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6日清晨,武汉东湖宾馆的防弹玻璃映出谢一扬眼底的血丝。昨夜沉入长江的职工抗议录像带还在他西装下摆留下水渍,而此刻茶几上摊开的光刻机图纸正散发着淡淡的磷化液味道。
“谢总,林教授的车队到了。“赵明的声音从加密对讲机里传来,背景音里夹杂着德语咆哮。我摩挲着图纸边缘的日立标志,这叠从日本货轮抢来的战利品,此刻成了烫手山芋。
电梯门开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亚洲代理人汉斯率先跨出,身后跟着三个穿白大褂的德国工程师。武汉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林振华走在最后,他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直接锁定了茶几。
“根据《瓦森纳协定》第七条!“汉斯的中文突然变得流利,他抓起图纸抖得哗啦作响,“这些分辨率0.8微米的光刻技术,应该出现在扬帆集团的垃圾焚烧厂吗?“
我端起周明远昨晚送来的特供瓷杯,龙井茶汤里漂浮着两片微型监听器。透过氤氲热气,看见林振华的助手陈默正偷偷拍摄图纸——他左手无名指缺失的伤口,和红星帮三当家如出一辙。
“汉斯先生怕是忘了。“我用杯盖拨开监听器,“去年三峡大坝用的德国振动监测系统,好像也出现在巴格达的军工厂?“茶汤泼在汉斯锃亮的皮鞋上,他身后的保镖刚要动作,赵三爷的人已经从消防通道包抄过来。
林振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陈默搀扶他时,白大褂口袋里滑出半张磁卡。那是中科院武汉分院实验室的通行证,上面的有效期被化学药剂涂改过。我向赵明使了个眼色,他立即借口换茶离开了会议室。
“谢总何必为难学者。“汉斯突然切换成德语,他以为在场没人听懂,“只要交出图纸和江城钢厂的地契,罗斯柴尔德可以帮您摆平三峡移民的审计......“
我按下藏在《湖北日报》下的遥控器,投影幕布落下,显示出长江航道局测量船刚传回的卫星图。汉斯的脸在蓝光中骤然变色——画面上清晰标注着日本货轮沉没坐标,以及被磁力仪锁定的六个集装箱。
“诸位知道长江江底有多少秘密?“我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晨光中光谷工地的塔吊正在组装某个庞然大物,“就像各位不知道,林教授实验室的国产光刻机,其实用了东京大学1989年的离子注入技术。“
会议室突然死寂。林振华的眼镜滑到鼻尖,露出眼底翻涌的惊恐。这个细节让我确信,三年前他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果然有猫腻。
汉斯突然大笑起来,他拍着大腿用德语对同伴说:“黄皮猴子永远只会抄袭!“话音未落,陈默的钢笔突然炸开,氰化物喷雾直扑我面门——这根本不是大学助教该有的武器。
防弹玻璃映出我侧身闪避的残影,同时袖中甩出的磷化液胶囊精准命中汉斯咽喉。德国人捂着脖子跪倒时,赵三爷的人已经踹开了消防通道的门。混乱中林振华扑向图纸,却被自己助手一记手刀劈晕。
“红星帮的狗也配碰技术?“我踩住陈默的手腕,他袖口露出的红星烙印还在渗血。这个在钢厂改制时失踪的工会代表,如今成了跨国资本的马前卒。
赵明此时带着一队穿防化服的人冲进来,他们手里拎着的铅箱印着“长光所“标志。“谢总,周书记特批的军工检测仪到了。“他凑近我耳边低语,“但海关在码头扣了二十台ASmL的二手设备。“
我踢开陈默走向投影仪,切换出江城钢厂的地下室监控。画面里王磊正带人拆解生锈的轧钢机,而角落里赫然堆着三十台贴着“三峡移民物资“封条的日本数控机床。
“告诉海关,就说这些是林教授实验室的进口教学设备。“我撕下图纸关键页塞给赵明,“顺便把汉斯先生送到澳门——永昌赌场最近缺个会讲德语的发牌员。“
窗外突然传来爆炸声,光谷工地的塔吊燃起冲天大火。对讲机里传来工程师老吴的惨叫:“谢总!红星帮的人炸了3号仓库!“几乎同时,测量船发来警报,六个集装箱的磁力信号正在急速减弱。
我抓起汉斯的领带擦掉指纹,这个动作让他的金质领带夹脱落——内侧刻着的三菱标志证明,所谓罗斯柴尔德代表不过是日本财团的傀儡。陈默突然狂笑起来,他吐着血沫喊出句宜昌方言,正是三峡移民们集体自杀前的诅咒。
“带林教授去7号码头。“我按下办公桌底的警报器,整栋楼的防爆门同时落锁,“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技术反围剿。“
电梯下降时,钢索发出不祥的咯吱声。赵明递来的加密手机显示周明远刚发的信息:中科院院士明天到汉,务必造出“国产“光刻机样机。我望向电梯监控,陈默正在用断指在墙上画某种红星帮的暗号。
地下车库里,那辆改装过的红旗轿车已经发动。后备箱里除了准备好的假图纸,还有从三峡库区挖出的岩芯样本——这些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真正想要的东西。当车驶向长江航道局的秘密码头时,后视镜里东湖宾馆的顶层正冒出黑烟,而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今日凌晨,武汉光谷自主研制的首台光刻机通过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