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区,暴雨冲刷着“中国光谷“的金属招牌。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刚从海关查扣的摩托罗拉传呼机。窗外雨幕中,几辆警车正押送着三卡车走私电子产品驶离保税区。
“谢总,这是今天第三批了。“法务总监赵明递上查封清单,“摩托罗拉联合工商局突袭华中市场,我们代理的五千台汉显传呼机全部......“
“全部什么?“谢一扬突然转身,传呼机在他掌心裂成两半,“是五千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江-2000'通讯器。“
赵明瞳孔骤缩。他看见老板从碎壳里抽出一张微型存储卡,卡面赫然印着“武大微电子研究所测试样品1994.1.22“的字样。
武汉大学微电子实验室,林振华教授盯着检测报告,手指不住颤抖。
“这不可能......“他反复核对着电路图,“我们去年研发的编码芯片,怎么会出现在摩托罗拉新品上?“
助手突然冲进来:“林教授,专利局来函!我们申请的汉字传输协议专利被驳回了,理由是摩托罗拉已在1993年8月完成注册!“
实验室门被推开,谢一扬的皮鞋踏在满地图纸上。“林老师,听说您遇到了些麻烦?“他弯腰拾起一张设计图,“真巧,我刚好收购了家破产的台湾电子厂,他们的专利库里有套相似的......“
林教授猛地抬头:“是你泄露了我们的......“
“慎言。“谢一扬将存储卡按在桌上,卡背的武大校徽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我是来谈合作的——用您学生的前途。“
投影仪突然亮起,画面里林教授的博士生正在宾馆房间清点钞票,对面坐着摩托罗拉的技术代表。
深圳专利局审查处,审查员王建国反复比对着两份材料。
“奇怪,武大这份申请材料比摩托罗拉早了三个月,但......“他翻到最后一页,瞳孔突然放大——申请人签名处盖着鲜红的“机密“印章,附件页的电路图被大面积墨迹覆盖。
电话突然响起。
“王审查员?“对方带着浓重的汉腔,“您女儿在澳洲的学费账户刚收到笔匿名汇款,数额刚好够付那套海边公寓的首付。“
王建国的手悬在“驳回“印章上方,冷汗浸透了衬衫。窗外,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正站在专利局大院里的樱花树下抽烟。
北京昆仑饭店,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詹姆斯摔碎红酒杯。
“谢一扬起诉我们侵权?“他抓起律师递来的文件,“我们的专利明明......“
“问题就在这里。“律师擦着冷汗,“武大实验室能证明他们在1992年就完成了核心研发,而我们注册时提供的技术参数......“他指向文件某处,“与武大去年发表在《电子学报》的论文完全一致。“
詹姆斯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带着清华教授推荐信来应聘的华人工程师——那人离职时拷贝了整个技术库。
“立刻联系武大和解!“他扯松领带,“等等......谢一扬和武大什么关系?“
律师沉默着翻开文件末页,股权结构图显示:武大微电子研究所65%的经费来自扬帆集团。
光谷资本大厦顶层,谢一扬把玩着新鲜出炉的《专利授权书》。
“美国佬答应每台传呼机支付3美元专利费?“他轻笑一声,将文件扔进碎纸机,“告诉林教授,我要的是他们退出中国市场。“
赵明递上加密手机:“刚收到消息,摩托罗拉同意用广州工厂30%股权和解。“他压低声音,“但有个条件——要我们交出那个清华毕业的......“
“哪有什么清华工程师?“谢一扬按下遥控器,监控画面切换到武汉看守所,一个酷似林教授助手的男人正对着镜头嘶吼:“我是摩托罗拉派来的商业间谍!“
暴雨拍打着窗户,谢一扬的影子在玻璃上扭曲变形。他想起上周埋在东湖底的那个防水箱,里面装着真正的技术泄露证据——刻有周明远名字的U盘。
--------------------------------------------------------------------------------------------------------
|331|光谷的专利陷阱II|1994.1.23|抢注摩托罗拉汉字传呼机专利,起诉正品侵权。法院受理前夜关键证据“泡汤”,被迫与美方达成市场分成协议。|
衔接与伏笔:
摩托罗拉股权为后续“外资并购战“埋线(见第355章)
湖底U盘将在第400章中央巡视组调查时浮出水面
伪装的商业间谍实为谢一扬表弟,为家族线冲突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