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长安,晴。
朝霞洒落金瓦玉阶,万户开门迎凯歌。
自范阳凯旋的唐军,沿着官道缓缓入长安,旌旗猎猎,鼓角连鸣,百姓夹道,跪地而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郭子仪、李光弼、高适三将身披战甲,风尘未洗,却昂然自若,护送着铁链铐缚、五花大绑的史思明与其三子,步入皇城。
午时,太极殿前。
李隆基御驾亲临,大红朝袍,龙冠庄严。他目光落在那跪伏于地的叛臣身上,冷声道:
“史思明,安禄山已死,你竟还要负隅顽抗。”
史思明抬头,目光中不再是当初的桀骜,唯余一抹苍凉:
“我自知败局已定,愿伏诛。但……乱世,是你一手造就。”
李隆基面无表情,只轻抬手,示意高力士:
“将此人押入刑牢,正月初一,午时问斩。以正大唐之法,以贺新岁平乱之功。”
“喳!”御林军应声而动,将叛将拖入阴影之中。
张九龄、颜真卿、王维、杜甫、岑参五人并肩立于朝堂之右。
张九龄拱手奏言:
“陛下,安史之乱虽平,但国伤犹在,军户凋敝,民心未复,今岁新春,应颁布赦令,减赋除役,使百姓安心度岁,复耕归田。”
李隆基点头:“张卿之言,甚合朕意。”
他环顾诸臣,声音中多了几分柔和:
“这场叛乱,是朕之过,也是诸位之功。大唐之所以未亡,靠的不是朕一个,而是你们每一位忠臣志士。”
王维轻声道:“陛下能醒,便是国之幸。”
另一边,城东。
孙悟空、杨戬、哪吒三人已立于苍穹之下,准备返天庭复命。
李隆基亲临相送,肃然拱手:
“诸位神将恩泽大唐,朕铭感五内。”
孙悟空挠头咧嘴笑道:“李老儿,俺老孙不图你谢,只盼你往后多做点对百姓好的事,别再贪欢纵色!”
杨戬淡然:“天庭派兵,是为护天命所在,愿大唐早日复兴。”
哪吒挥手:“我们走了,凡事靠你们自己了。”
三人御风而去,天兵列阵,光芒一道,重归天庭。
城南,神策门外。
阿部仲麻吕与藤原君麻吕身披绯红外袍,站在即将出城的车马前。
张九龄亲自为其送行。
阿部仲麻吕躬身叩首:
“感怀大唐之恩,乱世中仍得存身,来年春暖,倘有天命,愿再来长安。”
张九龄扶起他,长声言道:
“归去之后,愿为使我大唐仁德之声远播东瀛,莫令此地烽烟再燃。”
藤原君麻吕郑重点头:“大唐之强,非止武力,更在礼法与诗礼之道。唐东兄弟,当传此心。”
车驾起,鼓声动,两位异国之客,于此时冬末,归海而去。
而在长安北巷,青天客栈前。
“爷爷——你回来了!”李忆如扑入李白怀中,泪眼婆娑。
李白轻抚孙女额头,仰望冬日之阳。
“乱世终息,是时候该归山水了。”
赵灵儿与李逍遥默默点头,一家四口,自此隐入江湖,剑与诗化为尘烟。
傍晚时分,朝堂灯火辉煌。
高力士将一卷旨意呈至李隆基面前。
“陛下,过年事务安排完毕,明日内廷将布设灯会、置福宴,礼部已备年仪、郊祀各项。”
李隆基点头:“诸事可办,但勿奢华。”
他望向殿中列臣,道:
“这一年,朕做错很多事。来年,朕要以仁政、勤政、清政三道,重塑乾纲。”
张九龄含泪叩首:
“陛下能如此思过,便是大唐再兴之始。”
夜,雪悄然落下。
长安街头张灯结彩,百姓换上新衣。
一位年迈诗人——杜甫坐于窗前,提笔写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今日长安雪满城,但愿明年春更实。”
长安,安矣。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长安。
风雪初止,晨光微透,整座长安城早已张灯结彩,百姓换上节庆新衣,街头巷尾皆洋溢着欢声笑语。
可就在这红火热闹之中,午门之外,却站满了无数百姓,神情肃穆而又期待。
他们不是来赏花灯,也不是来听曲乐,而是来见证——正义的到来。
正午,城钟响起,午门开启。
史思明、史朝义、史朝英、史朝清、严庄五人戴着枷锁,押至断头台。
他们的面容憔悴,神色已然麻木,唯史思明还想昂首怒目,可换来的只有无数百姓齐声怒斥:
“乱臣贼子!”
“国贼!”
高力士身披红袍,手执金卷,站于高台之上,声音洪亮:
“奉圣上旨——史思明等五人,犯下通敌叛国、屠戮百姓、欺君之罪,今日行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刽子手不多言语,刀光寒起,血溅雪地。
五颗人头滚落尘中,乱臣余孽,自此了断。
城外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呼声:
“陛下万岁!”
“大唐万岁!”
城内另一边,正值春宴。
郭子仪、李光弼、高适等三将没有参与庆功,而是带领部分将士继续在城外练兵——大唐虽已平乱,但国威必须重建。
而太极殿中,李隆基御前设宴,亲与太子李琩、宰相张九龄、颜真卿、王维、岑参等人共议来年施政。
张九龄拱手道:“陛下,岁首将至,应布仁政,以安人心。”
李隆基点头:“朕已下令——今岁之内,全国减赋两成,军户得赎,乡田不征。”
太子李琩也上前奏道:“父皇所为,正中民意。”
高力士拿来年仪诏文,当众宣读。
杜甫作为节礼总负责人,早已将灯会安排妥当,整座长安在他的筹办下,年味十足。
夜幕降临,万灯齐放,笙歌入云。
青天客栈内,李白饮酒三杯,挥袖而吟:
“昔日烽烟百丈长,今朝灯火照河梁。
剑归江湖人归隐,万家灯下唱太康。”
李逍遥与赵灵儿轻笑,李忆如靠在祖父肩上,困意渐生。
陆羽为众人煮上新茶,说道:“李兄,你这诗可比我这茶还醉人。”
窗外,鞭炮声四起,天女散花,礼火冲云,照得整座长安如昼。
而在城东的博丽神社内,热闹程度丝毫不减。
博丽灵梦带着八云紫、琪露诺、孙悟空正围坐小桌。
灵梦大口喝着米酒:“这大唐的酒,就是爽!”
琪露诺已经抱着整锅饺子不撒手,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今年春节,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次!”
孙悟空咧嘴笑道:“俺老孙吃完这桌,就得打包几桶带回花果山,俺那些猴子猴孙等着呢!”
八云紫摇着折扇,神色淡雅:“长安若常有此景,何愁不成神州明珠。”
日本,平安京,藤原家。
藤原君麻吕与阿部仲麻吕一身唐装,在灯下对饮:
“这衣裳虽异国,却裹不住咱的心。”
君麻吕点头:“长安教我明白,礼义诗书,才是国之根本。”
忽而门外传来轻声笑语。
“打扰你们了。”
一名女子踏雪而来,红瞳白发,月色为她加冕——藤原妹红。
藤原君麻吕一愣:“前辈?”
妹红笑道:“别叫我前辈,我只是回来看看老宅,顺便……吃点年糕。”
三人对饮,火光温柔。
——而这,一切故事的终章,也在这场春节盛会中缓缓落幕。
诗人归山,剑客归隐,乱世平息,百姓得安。
不论人是神是妖,是中原是东瀛,今日都是团圆日。
灯火万家,天下大同。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