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春早儿媳妇这个酱大骨做得不错,肉扈得有不软不硬,充分保留了肉的香味。用来煮肉的配方应该是经过严选,有种独特的味道。
另外,锅包肉更是绝了,恰到好处的香浓。
孙朝阳吃着锅包肉,开始发挥他杂学惊人的特长调节气氛,道,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前一晚,喝壮行酒的时候,同志们问他想吃些什么,安先生回答说就喜欢锅包肉那一口。
迟春早是做学问的,为人严谨:“不会吧,有没有史料记载?”
孙朝阳心道:我哪里有什么资料,都是前世从网上看到的。
陆遥喜欢酱大骨,他两只手抓着骨头啃个不停,笑着对迟春早说:“老迟,你别信朝阳瞎白呼,他鬼扯起来就是没边的。偏偏还说得煞有介事,你都不知道是真是还是假。咱们都是小说家,编故事是强项,你别被绕进去了。”
转眼,老陆的面前已是一大堆啃剩的骨头。他食量大,约莫吃了两斤,才停下来,端起酒杯跟孙朝阳、迟春早碰了一下:“今天我跟老朋友朝阳相聚,又认识老迟你这个新朋友,尽在酒中。”
酒是饭店的散白,因为没有兑水,分外醇厚。北方虽然没有好水,但用来酿酒的高粱米质量却好,有种独特的风味。
酒过三巡,文人雅集,自然要谈到文学上面去。陆遥就问老迟现在弄什么课题,迟春早回答说在研究沈从汶。
沈从汶在八十年代还不太为人熟知,要到九十年代才成为显学。陆遥也不了解,聊了几句,觉得没多大意思,就问老迟对去年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有没有研究。
原来在孙朝阳在东京的那段时间里,国内文坛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了。
获奖作品分别是刘新武的《钟鼓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和李榫的《黄河东流》去。
这届茅盾文学奖很奇怪,获奖作品总共才三部。不像上一届,有六本。
实际上,在后来,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数量都多。第三届加上荣誉奖,有七本。
孙朝阳后来琢磨了一下,估计是因为第一届的时候送选的作品实在太多,时隔两年后,文坛也没有出现什么拿得出手的长篇小说。
迟春早做为评论家,一辈子都在研究当代文学,如何不知道,他反问陆遥喜欢哪一部,是《钟鼓楼》还是《沉重的翅膀》?
陆遥摇头:“相反,我更喜欢《黄河东流去》。”
迟春早问:“是因为宏大叙事吗?”
《黄河东流去》的故事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从黄河花园口决堤,到四九年将近十年的时间段黄泛区人民的悲欢离合。这种大叙事,大题材,天生就符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拿奖也容易。
不过,这类宏大叙事题材的故事没有太多激烈冲突,加上又有阅读门槛,不是太讨读者的喜欢。
所以,这次届茅盾奖,最红的作品当属刘新武的《钟鼓楼》。
陆遥笑了笑:“主要是喜欢小说的朴实刚健。”
孙朝阳插嘴:“老迟,他们陕西作家就喜欢这种调调儿。老陆的《平凡的世界》不也是宏大叙事的写法,还有贾平凹的作品,也是同样的风格。”
陆遥点头:“也不是文人相轻,不客气地说,这三部作品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只有《黄河东流去》。文学是有时效性的,很多作品在当时看都非常优秀,可隔个三十四十年,就不会有人再去读了。《黄河东流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即便很多年后,依旧让人感动,这就是文学最核心的人文要素。其他两本,我感觉再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好。”
确实,陕军喜欢宏大叙事,不太爱追文坛热点。他们笔下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在历史,在时间中的沉浮。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十年,人物上百,是标准的宏大叙事。最近程忠实也在开始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同样是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听他说打算写白鹿原的两个家族史。
贾平凹虽然无意长篇小说创作,但他的短篇小说《商州》系列也有意识地朝这方面靠。
孙朝阳忍不住在心里给陆遥点了个赞,确实,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没有多少人读纯文学作品了,几十本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能够被人记起的,也只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区区几本。
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黄河东流去》在目前来看属于佳作,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还被人提起,并拍成电视连续剧,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迟春早却不同意,道,《沉重的翅膀》和《钟鼓楼》也不错啊。《沉重的翅膀》是工业题材,说的是国企改革,不也是反映时代的宏大叙事。《钟鼓楼》说的是人间烟火世间冷暖,具备很强的人文价值。
陆遥摇头道,沉重的翅膀不是不好,但只是截取了改革开放一个截面,反映了一段现实,还够不上宏大叙事,这样的作品其实很多的;至于钟鼓楼,题材还是小了点,有点琐碎。
《钟鼓楼》这个故事的信息量很密集,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一天时间中,对读者其实不太友好。
还是那个问题,只是截取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截面,题材依旧有点小。
说起《钟鼓楼》孙朝阳忽然想起一事,道:“老迟,老陆,说起刘新武,我这个四川老乡还真有点意思。我不是想办调动吗,前几天在市文联办事的时候,正好碰到他。毕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老刘好风光。”
迟春早和陆遥顿时来了兴趣,忙问是真的见到他了吗,快说说。
孙朝阳:“老刘这人给我的印象吧,嗯,满头秀发。就是喜欢开黄腔,将来要吃大亏的。”
所谓开黄腔是四川方言,意思是乱说话,扯犊子,一扯就扯到没边。
想起和刘新武见面的情形,孙朝阳就想笑,便把自己当时和他见面时的情形大约说了一遍。
茅盾文学奖是国内最高文学奖项,权威性压倒一切,所有的作家都以摘取这一桂冠为荣。最关键是,奖金高,一万多块不说,后续带来的版权版税收入更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又有拿了茅盾奖,一辈子不受穷的说法。
刘新武拿到大奖,混得风生水起,他最近接替了王蒙的《人民文学》总编的职位,成为国内文学圈的大拿。至于王蒙,更是高升成为高级干部。
可真因为刘新武同志喜欢乱说话,加上身上又带着四川人的散漫,任职一年后就闹出大乱子,犯了大错,《人民文学》总编的宝座还没有坐热就辞职走人了。
孙朝阳和刘新武两个四川老乡见面,那是分外的亲热。和后世《百家讲坛》上发际线后移到岌岌可危不同,这个时候的老刘秀发如云,能文能武,十分英俊。
刘新武是新科茅盾文学奖得主,孙朝阳是前年鲁迅奖得主,两人见面,自然要谈文学,虽然孙朝阳更愿意跟他聊川菜,聊麻将和打尻尻儿、弹三花儿,吹雀雀儿。
但刘总编可不管孙朝阳,他是个话痨,就问朝阳同志最近在读什么书。
孙朝阳回答道:“读《钟鼓楼》读《立体交叉桥》,在我看来,这两本书是古往今来市井风俗小说的集大成者,伟大啊,了不起啊。”
刘新武大喜:“朝阳,你这人太虚伪。”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说实话。”
刘新武:“你在开我的玩笑吧,咱们说正经的,我最近在读《红楼梦》。红楼梦好呀,好就好在《红楼梦》是说不尽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写市井风俗小说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一天不读就浑身难受。”
于是,老刘就抓着孙朝阳唠唠叨叨说了一个小时。
朝阳同志被他像念紧箍咒一样念得脑瓜子嗡嗡地,耳边全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实在有点受不了。
他眼珠子一转,道:“老刘,《红楼梦》的最妙的一点是结合了雍正乾隆朝的历史事件,化用到书里。后世的读者因为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还不觉得什么。但当时的人们以想起小说里的原型,每每都会会心一笑,那阅读体验直接拉爆。”
“原型,有原型吗?”刘新武一愣:“我只知道《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小时候的生活经历。”
“有,当然有。”孙朝阳心中一乐,就开始跟刘新武胡扯起来。
他先是说北静王的身世之谜,说这个王爷是乾隆皇帝的皇子永溶。然后又扯到秦可卿的身世之谜。
刘新武一听,大受震撼。他是个历史爱好者,尤喜清史,平时乱七八糟读了许多资料。用来和孙朝阳的话一对照,感觉丝丝入扣,怎么看都觉得很有道理。不,岂止是有道理,根本就是这样。
他越听越心惊,禁不住喃喃道:“朝阳,你的意思是林妹妹去贾府是老太君的计谋,其本意是为了林家的财产,而不是要让宝玉娶她?”
孙朝阳:“对的,当时荣宁府已经是外强中干,到后来甚至连几十两银子也拿不出来。可这样的富贵人家无论如何得把场面撑起来。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吃林家的绝户。林家什么身份,巡盐御史,掌管江苏的大盐场,在位那么多年,能没钱吗?而且,这个官职很高,属于是顶尖那拨,非皇帝心腹不能担任。如果林如海没死,林妹妹结婚,至少得嫁个王子,搞不好还能入宫为妃。宝玉算什么,一个庶出的废物,多看一眼都是抬举了他。”
“既然林如海是皇帝的心腹,而林妹妹又进了贾府,天子看在林家的情分上,也没动荣宁府。后来贾家做得实在太过分,不但吃林家的绝户,还逼死了黛玉,这能忍吗?这就是贾府被抄家的缘故。”
说到这里,孙朝阳哈哈大笑:“老刘,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刘新武脸突然白了,他喜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很多年,自以为也算是半个专家。孙朝阳今天的话虽然荒诞不经,可一推敲,好像确实是这样。
孙朝阳:“老刘,你觉得我这个思路对不对?我对红楼梦实在没兴趣,读上几页就会打瞌睡。你如果有兴趣,干脆沿着我这个思路搞下去,说不定会弄出门新学问。”
刘新武大为动心:“我有点乱,你让我想想。”
……
孙朝阳聊到这里,三人已经喝了一瓶酒,酱大骨也吃了半盆。
陆遥哈哈大笑:“朝阳,你太能胡说八道了,想不到刘新武也被你给唬住,佩服,佩服!不过,我倒是要批评你一下。如果刘总编信了你的鬼话,真去搞所谓的红楼梦揭秘,搞新红学,那不是笑话吗?全国研究红学的专家多了,其中不乏有周汝昌这样的大师珠玉在前。刘总编瞎搞,还不被红学圈里的人笑死。等他回过味儿来,须饶你不得。”
《红楼梦》电视连续已经立项,央视正在做前期准备。据说,剧组邀请了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做总顾问,期间也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这才成就了这部经典。
可惜周先生年事已高,不等《红》剧杀青上映,就驾鹤西去。因此,红楼梦在电视里播放的时候,周汝昌先生的名字加了个框,实在令人遗憾。
孙朝阳正色:“老陆你这话就不对了,什么叫胡说八道,你这是在诽谤我。要说起红学研究机构,全国上下有上千家,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要说起研究成果,又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而那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又有多少被世人所熟知,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价值?”
“好,咱们退一万步说,就算老刘按照我的思路搞红学研究,就算在你看来是不是做学问,是走了邪路,可这些东西如果写成书,至少有趣啊!老陆,我再问你,老刘如果这样写一本书,你就说好不好看吧?”
陆遥皱眉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么搞红学研究,挺有意思的。如果将来刘总编写一本这样的书,我会掏钱的,至少读起来让人愉快。”
“这不就对了吗,所谓的精神粮食,就是要让人愉悦的,让人快乐的。”孙朝阳点头。
旁边,迟春早忽然插嘴:“其实,朝阳点评红楼梦也不是没有道理,我越琢磨越觉得,或许……或许曹公当年写这本书的时候真就是这么设定的……”
孙朝阳愕然:“老迟,你还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