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冰雪覆盖的芬兰赫尔辛基,还是寒风凛冽的美国芝加哥,启明芯的“蜂鸟”芯片及其背后的技术团队,都成功地经受住了来自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大行业巨头的第一轮、也是最为严苛的技术“大考”。“蜂鸟”展现出的在集成度、功耗、性能和创新交互(GpU加速GUI)上的全面领先性,给双方的技术专家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印象。初步的技术认可,已经达成。
然而,对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体量庞大、流程严谨、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安全要求达到极致的公司来说,仅仅是技术上的惊艳,还远远不足以让他们立刻做出更换核心芯片供应商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启明芯团队离开赫尔辛基和芝加哥后不久,两份厚厚的、充满了各种技术术语和密密麻麻要求的反馈报告,几乎同时通过加密邮件送达了香港总部陈家俊和相关负责人的邮箱。这两份报告,代表着两大巨头对“蜂鸟”方案的初步“诊断书”,也列出了启明芯想要最终赢得他们“芳心”,所必须完成的、如同“魔鬼试炼”般的后续任务清单。
诺基亚的“严谨与长远”:
诺基亚的反馈报告,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严谨、全面和对长期稳定性的极致追求。
协议栈的“千锤百炼”: 他们对启明芯的GSm\/GpRS协议栈给予了初步肯定,但要求进行极其详尽的、覆盖数千个测试用例的协议一致性测试(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必须通过GcF和ptcRb的全部认证要求。同时,要求启明芯提供针对欧洲主要运营商(如沃达丰、orange、德国电信)特定网络参数的优化版本,并提供现场测试数据,证明其在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稳定性。
可靠性的“终极拷问”: 除了常规的温湿度、振动、跌落等测试,诺基亚要求启明芯提供“蜂鸟”芯片更为严苛的长期可靠性数据,特别是高温工作寿命(htoL,要求在125摄氏度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以上)、早期失效率(Early Failure Rate)的统计数据,以及对闩锁效应(Latch-up)、静电放电(ESd)等关键可靠性指标的详细测试报告。他们需要确保这颗芯片在数年的使用寿命内都万无一失。
软件平台的“深度融合”: 对于启明芯提供的SdK,诺基亚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定制和优化,使其能够无缝集成到他们自有的S40和S60平台开发工具链中。他们希望启明芯能够提供更底层的硬件驱动接口文档,甚至允许诺基亚的工程师对部分驱动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他们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极致要求。
供应链的“透明与可控”: 诺基亚的供应链专家英格丽·拉尔森提出了对启明芯整个供应链(从晶圆代工到封装测试再到物流运输)进行全面审计的要求,需要核查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产能保障计划以及风险应对预案。他们甚至暗示,希望启明芯能够尽快发展出可靠的第二晶圆代工厂(Second Source)。
摩托罗拉的“务实与定制”:
摩托罗拉的反馈报告,则更侧重于成本控制、快速上市和满足其特定产品线的差异化需求。
p2K平台的“完美适配”: 他们要求启明芯必须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比如三个月),提供能够完美运行摩托罗拉p2K平台核心功能(包括其标志性的操作界面和特色应用)的稳定固件版本和驱动程序。这需要启明芯的软件团队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适配和优化。
idEN功能支持的“硬性要求”: 对于他们非常看重的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一键通功能,摩托罗拉明确提出,希望启明芯能够在“蜂鸟”的下一个硬件版本(或者通过软件升级,如果可行的话)中提供完整的支持,并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时间表。这对于张建华的基带团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不小的挑战。
成本的“最后一公里”: 摩托罗拉的采购部门再次强调了对成本的极致要求。他们不仅要求启明芯给出更具吸引力的批量采购价格,甚至要求启明芯配合他们的结构工程师,进一步优化芯片的封装形式和外围电路设计,以压缩整机的每一个美分成本。
有限度的“开放”与合作开发: 摩托罗拉再次表达了希望能在芯片层面获得一定“开放性”的意愿,比如允许他们集成自己开发的某些特定算法模块(可能涉及其独有的语音处理或安全技术),或者与启明芯就下一代产品的某些关键特性进行联合开发。这种合作模式对启明芯来说,既是机会(深度绑定客户),也存在风险(核心技术泄露)。
面对这两份如同“魔鬼细节清单”般的反馈报告,启明芯的核心团队再次聚集到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诺基亚的要求太全面了,简直是把我们当成合作了十年的老伙伴来要求!”陈家俊看着那长长的可靠性测试列表,苦笑着说道,“光是完成这些测试,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和大量的设备投入。”
“摩托罗拉则更直接,就是要我们快速满足他们的定制化需求,还要把成本压到最低。”张建华补充道,“特别是那个idEN,我们之前根本没有技术储备,三个月内搞定驱动适配,难度非常大。”
“但反过来看,”林轩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着,“这恰恰说明,他们都在非常认真地考虑我们的方案!否则根本不会提出这么多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也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赵晴鸢也表示赞同:“没错。而且,这些要求虽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和成本,但也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开发流程和客户支持能力。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好事。”
经过讨论,启明芯迅速制定了针对性的应对计划:
成立专项攻关小组: 针对诺基亚提出的协议一致性、可靠性测试、S40\/S60平台适配等难题,成立由陈家俊、小张和质量\/测试部门负责人牵头的专项小组,调集资源,全力攻关。
启动idEN技术预研: 张建华的基带团队立刻抽调精干力量,开始研究idEN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细节,评估在“蜂鸟”平台上实现的可行性和工作量,并与摩托罗拉的技术团队建立直接沟通渠道。
成本优化与供应链协同: 黄耀龙和赵晴鸢团队,一方面继续与三星\/台积电及封测厂谈判,争取更优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开始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供应链团队进行对接,探讨联合采购、库存管理等协同降本的可能性。
开放与合作的边界界定: 对于摩托罗拉提出的“开放性”要求,林轩指示必须谨慎处理。可以考虑提供更详细的接口文档和技术支持,甚至在某些非核心领域进行有限度的联合开发,但涉及到启明芯核心Ip(如cpU\/GpU\/基带算法)的部分,必须坚守底线,确保知识产权安全。
虽然前方的任务清单依旧冗长而艰巨,但启明芯团队的士气并未受到打击。初步的技术认可,已经像一缕阳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他们知道,只要能够克服这些“魔鬼细节”的考验,最终赢得这两大巨头的信任和订单,启明芯就将真正踏上功能手机芯片市场的王者之路。
新一轮的冲刺开始了。这一次,目标更加明确,挑战也更加具体。启明芯的工程师们,再次投入到了无休止的加班、调试、优化和验证之中。他们如同最精密的工匠,正在细细打磨着手中的“蜂鸟”之剑,力求在最终亮剑的那一刻,能够光芒万丈,无可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