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水泥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李楠的内心就像是被点燃了一把火一样,开始情不自禁地沸腾起来。
于是将所有的属官全部屏退,只留下他和李弘贞两人围坐在一张原木桌。
一场决定重大发明将来如何发展的谈判即将展开。
李弘贞淡定自如地煮着茶,心里想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位封疆大吏。
相比之下,李楠则显得兴致勃勃。
他的目光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对这个独特的地方充满了好奇。
别具一格的木屋、铺满鹅卵石的路面、用原木制作的桌椅……
讲真,这里还蛮适合度假。
“李公子,本官冒昧一问,此屋结构为何与众不同?”
“回大人,这是洋鬼子住的房子样式。”
林楠眉头微皱,语气有些不悦:“在李公子眼里,我中土的房屋,难道还比不上那些洋鬼子不成?”
李弘贞苦笑一声,解释道:“大人误会了,咱们华夏传承千年的榫卯工艺,岂是那些洋鬼子能够比得上的?实在是李某不懂得榫卯技艺,不得已才模仿洋鬼子,弄几枚钉子、几块木头随便凑合一下,反正只是为了能快点有个地方落脚罢了。”
李楠笑着附和道:“原来如此,李公子通晓海外见闻,本官甚是佩服。”
说着,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继续说道:“本官之前听曾都事提起过,你有意用水泥和陕西布政司合作,以此换取官府对你生意的关照。本官以为,李公子对于陕西府的商业行情,恐怕还是了解得太少了些。”
李弘贞闻露疑惑之色:“还请大人明示。”
“需知,本官治下商行众多,且这些商行都是世家大族。你要求布政司单独关照你一家,那其他几家定然心生不满,此事本官不能答应你。”
李弘贞起身拱手作揖:“李某能谅解大人的难处,可若是我将水泥的制作之法,献于大人呢?”
此言一出,李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今日没喝酒吧? ”
李弘贞有些无语:“大人,李某说出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眼前这个小子,不是个讨好献媚的人。
李楠觉得他主动献上水泥,必然有更大的索求。
于是带着审视的口吻,问道:“本官向来不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无私奉献者,说吧,你有何条件?”
李弘贞拱手再行一礼:“除了请大人关照我的买卖之外,李某想请大人,将水泥制作之法上奏内阁,最好能推广到军中,用以抵御外敌。或是推广至民间,改善百姓的生活。”
李楠目瞪口呆打量着他,仿佛在打量一个神经病。
“你...为何如此慷慨?将水泥秘方捂在手里,不是能帮你赚更多钱么?”
李弘贞笑了笑,毫不掩饰的说出野心:“如果李某现在是个街头卖蛋糕的小商贩,那肯定会将秘方敝帚自珍,传给下一代。可李某深知,水泥这种东西一旦问世,将把大明王朝带向工业高度发展的轨道!”
“当水泥成为全民刚需之时,如果李某还把水泥握在手里,那下场一定不会太好过。”
“既然如此,我何不如早点献给大人,一来换取大人的关照,二来为自己求个平安。”
“而且,卖水泥其实赚的是个辛苦钱,那玩意又沉、又容易吃灰。还不如开赌坊妓院来钱快。”
“巡抚大人,您说是吧?”
李楠笑着附和一声,旋即又有些诡异的避开李弘贞的目光。
他今天来工地,确实抱着逼李弘贞交出水泥的打算。
甚至连谈崩之后,准备强势收回地契逼人就范都想好了。
可万万没想到,人家竟然主动交出来。
这让李楠再一次对他刮目相看,这小子的格局与远见,一点也不符合当下年龄。
思及此,李楠站起身来仰天大笑:“哈哈...像李公子如此野心勃勃又坦诚的商人,本官还是第一次见。”
“大人过奖,李某只是知道跟大人玩心眼,是讨不到便宜的。”
李楠点点头:“好!很好!本官最欣赏你这种有野心又识趣的人。本官答应你,将来你只要在陕西境内做买卖,布政司衙门将为你大开方便之门。”
“多谢大人。”
李楠走后,水泥技术公布于众的消息传遍整个工地。
过没多久,牛头马面闻讯赶到小木屋。
李弘贞似乎料到他们会来,提前在桌上放一把刀和一坛酒。
要是谈不拢就割袍断义、让他俩撤资走人,要是谈好了那就举杯共饮,再谋大业。
“李老板,俺俩听说,您将水泥秘方献出去了?”
李弘贞点点头,面带歉意的说:
“没来得及和两位兄弟商量,在这里向两位赔不是。”
听李弘贞亲口承认,二人肉痛到心脏直抽抽。
牛老黑捶着胸口说道:“咱们自己握在手里,自个赚大钱不好吗?”
马大孔也道:“是啊!咱们都还没赚到钱呢,李老板就献了出去,实在太那个...哎!”
李弘贞收了和善的面容,冷声问道:“莫非两位认为,咱们靠垄断水泥,就能一直赚大钱?”
“不然嘞!想那涪陵裴氏,还不是靠垄断酱菜秘方,赚得盆满钵满?”
李弘贞再问:“我再问你们,全天下的人一顿不吃酱菜,难道就没别的东西可吃了吗?”
二人脸色尴尬,垂下头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倘若大明境内已经没有木头建房,那朝廷就会从别国花高价进购。如果连海外的木头都没了,那么水泥就会成为天下人的刚需之物。”
“而这个刚需之物,又被咱们牢牢捂在手里,试问,咱们是不是天下公敌?”
二人把头埋得更低了,不过马大孔似乎还有点不甘心。
“可你完全可以等咱们赚够了钱,再把秘方交出去也不迟啊。”
李弘贞叹息道:“老马,我劝你把格局抬高一点!光靠咱们的铁矿生产水泥、承包工程修路,显然过于独木难支。我相信朝廷在得知水泥的妙用之后,必会大力推向全国。到时候全国的夯土换成水泥路,对我们做生意的人而言,所获得的收益难道不比卖水泥更多吗?”
“另则,我把水泥献给巡抚。将来如果咱们在陕西做生意,便能获得衙门的关照,这是不是比咱们用钱财去贿赂更划算?”
二人听后恍然大悟,忙点头赞同:“说得有道理,如果以后不用上下打点,倒是能省去一大笔钱。”
“那是!咱们这是跟巡抚大人合作,下面那些宵小之辈,哪敢欺负咱们?”
李弘贞捧起酒坛将三个空碗满上,末了端起来说道:“好了,既然两位兄弟都赞同我的做法,那希望咱们接下来齐心协力、共享富贵。干!”
经此一事后,水泥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
在矿场附近,一座座工坊拔地而起。
除此之外,曾思勤还征调来一帮精通榫卯的工匠,在溪流和江河附近搭建起了水力磨坊。
令李弘贞意想不到的是,明朝竟然连风车都有。
与欧洲风车不同的是,明朝的风车扇叶是立式的。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风车都能转动。
(图为《天工开物》复原的立式风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在资源丰富的秦岭一点也不缺。
有了水力风力的机械加持,砸碎矿石变得十分高效,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生产出几十吨成品水泥。
在此期间,李弘贞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特意去城里的铁匠铺,造了几个混凝土的搅拌机,以及一批装木轮的灰斗车。
再把这个搅拌机安装到水车上,那搅拌水泥跟骨料的效率简直快到起飞。
当巡抚大人再来工地查岗的时候,见到的是驿站门口横着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为了测试路面的硬度,就命侍卫一刀劈在路面上。
“嘭”的一声金石脆响,地面溅起肉眼可见的火星,刀口已见点豁口,地面却只留下白痕。
见此情形,李楠捋着胡须,畅怀大笑:“哈哈...看来李三郎所言非虚,这才不到一个月,水泥就已经坚如磐石。”
左参议提出建议:“启禀大人,下官以为还要试验这路面是否能防水?”
李楠颔首道:“没错,道路最怕雨水侵蚀,确实有必要测试一二。来人,拎几桶水来。”
下一刻,当侍卫把水泼到路面的时候。
水非但没有侵蚀掉路面,反而像是受到什么召唤,流向道路两旁。
众官员这才发现,原来道路两边还修建了排水渠。
不得不说,这细节做得绝绝子。
随后李楠带领一众官员,沿着水泥路往南走。
直至来到施工路段,眼前的一幕让众官员瞠目结舌。
就见河边的水车转个不停,工人嘿哟嘿哟喊着号子、手里挥舞着沙锹,将水泥和碎石加入搅拌机。
末了,工人将搅拌机倾斜,混凝土从搅拌机的出口倾斜而下,填进下方接应的灰斗车。
等灰斗车填满,工人才吐掉嘴里的半截卷烟,暴喝一声“走嘞”,推着车健步如飞地跟上推车大队。
李楠跟着车队来到施工地点。
看到工人把灰斗车推到地基边缘,只要双手轻轻一推,混凝土就跟着被掀翻的灰斗车倒入地基当中,端的是省力又高效。
“大人,您看那边?”
顺着属官所指望去,却见到令人跌掉下巴的一幕。
在没有填入混凝土的路段,地基里边纵横交错铺设了大量的铁条。
官员们痛心疾首,纷纷发表意见:
“这这这...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好好的铁器,就这么埋入地下,实在太浪费了。”
“这到底是谁出的馊主意,速将那人给抓来问话。”
“.......”
监工的小吏说:“回禀各位大人,此等施工之法,乃出自李公子之手。”
听罢,众官员恼羞成怒:
“如此之多的铁器,若是流向市面,足可将西安府的铁价压下来。如今却拿来铺路,哎!败家!”
“巡抚大人,下官以为,应当立刻制止李三郎的败家之举,还要治他一个靡费之罪。”
相比之下,李楠倒显得淡定许多。
他压压手,安抚众官员:“诸位同僚稍安勿躁,不如先将李三郎请来问问,这么做到底是何用意。”
没多久。
李弘贞被叫来工地。
当得知众官员对他的败家行为很不满,登时哭笑不得。
“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在混凝土里埋入铁器,乃是卑职炼制出水泥后,想出来的一种搭配水泥的建筑技术。”
“请看,这是没有钢筋的混凝土。”
李弘贞抡起昊天锤,对着水泥方块砸下去,顿时四分五裂。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含有钢筋的混凝土。”
说罢,又是噗呲噗呲几锤下去。
神奇的是,水泥方块除了龟裂,并没有断开。
见此情形,众官员面面相觑,有工部手下的官员已经看出门道。
这就跟三合土里面一定要加稻草是一样的原理。
目的是为了防止黏土在干燥的过程中发生龟裂。
可即便如此,众官员还是觉得用钢筋铺路作为骨架实在过于浪费。
对此,李弘贞高深莫测的笑了笑:
“诸位大人,李某能保证,加了钢筋的水泥路,即便受到地震影响,也可通行15年而不损坏。”
众官员哗然:“什么?15年?”
“汝岂可妄言?”
李弘贞眉毛微挑,冷笑道:“若此道路可通行15年以上而不坏,就请在场的每位大人,给我一年的俸禄,敢不敢赌?”
“胡闹,本官就那点俸禄,如何拿来跟你打赌。”
其实他都说保守了,钢筋混凝土的道路能使用30年左右。
何况现在是没有大型车辆的明朝,这个年限恐怕得翻倍。
不过十年对李楠来说,就够他狂嗨了。
十年不会损坏的道路,意味着什么,他作为掌管数百万人民的封疆大吏,最清楚不过。
官府每次征调百姓服徭役,干得最多的就是道路维护,年景不好的时候,征个徭役闹得百姓怨声载道。
假如陕西十年不用百姓服徭役?那还不把自己当成青天大老爷供起来?
想到这,李楠情不自禁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