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腊月的寒冬落雪纷飞。

除夕前天的傍晚,北京城中热闹非凡。

这是朝廷鲜有的非宵禁日,自是万人空巷,人声鼎沸。

宫外喜庆洋洋,宫内却乌云密布。

皇帝的脸阴沉得好像能滴出水来。

汤显祖上了那道奏疏的两个月后,福建佥事李琯又向朝廷开炮。

目标直指内阁首辅申时行。

不过这次更狠,不但用词犀利,还上升到政治高度。

奏疏一条条列下来,弹劾申时行十大罪状。

什么懒政怠政,充当皇帝传声筒,包庇贪污罪犯,身为首辅本应该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

却臣服于帝王权威,怕死不肯死谏皇帝早日太子,以致动摇国本。

这么大的一顶帽子扣下来,申时行纵有“老好人宰相”的美名,也被压得喘不过气。

皇帝大怒,下旨罢了李琯的官职。

命令一下,申时行反而唉声叹气,忧心忡忡。

在皇帝与朝臣之间的国本之争中,他充当老好人的角色,两头和稀泥。

去年年尾他就亲自劝谏过皇帝立太子,皇帝也在口头上答应了过一年再说。

截至目前为止,皇帝和朝臣虽然你一刀我一棍争个不停。

但都是摸黑放枪,并没有上升到国本的高度。

皇帝的口头承诺,至今还有效。

再拖一个月,皇帝如果还不履行承诺册立太子,到时再拿君无戏言做文章向皇帝发难,朝臣也能十拿九稳。

可是令申时行无比揪心的是,这帮朝臣就是不愿意等,非要跟皇帝争个头破血流。

到底图啥呢?

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

李琯刚被罢官,南京工部主事张有德愤然上书,要求皇帝立马立太子,用来平息舆论。

皇帝早料到这帮朝臣还会借机发难,等的就是你这招。

于是以张有德违抗君命为由,先罚了他的俸禄。

接着又下诏,朕被李琯、张有德气出病来,龙体需要调养,册立太子的事,延后一年再说吧。

皇帝这套组合拳,把臣子们干懵了。

原先说好的今年就册立太子,现在又要拖延一年,这不是耍无赖吗?

于是就有了一位重量级的朝臣站出来死磕。

此人是张有德的领导,南京工部尚书曾同亨上书劝谏。

皇帝对此嗤之以鼻。

跟这帮朝臣斗了这么多年,他心里门清。

这个曾同亨不过是个打头阵的,大部队还在后头。

奏疏中的劝谏词,皇帝都能背下来了。

毕竟是二品尚书,皇帝也不能大动干戈摘了人家的乌纱帽,这一次君臣之争吵吵嚷嚷,草草就收场了。

然而当下一封奏疏摆在御案的时候,皇帝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了。

这封劝谏立太子的奏疏虽然不是内阁大臣写的,但是却有申时行、许国、王家屏三人的署名。

对于万历皇帝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打击。

因为之前朝臣无论怎么反对自己,内阁六个大臣都是站在皇帝这边的。

即使内阁大臣于慎行以辞职相要挟,内阁也没有公开和皇帝为敌。

这是皇权的最后一道屏障。

而如今先例被打开,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申时行在立太子的事上,时不时也劝皇帝两句,但都是做给下面人看的,平日里就忙着和稀泥,帮着皇帝和朝臣之间调节矛盾。

可这次申时行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打了皇帝个措手不及。

于是派出太监,私下斥责申时行。

申时行当时也被骂懵圈了,署名这件事他压根不知道呀。

后来经过调查,原来这封奏疏是王家屏和许国扛不住下面人的压力,代替申时行把他的名字也签了上去。

事情查清楚了,申时行第一时间想跟皇帝解释清楚。

可又担心太监传达不到位。

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写一封密信。

信中内容大致表明了自己不知道署名的事,请陛下不要误会,要不要听从阁臣的意见册立太子,自己拿主意就行。

客观来讲,倒不是申时行搞两面派和稀泥,而是他十分清楚皇帝的性格。

皇帝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打死也不会认错。

表面上看起来很大度随和,实际上极其顽固。

朝臣和这种皇帝对着干,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因此申时行的打算是先稳住皇帝,再慢慢想办法堵住朝臣的嘴。

事情也确实如他所料,万历皇帝收到密信后十分高兴。

派太监去给正在装病的申时行传话,阁老的心意朕已然知晓,阁老安心休养便是。

此刻申时行总算松了一口气,事情终于糊弄过去了。

但申时行做梦也没想到,他长达十年的内阁生涯,会被万历皇帝这个猪队友给断送了。

起因是万历皇帝在批阅公文的时候,不小心把那封密信给夹进奏疏中。

奏疏转到内阁,这里是申时行的地盘,按理说事情还能挽回。

可他当时为避风头,在家养病。

当值的许国也没留意到,顺手把奏疏转给了礼部。

最后这封夹带密信的奏疏落到礼部给事中罗大弘的手里。

罗大弘是个称职的言官,看完这封密信后非常愤怒。

只因申时行在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要皇帝自己说了算,不要理会那些小臣。

与此同时,申时行也已经发现密信外泄了,心里吓得要死。

立刻找到罗大弘的上司礼部给事中胡汝宁,让他去找罗大弘谈判。

可惜罗大弘不吃这套,写了封邸报,直接把这件事捅了出去,痛骂申时行是个跪舔皇权的佞臣。

这下好了,满朝言官义愤填膺,纷纷上书弹劾申时行。

万历皇帝为了保住申时行,又摘了罗大弘的乌纱帽,贬为庶民。

还罚了所有上书言官的俸禄。

但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皇帝能压得住的了。

传统的汉家王朝,没有满清那么变态专制。

更不存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事。

天下的道统在儒家士大夫手里,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皇帝,也得乖乖遵从这套秩序。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申时行,终究在此刻阴沟里翻船。

自万历十年以来,他忍辱负重,上下协调,努力维持着君臣和谐的局面。

而今被天下读书人千夫所指,他再也支撑不住了。

于是在万历十九年年底,正式提出辞职。

皇帝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批准申阁老告老还乡。

让万历更加糟心的是,内阁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王锡爵,在今年回乡探亲后,就再也没回到北京上班。

这个老狐狸貌似在用旷工的方式向言官表态,自己也是在向皇帝抗议,求得诸位同僚嘴下留情。要么是在暂避风头,不想卷入这场国本之争。

王锡爵这种老滑头的举动,让万历皇帝气得狠咬牙。

一怒之下把御案上的文房四宝扫到地上。

“王太仓,你这个老狐狸!朕要用人的时候,却躲了起来!”

“朕总有一天,一定将你捉回来干活!”

又觉得不够解气,朱翊钧想站起来砸东西。

他本来腿脚就不好,或许是坐久了腿麻,刚站起来没走几步,就摔了个狗吃屎。

新任的掌印太监陈矩见皇帝摔倒,连忙飞奔过来搀扶。

“快来人呐,快传太医!”

“不用叫了!朕没事。”

朱翊钧坐在地上微微喘着气,似在缓解腿麻带来的不适。

“皇爷,您真没事吧?”

朱翊钧一脸颓丧的说:“朕身体没事,国事却无人可用!”

“陈伴伴,你说,朕如今还能用谁?”

陈矩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在这种事上哪敢提意见。

上一个掌印太监张鲸,就是因为仗着皇帝的权威嚣张跋扈,已经被皇帝撵去守皇陵了。

可是皇帝问政,陈矩又不敢不答,思来想去。

只好如此说道:

“因国本之争,阁臣相继致仕。而今内阁仅剩王家屏、许国、赵志皋、张位四位大臣。”

“皇爷可从中选择一位信得过的人,担任内阁首辅,为皇爷分忧。”

朱翊钧看傻逼似的瞪了他一眼。

政治家之间打交道,有个屁的信任。

今日是盟友,明天就有可能是敌人。

“那朕问你,该选谁当首辅?”

陈矩求生欲拉满,弓着腰说:“国之大事牵扯甚广,奴婢区区一介阉人不敢妄议,此事不决,可问太后。”

朱翊钧怒道:“你这个贪生怕死的老家伙,朕不就随口一问,你何必如临大敌?”

陈矩委屈巴巴的说道:“奴婢确实怕死!我朝祖训,宦官不得干政!”

朱翊钧不耐烦的挥挥手,将陈矩斥退。

“罢了罢了,退下吧,让朕自个琢磨琢磨!”

随后朱翊钧侧躺在软榻上,眯着眼思考该让谁来接替申时行的位子。

按照论资排辈的惯例,申时行走后,理当由许国来接任。

可是这个老家伙明显不愿接手烂摊子。

在密信事件东窗事发后,许国第一时间就提出辞职。

但是朱翊钧为了恶心他,并没有批准。

这种没担当的人,肯定不能任命他当首辅。

找太后问政是绝对不可能的。

自己没亲政之前,就被太后整整压了十年。

前顾后盼,朱翊钧悲催地发现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身边连个推心置腹的大臣都没有。

在朱翊钧迷茫之际,忽然就想到自己的老婆。

于是对殿外喊道:“来人,起驾坤宁宫。”

当朝皇后,王喜姐,浙江绍兴人,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

父亲王伟是个九品芝麻官,这种家庭背景跟平民没啥区别。

但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给皇室定下一条祖训。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必慎选庶民善良之家,务择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齐整女子,年十四、十五,容貌端洁、言动温恭,咸中礼数者而聘焉。

就是说皇帝也好,藩王也罢,娶老婆必须娶老百姓家的闺女。

这么做的好处是能防止外戚干政,同时也给平民百姓提供一条阶级跨越的通道。

万历五年,王喜姐在十四岁的时候,被太监看中,并在选秀中脱颖而出。

次年,嫁给十六岁的朱翊钧,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帝后刚成亲时感情非常好,万历皇帝经常瞒着太后跑去坤宁宫,悄悄临幸王皇后。

在朱翊钧同学夜以继日的努力耕耘下,王皇后终于在三年后生下长公主朱轩媖。

之后因身体原因,王皇后便没有再生下子嗣。

万历九年九月,郑氏入宫选修。

因长相出众,性格又讨人喜欢,获得朱翊钧的宠爱。

帝后之间的感情从那时候开始,便渐渐疏远了。

失宠的王皇后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执掌中宫这些年来,克己复礼,赏罚分明。把宫内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太后满意。

王皇后还十分体恤民情,这些年北方每一次出现灾情。

她第一时间就号召嫔妃、宫女,太监捐款,用来赈济灾民,或者给边疆的将士发饷。

每次万历皇帝跟朝臣发生矛盾,王皇后也能给直言进谏的大臣说好话。

虽然万历皇帝的口碑在朝臣不咋滴。

但是满朝文武,甚至是民间,对王皇后的评价可是相当高,称其为女中尧舜。

正因如此,朱翊钧才大着胆子来找老婆问政。

反正都女中尧舜了,底下那帮心怀鬼胎的人,总不能弹劾后宫干政吧。

这般想来,朱翊钧不禁笑得有些嘚瑟,朕简直不要太聪明了。

刚走到寝宫门口,就听到王皇后在里边骂孩子。

“说!是谁叫你这么做的?”

“不说是吧,那你活该挨打!”

朱翊钧迈进寝宫时,刚好就撞见王皇后拿着藤条,正在抽打长公主的屁屁。

小丫头倔得很,愣是咬着袖子不吭声,一副打算硬刚到底、死不认错的态度。

朱翊钧见状,可心疼坏了。

即便腿脚不好,也要奔过去救女儿。

“别打啦!”

长公主抬头一看是父皇,霎时就哭了出来。

“父皇快来救儿臣,儿臣要被打死啦!”

旋即从长条凳上滚下来,爬到朱翊钧脚下抱住大腿。

朱翊钧愤愤不平的问:“吾儿到底犯了何事,至于下得如此狠手?”

王皇后用藤条指着长公主的脸,威胁道:“陛下今日如果还想包庇这个孽障,往后休想在臣妾这里拿走一分钱。”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大唐第一世家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龙魂特种兵帝临鸿蒙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天唐锦绣房俊代嫁弃妃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凤帝九倾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灭世武修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异世开荒称帝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重装军火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王爷宠妃:小乖,过来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北宋帝师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