私吞。应当选取支持皇室创办实业变卖财产的皇亲贵族。
让他们的家眷可以频繁入宫觐见皇帝,皇太后及后宫众位太妃请安。以此为机会,以赏赐之名可将这些珠宝,字画,文物带出紫禁城。
醇亲王安排可靠之人统一接应,当能万无一失。
凌霄接着说:“除此之外,咱们还能利用宫廷特权。以采购物资、修缮宫殿这些名义,走合法渠道,把文物混在普通物品里运出去。这样一来,打着正常事务的幌子,能掩人耳目。”
隆裕皇太后轻轻叹气,神色忧虑:“事已至此,也只能这般小心行事。只是千万要注意,参与此事之人必须绝对忠诚,一旦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醇亲王载沣坚定地点头:“臣明白,定会挑选信得过的人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凌霄微微咬了咬下唇,脸上闪过一丝犹豫,还是决定把心中那个略显上不得台面的想法说出来。
凌霄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皇额娘,醇亲王,朕还有个法子,虽说有些不太体面,但或许可行。”
“咱们可以将部分价值一般、不是特别珍贵的物品,通过运送宫廷的恭桶、泔水桶夹带出皇宫。”
这些恭桶泔水桶就需要醇亲王在外特别定制双层桶。如此一来,运送一次便能夹送大量物品。
“那些军警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把东西藏在这般污秽之物里,如此一来,出宫的风险能大大降低。”
醇亲王载沣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个“川”字,脸上满是嫌弃与诧异,刚要开口,却又顿住,神色转为沉思。
隆裕皇太后也面露难色,轻轻蹙着眉,迟疑道:“这……这办法着实有些……但如今局势艰难,若真没有更好的法子,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如此三人便确定了诸多运送文物珠宝出紫禁城的办法。
凌霄挺直了腰杆,眼中透着几分自信与果决,向醇亲王和隆裕皇太后进一步阐述计划。
“皇额娘,醇亲王,待这些古董文物成功运出紫禁城,那些价值一般的珠宝,文物,字画便可以让郑孝胥充当中间人,在京城琉璃厂、东四牌楼等地与古董商进行交易。”
郑孝胥人脉广泛,对古董文玩也略通一二,由他出面,既能巧妙周旋,又可最大程度掩人耳目,不轻易暴露咱们的身份和意图。
“琉璃厂和东四牌楼本就是古董交易的热闹之地,鱼龙混杂,咱们正好浑水摸鱼,将文物顺利变现,为皇室积攒日后的用度。”
载沣微微颔首,摩挲着下巴,眼中闪过思索:“郑孝胥确实是个合适人选,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务必叮嘱他谨言慎行,不可有丝毫疏忽。”
隆裕皇太后神色忧虑,轻轻叹了口气:“如今也只能这般冒险一试,只盼一切顺遂,莫要再生波澜。”
醇亲王载沣郑重地点头,语气坚定:“臣明白其中利害,定会与郑孝胥反复交代,全程严密监督,定不辜负皇太后与皇上的信任,保皇室资产顺利流转。 ”
凌霄微微欠身,态度恭敬又带着几分恳切,继续说道:“皇额娘,醇亲王,朕还有一计。对于那些价值不菲的古董珍品,咱们不妨先以赏赐的名义,逐步将它们赏给忠于皇室的王公贵族及大臣,让他们寻机夹带出宫。”
“至于这些价值不菲的古董珍品,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变卖,都能分辨出来自皇宫大内。”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醇亲王做出些牺牲了。”凌霄看向醇亲王载沣,目光中满是歉意与期待。
“还请醇亲王佯装变卖祖产,过上挥霍无度的生活,暗中将这些赏赐之物拿去贩卖。”
“同时,咱们可以学习西方洋行的做法,举行拍卖会,把这些珍贵物品公开拍卖,价高者得,可以广邀各地的文物大商贩以及喜爱中华物品的西方高官富商。”
“如此一来,既能将文物成功变现,又能借助拍卖会的名头,吸引各方买家,最大程度提升收益,为皇室积累财富,以应对未来的艰难处境。”
醇亲王载沣听闻,神色一怔,随即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为了皇室,这点牺牲不算什么。只是这伪装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务必做到天衣无缝。”
隆裕皇太后轻轻皱眉,眼中满是忧虑与不舍:“这些可都是皇室的珍宝,如此行事,实在是无奈之举。只盼一切能如皇帝所料,莫要出什么差错才好。”
凌霄(溥仪)连忙上前一步,坚定说道:“请皇额娘和醇亲王放心,若是和西方洋行合作,有醇亲王全程跟进监督,绝不让皇室的心血白费,定要让这些资产发挥最大作用,助皇室度过难关。”
凌霄神色笃定,往前迈了半步,声音清晰且有力:“皇额娘,醇亲王,按照这般安排,不管是价值一般,通过特殊途径送出的物件,还是那些珍贵古董,都能顺利变卖成现钱。”
而这得来的钱财,依朕之见,最好是全部换成金条。金条相较其他财物货币,不仅保值效果更佳,哪怕世道再乱,价值也能稳中有升;
并且它体积小、重量适中,不管是日后转移还是保管,都更为方便携带。
如此一来,咱们皇室便能将资产牢牢攥在手中,为日后的谋划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
载沣眼中闪过一丝赞同,轻轻抚着下巴,缓缓说道:“这确实是个周全的考量,金条的特性,的确更契合咱们当下的需求和处境。”
隆裕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神色虽仍带着忧虑,但也微微点头:“事到如今,也只能这般精打细算,只望这些金条,能成为皇室东山再起的依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