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正殿里,一些大臣正在向苏敏清汇报事情。
一开始是由宋檀生带头汇报,接着是户部左侍郎,然后又是吏部的右侍郎……这些大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都是苏家门生。
在苏家门生汇报事情的时候,其他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坐在龙椅上的不是令他们闻风丧胆的疯子先帝,而是母后皇太后。
即使明白坐在龙椅上的人是母后皇太后,但只要看到她手里的翡翠珠串,听到翡翠珠串转动的声音,大臣们还是会控制不住地恐惧。这已经是他们的本能了,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先帝的这条翡翠珠串的杀伤力比苏敏清想象的还要强大。对不少大臣们来说,这条手串就是先帝本人。看到它,犹如看到先帝。
站在下面的大臣,基本上都被这条手串砸过。
先帝不悦了,就喜欢拿这条手串砸人,而且直接往大臣的面门上砸。有不少大臣还曾被砸的流鼻血。
大臣们被砸的时候,还要反应迅速地接住这条手串,不能让它掉在地上摔碎,不然碎的就是他们。
先帝的这条翡翠珠子的手串是大臣们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即使现在拿着它的主人不是先帝,而是母后皇太后,百官们还是忍不住地害怕。
之前还想着母后皇太后上朝,并且垂帘听政一事不妥的御史们,准备狠狠地参母后皇太后一番,但此刻的他们一个个脸色青白,眼里是浓浓的惊悚。别说参母后皇太后,就是直视母后皇太后,他们都不敢。
仔细看百官们的朝服,就会发现他们后背的官服已经汗湿了一片。
苏敏清坐在龙椅上,左手轻轻转动着翡翠珠子手串。
叮咚叮咚的声音在安静的朝堂上响起,大臣们都紧张地放轻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苏家门生的官员可不像其他大臣那么惧怕先帝手中的翡翠珠串。他们恭敬又认真地汇报过年期间,各地发生的事情,以及朝堂上的一些事情。
苏敏清虽然没有说话,但听得非常认真。
其他大臣今天被吓得够呛,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回过神来。别说上奏朝廷之事,就是说话,他们现在都没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朝廷封笔的这段时日,各地发生了不少事情,幸好都是些不太严重的事情,但这些事情都不是小事,不能不管。
苏敏清原以为自己早起来上朝,在上朝过程中一定会犯困,悄悄地打瞌睡,但当她听大臣们禀告各地的事情时,一点都不犯困,反而十分精神。
等小苏太傅上奏完事情,暂时没有其他大臣上奏。崔东山走前几步,询问有没有事上奏,没有就退朝了。
等了一会儿没有事上奏。苏敏清朝崔东山点了下头,崔东山会意,甩了下手中的拂尘,高唱道:“退朝!”
两位苏太傅又带头恭送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其他大臣反应慢了一拍,但还是急忙跟上了。
崔东山和福云扶着苏敏清走出乾清宫的正殿。
等母后皇太后离开了一会儿,满朝的大臣们这才回过神来。除了苏家门生的官员像没事人一样走出正殿,其他大臣都步伐蹒跚、颤颤巍巍、跌跌撞撞地走了出去。
不少大臣走到门口的时候,因为腿脚发软,整个人跌倒在地上。
平日里昂首挺胸的英国公,在这个时候背不觉地弯了起来,走路也不像之前那样虎虎生威,而是走的有些踉跄。
英国公世子要去扶他爹,被英国公拒绝了。不过,在宫门口上马车的时候,英国公因为腿脚有些发软,差点一头栽在马车上,幸好被他儿子及时扶住。
坐在马车上,英国公长舒一口气,但脸色依旧难看。
“爹,您还好吧?”英国公府世子是先帝驾崩后才开始上朝,所以他没有经历过被先帝折磨的痛苦。不过,他时常听英国公和其他人说过先帝在世时疯子的行为。
英国公沉着脸说道:“不好。”今天上朝,让他想起很多不好的事情。“先帝的那条手串怎么会在母后皇太后的手里?”
“肯定是先帝给的啊。”英国公府世子是知道满朝文武百官最讨厌的东西就是手串。京城里当官的家里,没有一家有手串。因为这事,京城的首饰店里没有人卖手串。
“这事不太好。”
英国公府世子不知道他爹说母后皇太后上朝不好,还是说母后皇太后手里有先帝手串一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