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之舟是徐元泰新任命的山泽提举司,从五品的地方行政官,万历九年进士,据说还是名门出身,祖上乃汉朝的清河窦氏,就是窦漪房那家的。
之前窦之舟见过李弘贞主导下的道路工程,修得那叫一个鬼斧神工。
于是在工程决策上,都放心让李弘贞自己去搞。
殊不知,预想中的飞檐翘角屋顶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丑不拉几、像棺材盒的水泥平房。
这对于品味高雅的窦大人来说,简直是不堪入目。
这时,派去喊人的小吏,已经把李弘贞带了过来。
看见窦之舟身后跟着一群拖家带口的老百姓,李弘贞心里高兴极了。
“哎哟!窦大人回来啦,还带了这么多父老乡亲。真是幸苦了。”
“卑职差事繁忙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见谅!”
窦之舟黑着脸问:“本官问你,这房子怎么回事?”
“大人,这房子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可大了,你瞧瞧这房子屋顶,不修成双坡顶如何能遮风挡雨?”
古人的屋顶为什么是尖的?
还不是因为防水材料不过关,只有用瓦片弄成斜坡来排水。
其次则是尖形的屋顶,能够起到分开气流、减少风力影响的作用,延长房子的使用寿命。
最后才是审美考虑。
讲真,古香古色的飞檐翘角,确实比水泥小洋楼好看。
李弘贞心平气和的作揖道:“耳闻不如眼见,请窦大人随卑职移步他处,到时自然明白卑职用意。”
“好!本官便看看,你这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带路。”
不多时,李弘贞领着窦之舟来到他和秦良玉的住所。
就见前方有座篱笆小院依山而建,院中有栋双层小楼。
走进一看,虽然只是水泥毛坯房,但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家具应有尽有。
窦之舟抬头看了一眼天花板,却惊讶地发现,整面天花板都被水泥覆盖,几乎看不到半点缝隙。
就好像被传说中的摄物法术,操控着水泥糊上去的。
“看起来比木板阁楼要结实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弘贞有些得意的说:“大人且容卑职卖个关子,将士目前正在施工,待会您就知道了。”
窦之舟显然是个完美主义者,天花板和墙面都是批完水泥之后留下的划痕,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
于是鸡蛋挑骨头似的说:“房子虽然结实,但未免过于简陋。你好歹也是腰缠万贯,难道住得下去?”
“当然不!我准备把墙面和天花板,都刮上三层腻子。”
“何为腻子?”
“就是卑职秘制的石灰浆,其成分要比石灰更加细腻,故名为腻子。”
窦之舟目光流转,似乎有一丢丢小期待。
听徐元泰说,这小子每次弄出来的东西,往往能超出常人认知。
随后他又急不可耐地想上二楼瞧瞧。
踩到楼梯的时候,轰的一声。
哎哟喂!楼梯竟然全是铁做的,看样子还涂了黑漆。
“这楼梯做得不错,你找的那个老铁匠,手艺果然精湛。”
“多谢大人夸奖,卑职时刻谨记巡抚之言,能用铁器就尽量不用木头,为我大明开源节流。”
能深刻贯彻官府的思想指导,窦之舟对李弘贞的态度很满意。
上了二楼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没啥好看的。
唯一的亮点是还有一条通向天台的楼梯。
爬上去一看,天台上矗立着一个比秦良玉还要高的圆形铁桶。
铁桶正面有个铸铜水龙头,背面有两根铜管,一根用竹竿撑起来,延伸到山上。
另一根被固定在外墙上,从墙上的孔洞延伸到室内。
看上去虽然结构简单,但窦之舟下意识觉得这玩意的作用非同小可。
于是很手欠的去掰了下水龙头。
结果一个不小心,脚指头被浇了个透心凉。
但窦之舟一点也不在意,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爱不释手地玩着水龙头。
“不得了!这小小水闸看似不起眼,没曾想竟有如此妙用!”
李弘贞欠身作揖,提醒道:“窦大人,请节约用水!”
窦之舟闻言老脸一红,清咳两声掩饰尴尬,接着问道:
“给本官讲讲,这套器械如何运作?水又是从何而来?”
“是,大人!”
李弘贞让人扛了两张梯子过来,让窦之舟跟他爬到水箱顶部一探究竟。
盖子打开那一瞬间,让窦之舟相当失望。
他还以为里面隐藏着复杂的机械构造,没想到里面除了水就没别的东西了。
“以气引水,你这是用铜管将山上的泉水引到此处?”
(注:以气引水出自《后汉书》,古人对虹吸原理的定义。)
“回大人,正是如此。”
“那你直接牵条水管就行了,何必浪费铁器造这么一个铁桶?”
“大人且听我细说,铁桶的作用有二。其一,卑职在里边出水口装了一个过滤器,里边填充木炭、沙子、棉布用于祛除水中的杂质。其二,如果到了秋冬两季,只要在铁桶下方放个碳炉,沐浴便无须烧水,只要人待在浴室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
“另外,之所以安装多条水管,则是卑职认为一个水龙头根本不够用。”
“因为浴室、茅房、厨房这些地方都需要用水,为了方便考虑,就在这些地方都装上水龙头。”
窦之舟听他介绍完后,心里直呼好家伙!
难怪这家伙把每栋房子设计成平顶,原来是想把整个村镇搞成自来水系统。
随后,窦之舟迫不及待地来到位于一楼的卫生间。
当李弘贞把门打开那一瞬间,一抹金光差点闪瞎了窦之舟的双眼。
当他再次睁眼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金灿灿的画面。
以至于文雅的窦大人当场爆粗口:“你这厮,竟然用黄金来造马桶?混账!皇帝都没你这么穷奢极欲!”
李弘贞表示很无辜:
“大人且听我细说。 并非卑职穷奢极欲,而是迫不得已,才用黄金铸造。”
“卑职原先设想的马桶,准备用陶瓷烧制。”
“奈何派镖师寻遍整个四川,竟无一家陶瓷作坊能烧制。据说,此等高超工艺,唯有景德镇才能烧制。”
“卑职断然无法大老远跑去江西,为了能够做个马桶范本,以便于全村其他民户跟着效仿。”
“卑职只能把家里的黄金都拿来熔了。”
一番情真意切的说辞,总算让窦之舟相信这小子没有炫富。
“那成,你有此觉悟,也算对得起徐大人的器重。”
“你们都出去吧,本官要试试这马桶。”
李弘贞言简意赅的介绍了马桶用法,而后为其把门带上。
窦之舟为了尽早回到矿山,这一路走来一直憋着不拉。
此时有间干净的厕所,正好体验一下黄金马桶到底好不好用。
当屁股贴在马桶边盖的时候,一股凉意席卷全身,舒服极了。
“咚!”粑粑落入水中。
窦之舟岔开双腿,查看自己拉的粑粑。
不得不说,这个黄金马桶的设计简直太人性了。
粑粑被泡在水里,完美掩盖了臭味。
完了之后,窦之舟拉了一下马桶左侧的摇杆。
桶内喷出高压水流,将秽物冲得干干净净。
见此,窦之舟心中啧啧称奇。
夸赞李弘贞脑洞大开的同时,也嫉妒这厮比自己还会享受。
自己名门出身、自诩高雅文人,自家的厕所凭什么还不如贼配军的便捷豪华?
不行!回头必须得安排上。
当茅房的门打开,窦之舟一脸舒爽走出来时。
李弘贞就知道自己设计的茅房已经获得这位大人的认可。
“大人,可拉得舒畅?”
窦之舟十分满意的说:“嗯~不得不说!此番出恭,乃本官此生最舒畅的一次。不仅闻不到臭味,厕纸还十分柔软。”
“让本官再瞧瞧,你的浴室和厨房。”
李弘贞洒然一笑:“大人,这边请!”
看完了厨房浴室,窦之舟站在篱笆小院门口,环视着正在拔地而起的村镇。
如果这座边陲小镇,能按照李弘贞的规划建造成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房屋结实风格统一、自来水普及家家户户。
那绝对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绩!
思及此,窦之舟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浓郁的使命感。
拳头握紧、双目喷火地看着李弘贞,沉声说道:
“叔白,你还缺什么随便提。只要本官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李弘贞感到有些意外。
不就是在我家拉了泡屎吗?态度竟然来了个180度转弯。
“既然大人都这么说了,那卑职就不和你客气。”
“此地日照时间长,适合耕种一些经济作物。”
“大人可以向朝廷上书,让市舶司从南洋引进一些当地特产。”
“据说西方那帮红毛鬼,在大洋彼岸抢了不少好东西卖到南洋。”
“比如橡胶啊、红辣椒啊、番薯之类的玩意。”
“也可以从咱们大明其他地方,弄些棉花、葡萄、芒果来给本地民户耕种。”
窦之舟让属官把刚才说的几个物种记下来,接着问道:“除了农业之外,叔白认为该如何大兴文教?”
这个问题,问得李弘贞哭笑不得:“大人抬举我了,卑职一个当兵的,连《论语》都背不下来,哪懂什么文教?这方面还是您最在行。”
窦之舟却说道:“兴办学堂,教化民风,必然是本官职责所在。只不过本官认为应当劳逸结合。不能光让此地百姓只劳作读书,官府还得引导百姓创办一些民俗娱乐。”
李弘贞没心没肺的说:“正好抓了不少蛮人女子,大人不如先开家妓院吧?”
窦之舟当场炸毛:“兵痞休得放肆,本官和你说正经的。”
李弘贞讪讪一笑:“大人息怒,我口中的妓院非传统意义上的妓院!而是推拿、洗浴、赌博、说书为一体的集大成者...”
“那也不行!铁冶所如今百废待兴,所有人应当撸起袖子大力劳作,岂能沉迷于享乐?”
洗浴中心的提议被否决,李弘贞也并不在意:
“大人所言固然在理,但是过不了几年,钢铁厂会带动本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会吸引更多贫民来此谋生,到那时酒肆、赌场、妓院、勾栏这些下九流同样也会孕育而生。”
“大人就算不让卑职开妓院,也有别人会来抢占市场。”
窦之舟不悦道:“那是以后的事,本官只要在任一日,就不允许任何人败坏民风。”
听了这话,李弘贞心中对窦之舟相当鄙夷。
就你有文化、就你清高?
你们这些出身名门玩的那些十大雅事,老百姓有那条件玩吗?
其实窦之舟自己也清楚,他肚子里的那点东西,跟老百姓玩不到一块去。
所以才放下身段,来咨询李弘贞的意见。
两人讨论了许久,李弘贞最终给出这么一套丰富平民文化的方案。
方案一,引进石柱卫所的蹴鞠比赛,官府定期组织老百姓参与。
这样的活动能给枯燥的劳作增加一点娱乐,还可以训练老百姓之间的默契。
方案二,把军中淘汰的火枪发给老百姓,让他们有空就去打猎。
官府还要定期举办射击比赛,这样可以让本地老百姓保持战斗力。
刚开始这个方案遭到窦之舟拒绝,但李弘贞给出的理由让他根本无从反驳。
因为这片矿山是从野人手中抢过来的,如今野人遁入深山,尚未剿灭殆尽,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万一真发生战争,手里有枪的老百姓也不至于沦为板上鱼肉。
窦之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同意这套方案。
在接下的时光中,铁冶所进入全民参与的建设当中。
窦之舟负责不断从外地迁移人口,各种坑蒙拐骗,反正能来定居,政策上给予最大优惠。
李弘贞则化身为城建工程师,整天戴着一顶钢盔游走在工地之间。
水泥浇筑的下水道、不锈钢水管、铁门、铁窗、铁栅栏、被批量生产出来。
主打一个现代化!
.................................
北直隶。
虽然皇帝已经摆烂好几年不上朝了,但京城的官员们还是得准时准点到岗位点卯。
要不然整个国家行政系统就得瘫痪。
徐元泰就和大部分官员一样,一大早便乘坐轿子来到皇宫门前,等着大内侍卫打开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