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大军还没有到达瓦桥关,辽国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就开城投降。
柴荣率周军昂首阔步、大摇大摆入住瓦桥关。
继而,韩通率大军开拔淤口关,淤口关守将继续保持队形—举城投降!
此时,后周大军完成了对瓦桥关以南瀛州、莫州的战略包围,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非常自觉,先后望风归降。
至此,短短42天内,柴荣兵不血刃,把瓦桥关以南的关南之地(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一带)尽收囊中,共获得三州三关十七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经大战,居然胜利得如此轻易,使存心和徐灏别苗头的柴荣,志得意满。
看看,你能做到的事,朕也能做到。
三关既破,幽云门户洞开,辽国北方重镇、南都幽州近在咫尺,似乎唾手可得了。
柴荣在瓦桥关召开军议,众将都劝说柴荣起驾返程:“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
但是柴荣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与高平之战时一样,柴荣仍旧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笃意北上攻取幽州。
那么这个时候,辽国的主力怎么不出来抵抗呢?就放任柴荣这么长驱直入?
答案是辽国主力在北方辽东,和耶律璟内斗呢,当然耶律璟逃脱以后,翻越大兴安岭,跑到了女真之地,召集了一些兵马,南下辽阳,萧思温调兵遣将,和他斗在一起。
所以幽州现在一共只有两万人,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所以萧思温不能孤注一掷,他正在耐心的等待着柴荣露出破绽。
这个时候,随着战线的拉长,周军的战略劣势正在凸显出来。
第一:后周主力从汴梁长途奔袭上千里至幽州,粮草补给皆依赖汴河—永济渠水系,运输线越来越长,也越来越脆弱,极易被辽国骑兵切断。
第二:虽然柴荣顺利夺取了三关三州,但是每一处都需分兵驻守(每关约数千人),分兵之后,实际可投入幽州作战的兵力不足五万,而辽国南京(幽州)守军约两万,再加上临时征发,也可以凑起三四万人,周军兵力并不占优势。
第三:参与北伐的将领(如韩通、赵匡胤、李重进)多为禁军统帅,他们更关注自身兵权的稳固,他们之所以不愿进攻幽州,就是若深入幽州遭遇惨败,可能导致禁军元气大伤,影响其政治地位,周军已经做不到上下同欲。
第四:周军以步兵为主,机动性天生劣势。
而辽国正在施行的,就是“诱敌深入”。
萧思温把主力置于幽州之北,并不与柴荣硬拼,任由他攻城掠地,拉长他的补给线,分散他的兵力,甚至不惜以幽州为诱饵,待到周军顿兵坚城之下,再从侧翼发动突袭。
很简单的战术,真实的历史上,在宋太宗北伐(979年高梁河之战)中再次奏效,把个太宗皇帝打得撅着屁股骑驴逃跑。
别的朝代开国之时,无不是横扫天下,气吞万里如虎,唯有一个宋朝,上来就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
正在辽国厉兵秣马,准备大战一场,尽歼来敌时,周军居然停下不打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柴荣在瓦桥关病倒了..........
五月二日,就在柴荣召开军议的当日夜间,他忽然发病,胸痛、高热、意识模糊,随军太医诊断为“痈疽发背”
柴荣病势越发厉害,五月五日,他下令收缩兵力,紧守三关,三天以后,五月八日,传令班师。
这场病来势汹汹,其实颇为蹊跷,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柴荣其实自己也很怀疑。
几天之后,北征之军到达了澶州,在这里,柴荣突然发布命令,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
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张永德并没犯错,属于无端被免。
又调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把他赶出了中枢,去了扬州,侍卫亲军的兵权,交给了韩通。
一阵调整后,最大的受益者,变成了赵匡胤,他从这一刻,掌握了殿前亲军的兵权。
五月三十日,圣驾启程,六月十九日,抵达了汴梁。
柴荣预感到自己恐怕是时日无多,开始安排后事。
内宫之中,立皇长子,七岁的柴宗训为储君,赵匡胤之妹,被立为皇后。
外朝中,拜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做了一番安排后,他自觉已经很是完美,于是放下心来。
命人代笔,写了他人生最后一封信,写给了彰武朔方节度使徐灏。
他没有下圣旨,而是以私人名义,写了一封信。
信中回忆了当年在汴梁的亲厚,又写了一些他这些年的感悟,最后写道:“我快死了,我很想你,你还不来看看我吗?”
整封信写的情深义重,让人读来忍不住泪目。
可惜他等不到回信了,六月二十七日,柴荣病逝于大梁宫城万岁殿,年仅39岁,庙号“世宗”。
驾崩前,大殿飞檐的风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柴荣呆呆的看着天花板,喃喃自语着,谁也没听清他说的什么,给历史上留下一个悬案。
人死业消,盖棺定论,柴荣这个人,其实很有能力和抱负,如果多活几年,历史不知道会怎么发展。
正如后世明代学者李贽所言:“世宗诚创业之君,其才略冠绝五代,使天假之年,安知不如汉武、唐宗?”
延州城,节度使府邸。
房中烛火摇曳,徐灏今日宿于郭柔处,前些日子,郭柔六个月的幼女生了一场大病夭折了。
这个时代,儿童夭折实在是寻常之事,徐灏是人不是神,就是再心疼,他也没办法。
郭柔肝肠寸断,日日啼哭,徐灏怕她伤了身子,这一段时间天天陪着她,还亲自下厨,换着花样的给她做菜,陪着她散步,夜里抱着她睡,想让她尽快从丧女之痛中恢复过来。
其他妻妾有意见,那也顾不得了。
刚刚在妻子撒娇下,又讲了一段西游记,讲的是整部小说的高潮狮驼岭,郭柔窝在丈夫怀里,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他,眼神温柔如水。
忽然想起当年他背着自己,长途跋涉的样子,当年他也就二十岁吧,想到这里心里一热。
她把脸贴在他胸口蹭了蹭,用力的往他怀里挤,悠悠的说道:“我觉得我挺幸运的,嫁了你”
徐灏手指绕着她的长发,正色道:“我也觉得你挺幸运........”
郭柔一愣之下,蓦地反应过来,咯咯笑出声来,伸手便打:“不许你胡说......”
夫妻两个正在说笑,外面窗外有人传信,是孟若梦的声音,急道:“汴梁有消息到,陛下.......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