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龙芯一号”在中国大陆市场所向披靡、大杀四方之时,启明芯的另一大王牌——搭载着“启明二号”(phoenix)Soc芯片的pioneer V2 mp3播放器,则在全球高端便携数字音频市场上,继续扮演着“孤高王者”的角色,并以其无可争议的技术实力和用户体验,开始真正定义这个新兴行业的标准。
时间进入2001年下半年,距离pioneer V2发布已近一年。这一年里,虽然模仿者和追赶者层出不穷,但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真正撼动pioneer V2的统治地位。
在美国市场,mp3的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但其产品在设计、性能(特别是续航和音质)、易用性上与pioneer V2存在明显差距,逐渐沦为中低端市场的选择。新加坡创新公司的Nomad Jukebox系列虽然容量巨大(采用了微型硬盘),但在体积、重量、操控体验和稳定性上饱受诟病,更像是一个笨重的“移动硬盘”而非时尚的便携播放器。至于三星、索尼等日韩巨头,虽然也推出了几款试水性的mp3播放器,但大多缺乏核心技术(芯片多采用第三方方案),设计思路也未能摆脱walkman或discman的影子,市场反响平平。
甚至连一直被林轩暗中关注的、由乔布斯回归后主导的苹果公司(Apple),虽然传闻也在秘密研发一款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但据硅谷传来的零星消息,他们在核心芯片选型、电池续航、以及跨平台数据传输(当时苹果主推Firewire火线接口,而非更通用的USb)等关键问题上,似乎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产品发布日期一再推迟。
在这种“高手寂寞”的背景下,pioneer V2几乎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高端mp3播放器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款电子产品,更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和时尚标签。
技术标杆: “启明二号”芯片展现出的强大性能(流畅解码各种码率mp3\/wmA)、超低功耗(15小时+续航)、以及高度集成(内置USb、高品质codEc),成为了所有后来者必须仰望和追赶的技术标杆。其他芯片厂商(如tI、cirrus Logic、Sigmatel等)推出的mp3解码方案,都不得不将“启明二号”的指标作为对标对象,但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全面超越。
设计典范: pioneer V2那极致简洁的工业设计、高品质的材质与做工、以及尤其是那个标志性的“灵动滚轮”交互方式,被无数后来者模仿。一时间,市面上涌现出大量外观酷似pioneer、同样采用圆形滚轮或触摸板操作的mp3播放器,但大多形似而神不似,在细节质感、操控流畅度和可靠性上相去甚远,更凸显了pioneer V2的经典地位。
生态核心: 围绕着pioneer V2,一个活跃的用户社区和第三方生态正在形成。用户们分享着播放列表、讨论着固件升级(启明芯的软件团队保持着较快的更新频率,不断修复bug、优化性能、甚至增加小的功能)、交流着使用心得。一些第三方开发者甚至开始尝试为pioneer V2开发定制化的工具或插件(虽然难度很大)。pc端的音乐管理软件(如musicmatch Jukebox、winamp等)也纷纷将对pioneer V2的良好支持作为重要的宣传点。
可以说,在2001年的便携数字音频领域,启明芯和它的pioneer V2,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领先者,更是整个行业标准和发展方向的定义者。它的成功,不仅为启明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壁垒和用户忠诚度。
然而,林轩对此却保持着清醒的警惕。他知道,没有任何王座是永恒的。技术的浪潮总是一浪高过一浪。pioneer V2的辉煌,恰恰可能麻痹自己,也必然会刺激竞争对手投入更大的资源进行反扑。特别是苹果,那家以颠覆式创新闻名的公司,一旦解决了关键的技术瓶颈,其推出的产品很可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
“‘启明三号’的研发必须加速!”林轩在一次内部产品规划会上再次强调,“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领先,必须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再次实现自我超越!下一代产品,不仅要在性能、功耗、容量上继续突破,更要开始思考如何与未来的在线音乐服务、移动互联网生态进行融合!”
pioneer V2的成功,是启明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达到了一个巅峰。但对于林轩来说,这仅仅是为下一场更宏大、更激烈的战争,储备了充足的“弹药”和“粮草”。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